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土生華人?

什麼是土生華人?

什麼是土生華人?

全文共3625字 | 閱讀需7分鐘

什麼是土生華人?

作者:南馨藝

制圖:傲慢的上校

近幾個世紀以來,随着一批批的中國僑民移居世界各地,在今天大部分國家的街上都能或多或少看到幾幅令人熟悉的華裔面孔。但也有部分中國移民在和所在國土著通婚後,其後代也在保留原鄉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了當地土著的生活習俗以及社會文化,而這些中國移民的後代在今天往往都被統稱為“土生華人”或“僑生”。土生華人一詞原本特指華人移民與東南亞土著通婚的後代,後來也用來泛指全球各地華人與他國土著的混血後裔。

什麼是土生華人?

馬六甲華人聚居地雞場街(取自閩南語“街場街”)。圖源.wiki

15世紀初,在馬來半島上的滿喇加王國(今馬六甲)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今天的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著名的曆史古城及旅遊城市,當地生活着一群被稱為“峇峇娘惹”的華人移民與馬來土著通婚的後裔 ,是土生華人最早的代表群體。這項稱呼的由來已無從可考,但學界普遍認為“峇峇”意為男性,“娘惹”則意為女性,其源于中國南方方言裡的“阿爸”和“阿娘”轉換而來的馬來語諧音 。

什麼是土生華人?

馬六甲娘惹的房子。圖源.wiki

關于峇峇娘惹的起源,“馬來版史記”——《馬來紀年》裡記載的:相傳一位随明朝船隊前來的漢麗寶公主被許婚嫁給了馬六甲蘇丹,随行的宮女也嫁給了當地人,被認為是娘惹族群的女性祖先。然而經過後世學者一番調查後,發現當時的明朝皇室并沒有任何所謂的“公主”嫁給了馬六甲當地土著,新加坡大學在對娘惹族群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他們身上的馬來基因源自于一名馬來族女性,進而推翻了所謂的 “漢麗寶公主起源論”。

什麼是土生華人?

傳統的峇峇娘惹家庭。圖源.wiki

事實是,早期跟着鄭和船隊下西洋的士工農商和水手在抵達馬六甲一段時間後,有的為了友善經商而選擇和當地土著女子結婚,稱作“納番妻”。由于早期航海技術不如現在發達,這些明朝商人隻能乘着季候風往返中馬兩地,而當他們回鄉的時候,這些“番妻”則會留下來負責打理生意。有的中國商人則在往返中國和馬六甲的過程中也一并将家眷帶來了馬六甲,這些華人移民大多來自福建、潮州和廣府一帶。

什麼是土生華人?

鄭和下西洋旗艦十二帆寶船模型。圖源.wiki

在與當地土著文化産生許多碰撞融合後,一種結合了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娘惹文化” 就這樣誕生了。在語言方面,峇峇娘惹們口操一種參雜了馬來語詞彙的潮州話或閩南方言;在服飾方面,他們日常身着有着明代中國刺繡圖案的馬來服裝。當然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當屬娘惹菜肴,娘惹們就地取材,将原先各種用于烹饪馬來餐的椰漿、咖喱、黃姜以及紅蔥等食材應用到中餐的烹調手法中,形成了口味偏酸甜的新式菜肴。在新馬一帶依然可以看到主打娘惹菜的餐館,成了當地最特别的飲食文化象征。

什麼是土生華人?

色彩各異的娘惹糕。圖源.wiki

随着英國人于19世紀殖民了馬來半島,地理位置優越的槟城和新加坡連同馬六甲被立為“海峽殖民地”,英殖民政府也将這些擅于經商的峇峇娘惹群體遷居至這兩處地方,峇峇娘惹的另一稱呼——“海峽華人”就此誕生。這些海峽華人的子女大多受英文教育,善于和英國人打交道,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也成為了當時的社會名流,像是後來的大馬建國元勳之一的陳祯祿就是海峽華人,不谙中文的他卻建立了馬華公會,成為了大馬華裔政治界的創始者。

什麼是土生華人?
什麼是土生華人?
什麼是土生華人?

槟城娘惹博物館。圖源.Supanut Arunoprayote

什麼是土生華人?

馬華公會創始人陳祯祿。

在馬來西亞建國前,峇峇娘惹的身份地位被歸為土著,但在後來一系列的政治操弄下,峇峇娘惹群體被歸入到華裔中,而有的為了繼續保持所謂的土著身份而選擇皈依伊斯蘭教,成為完完全全的馬來人。在這種身份認同的“拉鋸戰” 之下,娘惹文化一度式微。對于峇峇娘惹群體,兩岸三地學界乃至民間對其知之甚少,直到2008年播映的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在大中華地區掀起一股“南洋風” 後,娘惹文化這才被新馬地區以外的人們所認識。

什麼是土生華人?

《小娘惹》新加坡版DVD影碟封面。

其實除了峇峇娘惹之外,位于馬來西亞東海岸地區的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也散居着一支土生華人的聚落。據考證,這批土生華人的祖先比峇峇娘惹更早來到馬來半島落腳。早在漢朝時期就有零星的中國人登陸了馬來半島的東海岸地區,但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的土生華人祖先并不像峇峇娘惹那樣成群結隊而來,多半是以個體戶的形式抵達這一地區。由于當時吉蘭丹的統治者禁止華人移民與當地馬來女子通婚,這些華人移民便與暹羅女子通婚,他們的後代也多有暹羅血統,在今天被稱為“福建暹”。這些華人移民早期居住在沿海一帶,後來便沿着河口逐漸往内陸遷居。

什麼是土生華人?

