聚焦2009年的六大技術熱點
對IT産業而言,激動人心的颠覆性技術突破往往要隔好幾年才會出現一次,但漸進式的産品創新則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聚焦2009,以下這些技術趨勢或許有可能成為企業追捧、大衆關注的熱點。
一是雲計算漸趨主流化。2009年可以稱為“雲計算元年”——經過多年的積澱和持續的探索,眼下,雲計算終于開始成為一種全球IT産業共同應和的、主流的聲音——把所有的計算應用和資訊資源都用網際網路連接配接起來,供個人和企業使用者随時通路、分享、管理和使用,相關的應用和資源可以通過全球任何一個伺服器和資料中心來擷取。在這樣一種應用願景的激勵下,包括Amazon、IBM、HP、Google在内的IT業上司企業均開發了不同版本的雲計算解決方案,而微軟亦于去年正式釋出了完整的雲計算平台Windows Azure(藍天),并投入巨資在全球範圍建造資料中心——微軟希望“雲平台”最終同PC平台一樣,能夠讓成千上萬的第三方開發人員開發出豐富的應用與新穎的服務——而這樣的平台勢必會造就一個全新的“雲産業”。
二是智能終端産品繼續保持多元化的發展态勢。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移動娛樂終端以外,“上網本”和家用網絡影音裝置過去一年來的熱銷足以說明,在資料和應用漸趨集中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數使用者仍然渴望獲得多元的、随享的(可随時随地擷取的)、個性化的體驗。2009年是中國3G通信網絡建設的起點,目前部分城市的使用者已可以申請3G服務。以移動多媒體和寬帶為主要特征的3G通信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勢必會激發新的使用者需求,孵化出新的生态體系與産業巨人,并讓無線寬帶環境下的辦公和娛樂變得易如反掌。
三是三屏(電視屏、PC屏、手機屏)走向融合。在CES 2009大會上,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指出,微軟不僅要“提高計算機的普及率”,使全球的每一個人“都能買到價格适中的計算機”,還将以持續的技術創新加速“三屏融合“的趨勢,使其逐漸發展為“單一的無縫生态系統”。歸根結底,打通各種螢幕、平台與網絡(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廣播電視網)間的壁壘,讓資料和各種計算資源無處不在、觸手可及,這将是全球IT産業參與者共同肩負的任務。
四是自然使用者界面(NUI , Natural User Interface)——特别是觸控技術将使人機互動變得更加自然直覺,更為人性化。比如Surface、iPhone和一些采用Windows Mobile系統的手機已經讓使用者體驗到觸控的便利,而在Windows 7中,觸控技術将首次登陸PC作業系統。它将為使用者在鍵盤、滑鼠以外提供更新穎的控制方式,隻需手指輕輕滑動,就能讓PC欣然聽命——雖然這意味着使用者必須更新自己的顯示器,但好在新版作業系統對硬體性能的要求并不算高,使用者不至于為體驗新科技付出過高的成本。“裝置台”和“移動寬帶”則是Windows 7的另外兩個值得使用者嘗試的亮點功能——前者旨在為手機、DV、便攜遊戲機等形形色色的數字裝備提供清晰、簡潔、智能化的管理界面和操作方式,讓硬體裝置制造商定制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它能夠讓使用者直覺地看到“裝備”的性能資料,并随時更新産品說明書、軟體和增值内容。後者則大大簡化了網絡配置的步驟,提升了PC接入網絡及與其他裝置互聯、互用資源的功能。
五是顯示技術的持續演進。目前,大螢幕、全高清的LCD或PDP電視機已走進許多家庭,但新一代顯示技術也正在趨于成熟。CES 2009大會上,一款厚度僅為1/3英寸的超薄高清顯示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表明液晶和等離子顯示技術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同時亮相的還有基于OLED技術的顯示産品。我想,這些産品和技術都會為消費者創造全新的視聽體驗,進而引領下一代的消費娛樂潮流,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契機。
六是綠色IT科技已成為衆多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時下IT軟硬體開發商和服務提供商都在探索更環保的解決方案——不止是讓使用者能夠以能效比最高的方式擷取各種計算和通信體驗,還包括在企業自身管理和營運的過程中貫徹環保意識。以微軟部署的“藍天”(Azure)雲計算平台為例,“藍天”的底層是微軟全球基礎服務系統——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GFS),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資料中心構成。幾年前微軟便開始籌建資料中心,是以目前正在運作的資料中心已“更新”到能效比表現更優異的第四代——旨在支援所在區域的環境保護事業,為綠色IT做貢獻,所有的微軟資料中心都采用了清潔能源,并兼顧了系統的性能、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今,技術的持續進步令IT産業抒寫了遠超傳統産業發展速度的傳奇,億萬使用者的工作與生活也由此被徹底改變。2009年,雖然IT産業也在經濟發展趨緩的陰雲的籠罩下,但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風向标,無論順境逆境,創新一直都是IT産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同時也為傳統産業的更新和增值提供了寶貴的契機。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我相信包括微軟在内的IT業參與者都将一如既往地關注創新、投資創新、推進創新。
注:本文是應《中國計算機報》“領袖視點”欄目的約稿要求而撰寫,部分内容在我的上篇部落格中闡釋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