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成為程式員高手

       先由一則故事說起,且聽我慢慢道來:

       富翁的由來:

       孩子問億萬富翁:“你是怎麼成為億萬富翁的?

      “1元錢1元錢地掙呗,當你重複1億次時就自然而然成為億萬富翁了”。

  “掙1元錢并不難,可是怎麼樣堅持1億次呢?”

  “可以不去想1億次,想得太多反而給你背上心理包袱,讓你覺得掙1元錢也是那樣遙不可及。你掙錢的時候隻想着這是唯一的1次,既然是唯一的1次,你就 一定要把它掙來。掙來這1元錢之後,再去掙下1元錢。如此反複,時間一長,你會發現,自己擁有的财富是許多個1元,你會從自己過去的成績中得到信心, 那時候你的财富就不是1元1元地增加,而是1萬1萬地增加,甚至是百萬百萬地增加。”

  世界上所有的偉大事業,都是由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小事積累而成的。做成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懈,通過成就一件件小事走向輝煌。 

      故事簡單,道理也簡單。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什麼意思,這就是堅持,也是通往高手的因素之一。

      說明堅持這個意思的故事比比皆是,可是有人就能做到,有人就能堅持下去,是以他成功了,而你沒有做到,是以你也沒有得到成功的眷戀,話又說回來,要是人人都能做到,世界就不會有失敗者。呵呵,是的,沒有錯,但是,命運在你自己手中掌握,你有選擇的餘地。堅持是成功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攻城容易,守城難。網景曾經風靡一時,到頭來還是被微軟“打”趴下了。

      馬化騰曾經想賣掉騰訊,但是當時的價格沒有人敢買,呵呵,也許是天意要他發達。人有些時候确實是要些運氣。好像跟我今天說的主題脫離了?非也!其實在做技術這塊有些時候你也需要一些高手指導,高手那麼多,人家未必肯教你,哪天碰到他高興了,然後你碰到這天了,呵呵你的運氣就來了,開玩笑,但是這樣的因素也是有的。暫且把他歸為第二個因素運氣吧。 

      成為高手的第三個因素:學習方法,為什麼聯考的時候有些人天天玩,而有些人天天坐在教室裡面埋頭苦讀,結果玩的人考上大學了,勤奮的人落榜了。很簡單,就像一個人要去海南島,他往北京那個方向去,有些人說:地球是圓的,他也可以到達。沒錯,但是在同樣的前提下,可想而知,哪個方法花的時間更長!是以方向要對,看書,我們要看經典,上網站學,要選好的網站,對于初學者來說就是通俗易懂,循序漸進最好,我個人經常上類似于起點e家這樣的網站,比較系統,通俗易懂,而選書呢,學c語言吧,譚浩強的不錯,彙編

王爽的不錯,學PHP,那本PHP聖經不錯,學習其它知識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找公認的在學習某方面電腦技術的好書。

       成為高手的第四個因素:興趣。要達到一種熱愛的境界,熱愛代碼就像媽媽照顧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一樣。就像談戀愛一樣,一廂情願的那樣的愛情豈能長久?你不愛代碼?代碼怎麼能愛上你?不知道看我這篇文章的你看過劉德華,劉青雲,梁詠琪,古天樂,應采兒演的那部 < <呖咕呖咕新年财>>。劉德華在裡面經常說的一句話:”人品好,牌品就好”,有空的時候去看下這部電影,雖然是喜劇,不過演的很有意思。

       成為高手的第五個因素:戒驕戒躁。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水滿自溢:這個成語有個故事。不好故事的具體我記得不是很清楚,大概的意思是有個人很煩,他覺得什麼都做的很對,然後去問個得道高僧,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煩惱?我覺的我做的很好了,為什麼周圍的人都不了解呢?高僧沒有說話,一直在往一個滿水的瓶子裡面倒水。裝滿水的瓶子怎麼可以再裝下其他的水呢?現在你的腦子裡面都是你自己,你怎麼可以容得下别人?你把自己的錯的都會認為是對的,是以,要想裝滿水,先把杯子清空了。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邊,聽人家說。

虛心才會進步。

       成為高手的終極因素:動手實踐。光說不練,嘴把式,光看不練,耍把式,既說既練才是真把式。學遊戲永遠站在岸上,想着永遠的運作,這樣子有用嗎?你不跳下水去試試,永遠學不會,小馬不去試下河水的深淺,永遠不知道松鼠和老牛,那個是對那個是錯,不要想當然,是那樣,就是那樣的,應該是那樣的。千萬不要這樣想,有了理論之後,趕快行動吧,

不要再等了,再等下去,花都謝了,人都老了,希望幾年之後,有人想起我這篇文章的時候,不要發出:“哎”,我當時怎麼沒有行動呢?然後就是:如果時間能夠倒退。。。我一定怎麼的怎麼的。。。。。。

       最後祝所有電腦愛好者,堅持下起,早日修成正果。歸于高手之門!!!