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的地理位置相對于城市發展地區來說較為偏遠,是以當地的社會民風普遍比較封閉,導緻這些福建泉州移民的後代在接近百年的發展中漸漸形成了一套别于大馬主流華裔社會的生活方式,在“土著化”這一方面比峇峇娘惹來得更加徹底。吉蘭丹土生華人在生活習俗上融入了泰國以及馬來族的文化習俗,他們大多居住在馬來式的高腳屋、說馬來語、會讀寫爪夷文(以阿拉伯字母書寫而成的馬來文)、用手抓飯吃、信仰泰國佛教等等,唯一能将他們與當地土著區分開來的也隻有貼在家門上的中文對聯。

而作為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中間社會”,吉蘭丹土生華人在協助傳承馬來本土文化上也是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舉例來說,當伊斯蘭政黨執政吉蘭丹州後,很多馬來族的民俗文化因“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為由而被下達了禁令,當中就包括了以印度神話《羅摩衍那》為演出素材的皮影戲。當地一位名叫楊福成的土生華人便扛起了傳承這項馬來本土藝術的重任,如今的他是大馬國寶級的皮影戲大師。

什麼是土生華人?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皮影戲。圖源.wiki

很多老一輩的吉蘭丹土生華人雖然不谙中文,但是他們卻保留了很多在大馬主流華裔社會裡所見不到的華人民俗傳統。在這些土生華人村落裡依然保留着“拜村神”的傳統,當地人的喪葬儀式裡也還可以見到傳統的梅花棺。年輕一代的土生華人在華文學校重新掌握了中文并重新融入了主流華裔社群,不過融合了多民族的土生華人身份依舊造就了他們在大馬社會裡的與衆不同。

除了新馬地區的土生華人,全球各地也可以找到華人與他國土著的混血後裔,而這批土生華人所生活的國家也并非現今華人社會所熟知的主流移民大國。在明末清初之時,大批不願效忠滿清皇室的明朝人紛紛離開中國,離中國最近的越南便成為了他們的首個落腳點。明朝移民們和越南本土的京族女子通婚,他們的後代也因而被稱作“明鄉人”。在越南當地政府的長期同化政策影響之下,明鄉人逐漸與越南主體社會融為一體,也不再被民間視作華族。

什麼是土生華人?
什麼是土生華人?

越南胡志明市的明鄉嘉盛會館,供奉關羽。圖源.wiki

在菲律賓也有着華人移民與菲律賓土著混血的“美斯蒂佐”人。這一名稱源于西班牙語,最早是指歐洲人與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後代,後來也被應用于亞太地區。15世紀西班牙加強了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他們對華人施以高壓的同化手段,強迫華人移民學習西班牙語、改信天主教,并且隻能在“菲化”後才能獲得土地以及豁免稅務。

在17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原先菲律賓居民的三個社會等級,即西班牙(含西菲混血)、土著居民、華僑上增加了華菲混血的美斯蒂佐,由于美斯蒂佐當時的社會地位和西菲混血并無差别,使得很多不願親近西班牙社群的菲律賓土著居民争相加入美斯蒂佐社群。到了18世紀中葉,美斯蒂佐人口占據了菲律賓人口的5%,菲律賓民族英雄——荷西·黎刹便是美斯蒂佐。

什麼是土生華人?

舞龍也是菲律賓華人節日活動。圖源.wiki

什麼是土生華人?

菲律賓馬尼拉黎刹公園。圖源.wiki

另一個有較多土生華人群體的國家便是南美國家秘魯。19世紀後半期,滿清政府治下的中國面臨各種内憂外患,中國百姓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與此同時,随着當時世界各國廢除了黑奴制度,西方市場急缺勞動力,西方商人便在廈門、澳門和香港等沿海口岸開設所謂的“賣人行”,很多華工就在那個時候被輸入至正在發展種植園經濟的秘魯。這些華工連秘魯在哪裡都不知道,就這樣來到了千裡之外的陌生國度為農場主幹各種苦力活,其中一項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在海島上挖鳥糞以用于生産肥料。華工們一般與秘魯老闆簽訂了八年的工作合同,然而老闆們往往在契約到期前不停續約,意圖将華工們變成終身奴隸。

什麼是土生華人?

中國勞工在秘魯。

秘魯華工的悲慘境遇在19世紀70年代迎來了轉機。在國際社會的幹預和協商下,清政府與秘魯于1874年建交,并在同年簽訂了 《中秘友好通航條約》,秘魯華工這才得以重獲自由身。不過由于當時的中國内外局勢依舊動蕩,是以很多秘魯華工并沒選擇回鄉,而是在與當地女子結婚後紮根下來,他們的後代被稱作“Tusan”,即土生一詞的粵語譯音。秘魯土生華人在秘魯通過經營中餐館以及商鋪等成功在該國立足,為秘魯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什麼是土生華人?

秘魯首都利馬唐人街。圖源.wiki

南洋華社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從離中國最近的東南亞再到遙遠的南美,華人移民的足迹可謂是早已遍布天下。這些土生華人在為所在國作出發展貢獻時,也在某些程度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原鄉文化。他們的存在也間接證明了中華文化在海外地區對其它文化的包容性和協調性,是值得被學界研究的人文遺産。

參考資料:東南亞華裔混血族群的文化傳承調查.陳恒漢;吉蘭丹的專屬特色.梁慧芳;Peranakan History;蕭錦榮與秘魯華人史.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