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vorak(德沃夏克)鍵盤中文初體驗

前文書中有人問到“不知道,輸入中文和拼音,這個鍵布局還能那麼友善了麼?” 我們都知道中文拼音和英文單詞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呢,具體造成了哪些問題,是需要通過實踐來研究的。畢竟德沃夏克博士畢生的研究心血不是一句行或不行就可以下結論的。

關于德沃夏克的研究介紹大家可以看www.dvzine.org

Dvorak(德沃夏克)鍵盤中文初體驗

的介紹,圖文并茂,非常有趣。

德沃夏克的設計思想,簡單來說将最常用的字母放在最好用的位置,同時促進兩手交替工作。實作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精心設計的Home Row。據說德沃夏克鍵盤僅僅通過Home Row就可以輸入300個單詞,Qwerty 使用Home Row隻能輸入30個。同時他将最常用的元音放在Home Row的左手邊,最常用的輔音放在Home Row的右手邊,由于英文單詞絕大多數同時包含有元音和輔音,這就促進了兩手交替輸入,而兩手交替的速度遠比單手快,而且也更加不易出錯 (想想鼓手們的精彩動作吧)。

但是換到中文輸入就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了。中文拼音每個字母出現的頻率和英文是完全不一樣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字母

Z

。Z 在英文當中是一個相當低頻的字母,翻到字典Z字部分看看厚度就知道了。但是Z在中文拼音裡面則是一個相當高頻的字母,Z和ZH這些聲母是那麼常見。 當然啦,雖然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呢,字母Z從左手的小拇指下(QW)換到右手的小拇指下(DV)顯然并不會是問題變得更糟。

其次就是兩手交替的問題。由于Home Row裡面的左手字母大量的出現在中文的韻母裡面,導緻了大量的左手使用,而右手使用相對較少。交替雙手的設計思想在這裡變得大打折扣了。但是這個會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嗎?還不清楚,畢竟使用Qwerty的時候我也是覺得左手比右手靈活。應該是因為長期使用的原因吧。

但是,拼音還有另外的一種輸入方式,那就是雙拼。德沃夏克在中文雙拼環境下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實踐表明,雙拼不僅解決了敲擊次數的問題,還避免了大量韻母造成的左手獨立使用的問題。但是,雙拼也有雙拼的問題。首先聲母Z的問題并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同時還帶來了另一個問題,什麼呢?聲母ZH的問題!聲母ZH在微軟雙拼方案裡面是在字母V上面。字母V在Qwerty鍵盤上是在左手食指的向下一行,但是在德沃夏克鍵盤上則在右手無名指向下一行,也就是在Z的旁邊。這個災難啊!!!另外雙拼還帶來了韻母EN的問題。EN在全拼的時候是由兩次擊鍵完成的,并且這兩次擊鍵分别分布在左手和右手的Home Row,幾乎是完美的。但是在雙拼的時候,韻母EN變到了右手食指向上一行的最遠端,也就是Qwerty鍵盤的Y的位置。這個位置對我來說實在是相當的遙遠。本來Y應該是個低頻字母,可是EN卻是一個高頻韻母。繼續杯具啊。

除此之外,兩手交替在雙拼裡面同樣存在問題。和全拼不同的是,在雙拼裡面有些文字聲韻都集中在一個手上。例如“研究介紹”、“可以看” 等等聲韻都集中在左手上。而像“當中”、“在中文”等等則是聲韻都集中在右手上。這樣也會帶來輸入速度的問題。

那麼中文輸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呢?我認為這裡面有一個時代背景的原因。中文輸入法是在非常近代的時候才出現的,并且完全是在Qwerty鍵盤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對于中文輸入法的設計者們來說,可以說完全沒有Dvorak的考慮。是以現在廣泛使用的中文輸入法都是按照Qwerty鍵盤進行優化的。是以雖然在全拼的時候還可以因為字母共享多少沾一點兒英文的光,待到雙拼的時候就徹底的杯具了。。。。。。。。

當然了,杯具了也并不是說就徹底的不能使,你們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就是用德沃夏克鍵盤+中文雙拼完成的。不過真的是相當具有挑戰性啊。

最後,這裡有一篇别人的文章,結論是中文拼音也很舒服,放個連結給大家,兼聽則明嘛。胖鴨子的首頁- Dvorak鍵盤 當然啦,他使用的隻是全拼。

Dvorak(德沃夏克)鍵盤中文初體驗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doveyoung/archive/2010/09/07/Dvora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