       做為一個程式員,身處一個特殊的行業,每天都在不停的工作和學習,年輕時你很是了得,在你面前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職業給了你耀眼的光環,不用炫耀也很奪目,但更多已經步入三十的同仁們卻告訴我們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你今天的努力很可能與将來的前景不成正比。且不管三十歲的前景如何,我們都在向三十歲邁進,現在的你能做些什麼呢,是順其自然?還是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站在人生的這條岔路口,我們該何去何從… …

     思考:程式員真的适合創業嗎?      無知者無畏,但可悲      對于一個技術團隊,典型的啟動場景是這樣:看到某個很火的網站,然後幾個人一看就知道所有的技術應當如何來做(當然我們知道1萬使用者和1千萬使用者的系統作同樣的事情的方式完全不同),于是就寫了幾個頁面,覺得"我們也可以做!".再然後,喝酒,上路…… 哥幾個且慢,聽我說一句。第一個問題就是:你運作(不是編碼)過網站麼?你知道需要哪些人、哪些資源才可以運作一個網站麼?(如果你回答隻需要找幾個編輯雲雲,就無望了)這些事情你都沒有做過,也沒很好的去打聽去學習去思考,就确定你可以搞定?       如果還不知道你會面對什麼,你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就去弄明白,成敗不在這幾天幾周功夫。所有過來人都會告訴你,運作網站、創業需要如此如此多的資源以及考慮,技術隻是小小的一塊。那麼在你上馬之時,除了技術你還有什麼?缺乏大部分的東西。 切不可技術主導 , 很自然,程式員來做必然技術主導。即使團隊中有其他人,他們和他們的意見也會被邊緣化。如果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有确定需求的東西,目标隻是技術上實作此系統,則這種方式絕無問題,甚至很專業。然而我們的目标是要設計(需求是不确定的并且會變化)一個東西,并且要運作他(不是運作它,非技術概念),就必須換一種思路和角度來考慮問題。特别是上司人,必須超脫于技術思維之上,否則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程式員們認為最好的東西". 思路的困頓,細節的羁絆        程式員可能就某個具體細節和實作方式認真地讨論半天并且重構你的系統,但是對于使用者來說,這種修正對于使用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改善,價值幾乎為0.是以不值得做這件事情,不過程式員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解決方案,是以還是花了許多時間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程式員會拘泥于很多細節,本身不是壞事,但是當和使用者關注的細節所錯開時就麻煩了:你在做無用的改進,使用者仍然在抱怨。當整個團隊的思考重心都在技術上時,決策的偏向性會很明顯,而且自己是無法察覺的。隻有市場才會最終告訴你錯了。        無為才可無不為        這個命題大了,本來與程式員無關,但是在程式員團隊中特别嚴重。試問,倘若你是這個程式員團隊的老大,你會去code麼?你說會的,矽谷的所有酷公司的CEO都是親自編碼的,至少在起步階段。          第一,老大親自編碼并非成功必要條件,更不是充分條件。有點花絮性質;          第二,那幫子家夥可是在做完了老大該做的事情後才去code的,要不然混不到今天。        試問老大整天在code,誰去思考戰略問題?誰去聯絡人脈和資源?這裡無為的意思在于兩層:第一層,你必須騰出時間和精力,才可以去思考,才可以去發現被忽視的問題,而這個不是非常重要,是"相當"的重要;第二層,你作為老大,去作具體的事情,作的不好沒人怪你,做的決定沒人提出異議……你有沒有覺得味兒不對?         反思:程式員最後的歸宿在哪裡? "程式員為什麼到了30或35就會想要轉行"、"邊緣化的IT人"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題漫天遍野,"程式員吃的就是口青春飯"如一根刺隐隐的紮在了程式員心頭肉上。這已成為程式員們深思的職業規劃問題。        IT人确實很累又辛苦,但是真正熬過幾年coding日子的程式員,到哪裡又不受歡迎呢?可以選擇去外資、大型企業作進階工程師,待遇又好,工作也不會像最初做底層開發時那麼得忙。也可以選擇取中小型企業,做技術經理、研發主管。