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逝的書香,還能否尋得回來(随筆,作者:侯桂珍)

遠逝的書香,還能否尋得回來(随筆,作者:侯桂珍)

連自己都不知從何時開始,也老大不小的人了,竟也像個小年輕一樣被手機所綁架!晚上睡前的最後一個動作一定是關手機,而清晨醒來後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還在朦朦胧胧中的時候,就去摸手機。左手摸了右手摸,左邊尋了右邊找,若是枕頭兩邊一時摸不着的,就會立刻心慌氣短,心煩氣躁,大有天塌地陷的感覺。仿佛就是到了世界末日一般。而前一天夜裡那《夜聽》裡傳出的淡然幽靜的美好氛圍,此刻也早已煙消雲散,再也尋它不着。

隻待猛然間一清醒,想起手機在哪兒——頭一天晚上清醒些的時候已經放遠一些——就立刻有了如獲至寶的感覺。于是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信群、QQ群,雖不說話,也是去逛一逛,像拉鋸,來回穿梭。就連早些年養成的記日記的習慣,如今也早已變成了空間“說說”。有時讀點小文章,分享一下微刊或公衆号自己寫下的文章或喜歡的文字,就算是好的了。

在昏昏沉沉裡終于該起床了,還不忘把手機帶在身邊:

在廚房做飯炒菜的空隙,在餐廳盛上飯了,等待飯涼的短暫時刻,也會見縫插針,已經做到機不離手,手不離機。這樣下去又怎麼能行?曾經無數次想改變,卻終于沒有成行。隻是在看見各色人等搶紅包時的嘴臉——即使一分錢也是守株待兔得來的結果的沾沾自喜的窮酸賤相——磕頭如雞啄米;看見無聊不雅的文字連結時的惡心;看見圖像和表情包一個一個又一個,删都來不及,很快又使手機卡死的煩躁;感受着被人一次次點化着幫忙分享文章,幫忙投票的苦惱,而若是有一次幫不到就會翻臉的小人之舉,還有幫你多了,幫我少了的不快;還有最早時候不谙世事的童真,為了點選量,而巴瞪着眼睛去分享自己文字時的不堪回首……

忽然就有了一種傷心,一種厭煩!

那曾經的手捧一本書沉浸于書香中的安詳靜谧呢?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歲月靜好和穩重幸福呢?那因文字的觸動而産生的思緒的自由奔放呢?那埋藏進書中的天高雲淡和桃紅柳綠,以及春來看花開、冬來觀雪落時的自然而美麗的心情呢?還有那活在文字裡的遠逝的古人的音容笑貌、或喜或悲的命運映照着的思考和想象呢?那富含哲理意味、給人思想啟迪的智慧之光呢?

哦,放下手機吧!

遠逝的書香,還能否尋得回來(随筆,作者:侯桂珍)

床頭就有去年訂閱的兩份雜志,雙月刊和單月刊的,還有幾本發有自己文字的樣刊,共二十幾本,竟然連一本都沒有真正地讀完!還有呢,去年讀書節期間,為提高全民閱讀水準,外地來此小城,在廣場上搭建起長長的綠色帆布棚子,從裡面買的兩本書:《徐志摩散文(珍藏版)》和《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文集·林徽因傳)》,至今一本也沒有讀完!這讀書的速度,有多麼可怕?曾經三兩天就讀一本大部頭的速度所帶來的成就感呢?那無論出門等車坐車手持書卷或雜志的超然物外呢?再往前,那擺地攤兒,甚至打了麥子曬麥看場時,唯我獨尊地捧一本書的潇灑風流和悠然高貴呢?

哦,那已經遠逝的書香,是否還能夠尋得回來?

而寫文字也仿佛自我重複、“江郎才盡”,久不充電的重複和匮乏,便隻是老一套了,自己都覺得要油盡燈枯了!

想到這裡,很有點想懸崖勒馬的意味了!我相信開卷有益之說,也深谙沉浸其中的陶醉之味和憨态可掬。到了這裡也才忽然明白,手機自有其手機的好處,是高科技生活發展到今天的一種必然。但它卻不是取消書本閱讀的理由,更不可能代替那種靜靜地伴着茶香品味書中人生的美妙,也不可能一部手機就會給靈魂以甯靜港灣般的安放。

遠逝的書香,還能否尋得回來(随筆,作者:侯桂珍)

而此刻我再次打開《徐志摩散文》,在前言部分又一次讀到:

“一杯清茶,一縷陽光,一卷美文,一生珍藏。讓我們于鬧市中拾取一份甯靜,于紛繁中理出一片安詳,輕啟書卷,品味書香,亦品嘗人生百味。”

在對徐志摩這浪漫的詩人印象裡,看一看他的詩化的散文語言裡思想的光輝、語言的優雅、生活的記錄、智慧的閃光、悲憫的情懷以及在世人評說裡,他的為許許多多的人們所不知道的另一面,便是一種眼界的開闊,認識的拓展,以及了解和包容。這是之前零零星星地讀過幾篇文字的印象,而接下來要真正讀完它才是必須。

有一句話一直很是欣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對于一個已經成為曆史的名人,一定會在他人的眼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定論。角度不同,心智和經曆各異,評述和結論就一定會有所不同。而“凡是存在的,一定是合理的”,對那一個人要想去了解更多的真相,卻隻有,也隻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去閱讀出自他手的多篇原創作品,用心去了解,去體味,去深層次思索和概括。而《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在之前已經讀過的幾篇關于林徽因的文字裡所呈現出來的資訊,她不僅是衆所周知的美麗浪漫和多才多情的,更是溫柔善良、純情孤獨的,是善解人意、可親可敬的,是多難多病的,更是腳踏實地、勤奮刻苦的,是颠沛流離,甚至是沖突寂寞的……

因為隻有有了這樣的閱讀,你才不會再悲歎自己命運的不濟,你更不會因為同樣是作為女人,那一個人光環太過耀眼,自己便隻是永遠暗淡無光下去,進而産生自卑;你會感到,自己生在這和平美好的環境裡,身體健康,生活安逸,每一天的努力都會使自己異于過去的自己。而你自己是如此幸運,在她已經輝煌離去的這個年紀,你依然可以當好地繼續奮鬥着!你會感到:雖然都是女人,但是一定是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故事。能夠相比的隻是見賢思齊,是學習她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以及一份社會擔當和為家庭的付出……

而這樣的閱讀,是一種直接關注到自己幸福與否的最佳方式!

由此,在這個整體浮躁的時代,我個人以為,真正的閱讀便是:當你正在積極創業,時間比金子寶貴,需要碎片化的閱讀,需要了解各種資訊,包括各種征文、各種微刊公衆号,以及最近一周、甚至一兩天三兩天發生的新聞時,自然也包括一些大家的短章,像莫言,像賈平凹,像沈從文,像梁實秋等等的經典文字,你不妨以積極入世的态度,完全可以去讀手機;而當你感到人生迷茫,心靈痛苦,甚至靈魂無處安放,你不妨抱一本大部頭,靜靜地一個人,沏一杯氤氲着淡淡芬芳的香茗,或于書房内,或于陽台上,用天高雲淡,甚至世外桃源般的情懷,深陷其中……

遠逝的書香,還能否尋得回來(随筆,作者:侯桂珍)

(注: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壹點号侯桂珍的水仙家園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