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生産周期,你了解多少?

作者:慧工雲學院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Tonii老師精益講堂,接下來Tonii老師将帶領大家進入,“每天5分鐘,精益伴你行”系列課程。

今天我們來學習生産周期的相關内容。

生産周期是指産品從開始投産(包括給供應商下達訂單的前置期或委外加工時間)至産出的全部時間。在工業中,指該産品從原材料采購、投入生産開始,經過加工,到産品完成、驗收入庫為止(從加工工藝執行開始到産品入庫,是制造周期)的全部時間;在農業種植業中,指從整地、播種開始,到産品收獲入庫為止的全部時間。由生産準備時間,工藝加工時間、生産時間,檢查品質時間,搬運及入庫時間,勞動過程中斷時間等構成。

勞動中斷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技術性中斷,也就是生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時間,如按生産要求,勞動對象需自然幹燥或冷卻;一種是組織性的中斷,由生産過程組織條件影響群組織工作不周引起,如等待加工、等待裝配、等待運輸等。

現代生産計劃和控制方法所提出的要求的本質是:能夠正确地表示實際生産過程模型,對生産控制中4個基本目标參量(高使用率、低庫存、生産周期短、按時交貨)之間的依賴關系能夠正确予以表述。為了做到這些,首先必須對生産周期進行詳細的考察。

在使用生産周期術語時,必須區分計劃和實際的。計劃的生産周期為允許期限,實際的生産周期為通過周期。

在考察一個工廠中的房間任務的流量情況時,通常的做法是将每個任務的各個工序在時間軸進行分解。從領取材料到将零件送到成品庫或送去裝配的時間間隔通常稱為“任務周期”。這是一個相當不精确的的術語;更精确的,它應該被稱為“任務周期階段”、“時間間隔”。一個工序所用的時間是最小的機關,它稱為工序生産周期。對生産周期成分的進一步劃分和定義在文獻中和實際應用中有不同的方法。

Heinemeyer将對任務的考察分成了3個層次。在任務層上有各個工序,從OPI到OPK。每個工序在操作層次上被分解成如下的5個部分:與其它模型不同,這種劃分将前一道工序的機床加工後的等待時間和運輸時間歸屬在後一道工序之中。對第一道工序來說, 它開始于将任務投放的日期;對其它工序則開始于前道工序機床的加工完成日期。通常,一個制造任務由多個零件組成--稱為制造批量。零件1至n的流量情況在單個單元的層次上,亦即工件的層次上進行考察。可以看出,在一批零件的加工時間内每個零件還有附加的等待時間,它被稱為批量等待時間。

在離散加工型工廠中的房間的生産中,每批零件通常是集中地進行運輸,在工作中心上順序進行加工和控制。是以在工序層次上僅需考察整個批量的情況就足夠了。隻有在大批量制造時才有必要讨論單個零件或子批量的流量情況,因為此時的加工時間大于間隔時間,需要協調相繼工序的重疊。

工序時間(TOP)相對于生産周期(TL)來說很小,通常為2%-10%。是以在進行分析和控制時可以省去對加工開始時間(tPB)和準備開始日期(tSB)進行的記錄(從任務時間對這兩個值進行計算就足夠了)。

為了對工序時間(TOP)進行計算,隻需要前一道工作中心的加工結束日期(tPER),本工作中心加工結束日期(tPE)和由任務時間得到的工序時間(TOP)。

簡化的流量元素的計算可以進行如下讨論:

實際生産周期(TL)由兩次報告日期tPEU和tPE之差計算得到。為了計算工序間隔時間(TIO)必須知道工序時間(TOP)。工序時間等于效率系數(ER)乘以任務時間(TO)再除以相應工作中心的每天的工作能力(CDAY)。例如,在任務時間(以标準小時計)為12小時,效率系數為120%的情況下,工作中心被該任務占用的時間為12小時/1.2=10小時。如果該工作中心以每天8小時的生産能力進行工作,則工序時間為10/8=1.25天。對一個批量而言,任務時間等于準備時間(TS)與每個任務加工時間(TPO)之和。任務加工時間又等于單件加工時間(TPU)與批量值(Q)的乘積。

工序間隔時間由運輸時間(TT)、等待時間(TWA和TWB)組成。隻有在運輸組織很差的情況下,運輸時間才顯得重要。在等待時間中通常還包括了進行品質控制檢查的時間和工作中心上需要的而在工藝檔案中并沒有的其它時間,如:對工件進行劃線、清洗或倒毛刺等。故障也引起等待時間,但隻有對工作節拍在分鐘或秒級範圍内的高度自動化的制造和裝配裝置,故障的影響才顯著。工序間隔時間的主要部分是在工作中心前的排隊等待時間。隻有在特殊的情況下,如特殊的研究,才對工序間隔時間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采集和分析。

是以,由工序時間(TOP)和工序間隔時間(TIO)構成的流量元素可以作為生産周期計算的基礎。

生産周期的長短主要取決于裝置及工藝等技術物質條件,但計劃群組織管理工作的完善,也能有效縮短生産周期。

生産周期包括單件産品的生産周期和成批産品的生産周期 。

單件結構簡單的産品,其生産周期為該産品在各個工藝階段生産周期的總和。如果單件産品是由多種零件構成的,其生産周期的制定就比較複雜,不僅要考慮各零件的生産周期和産品的裝配期,還要考慮各零件在各工藝階段進行平行交叉生産的情況,而平行交叉那部分時間應該在計算總的生産周期時扣除。

成批産品的生産周期的計算原理與單件産品生産周期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要考慮零件和産品在制造過程中的移動方式。移動方式不同,生産周期的長短也不同。制定成批零件的生産周期的關鍵是确定一批零件的工藝生産周期。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