敢闖一點的,在技術、管理、人脈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更可以出來創業。又或者在家作soho一族,承接外包項目也未嘗不可。實際上這個行業正在不斷地創新中,是以機會也還是很多。        生活中的壓力,買房子買車,償還貸款,贍養老人,結婚生子等等,這對任何一個行業的現代人來說都是一個要處理的問題。并非隻存在于IT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中。計算機行業并非那麼的苦不堪言,IT一族雖然掙錢不會太多,相對來說算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太窮。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有更長遠的發展,前進的動力就在于由被動到主動,主動去工作,主動去學習,主動去尋找這個行業中的其他道路,認認真真将這個行業捉摸透,隻要做到積極與主動,推動職業發展的強而又力的動力就有了,那麼職業生涯的道路必然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要在程式中用代碼作詩,要做個IT李白。一部分IT人表示一定要做個純粹的IT人。始終堅持自己的興趣和理想。繼續向軟體狂人、頂尖科學家進軍!       一部分IT人,他們毫無遮掩的指出了一個同樣令人發省的問題:現實呢,這個行業确實發展太快,技術的不斷更新,随着年齡的上升,體力腦力精力不可能随之快速的适應,不能适應,也就意味着被淘汰,那麼那時該怎麼辦呢?與其這樣,不如提早為自己找尋另外一條路,提早認識這一點,算是對自己的負責。       還有IT人表示現在做開發遠沒有之前那麼熱情了,随着工作時間的變長,發現當初懷着對技術的崇敬,加入其中,原本以為這是個崇尚技術本身的隊伍,但慢慢發現很多技術管理,技術經理他們的技術并非想象中的那麼好,依靠着資曆換得職位,技術為上的夢想也逐漸幻滅。Coding如同打字,代碼貼過來,轉過去,全成了一種體力上的勞動。積極與熱情大大打消了。這也是主動性減少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點就是,國内的軟體業形勢不好,需求乏力,盜版猖獗,成本提高,規模小,導緻了軟體業的不景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前景并非樂觀,是以程式員的職業發展也受到了相當大的阻礙。        一定不要等        每個人對自己的将來都有着不同的規劃,有人想創業;有人想做管理;有人想做技術支援;有人想做教育訓練;有人想,保持現狀就這麼繼續下去吧,但更多的人想着三十歲後就轉行……        如果你想創業,建議你現在就該做準備了,從方方面面,你需要懂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技術)來應付将來可能會發生的一些事情,因為我們不能拿自己的金錢和時間開玩笑,機會也很重要。我沒有什麼創業經驗,周圍到是有一些創業人士,但大多都已失敗而告終,但機會還是有的,成功還是有可能的,隻要你夠堅強,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投資不如投自己,我有一個朋友很有一套,他算不上什麼大人物,但卻有着一腔熱血,自嘲沒有管理天份,不想苟活于"官場",也厭倦了這種體腦雙勞的工作,每天做在辦公室裡卻想着外面自由的天空,自由的天空卻沒有自己飛翔的空間,是以他想找個起飛點,幻想着自己也能自由的飛翔。他的想法很簡單,"IT行業傳奇輩出,外行人都比較看好并投資這個行業,有着這麼好的平台,我們為什麼還想着轉行呢,近水樓台,還是投資自己比較劃算",這位兄台确實有點毅力,自己定位了一個交友的項目,利用業餘時間,耗時一年多,從市場調研,到需求,到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伺服器架設部署,直到正式上線,全都是他一個人做的,甚至連美工的活他也給做了。前段腦門一熱,用私房錢,扛了個Dell的伺服器回來,近2W的機器他竟說這是為了表明在投資自己,鼓勵自己繼續做下去,暈倒!!不過這樣也好,這才像個網站,像個做事的主兒。        上面這個執行個體,我不敢說我這個朋友一定會成功,但精神可嘉,值得參考,讓我們序目以待。"投資不如投自己",即樸實又不無道理。        做事一定不要等,要有自己的想法,尋找一個适合自己的切入點,堅持下來,你一定會成功,堅持,在網際網路行業尤是如此。如其到三十歲才感困惑,不如現在就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