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不同的作業系統都在互相競争,而競争的結果,就每種作業系統都占領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雖然現在的家用電腦大多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但伺服器領域大多使用占用資源更少的Linux系統,更不用說蘋果電腦專屬的iOS作業系統和樹莓派系統。但不同作業系統間終總會有需要資料互聯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現在,我們可以使用cpolar建立的資料隧道,輕松的解決這個問題。
不同系統間的資料互聯有很多要求,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穩定。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展示,如何使用cpolar,在Windows和Ubuntu之間建立起能長期穩定存續的SSH隧道。
要建立穩定的SSH隧道,我們需要将cpolar更新至專業版(及以上),并通過cpolar用戶端和雲端的配合。首先登入cpolar雲端,在“儀表盤”界面左側找到“預留”按鈕,點選其進入cpolar的預留界面,并找到“保留的TCP位址”欄位。

在保留的TCP位址欄位,我們需要對“位址”和“描述”兩個空格進行填寫。其中“位址”格直接選擇實際使用地區即可;而“描述”欄位則是我們對保留的TCP隧道的描述。完成這兩個空格的填寫後,就可以點選右側的“保留”按鈕,建立一條空白資料隧道。
在空白資料隧道建立後,我們能看到cpolar雲端生成了一個位址,而這個位址,就是我們穩定SSH資料隧道的入口。現在,我們還需要到Ubuntu系統的cpolar用戶端,進行資料隧道出口的設定。
回到Ubuntu系統的cpolar用戶端,在登入cpolar用戶端後,點選主界面左側“隧道管理”項下的“建立隧道”。并對這條隧道進行相應設定。其中隧道名稱設定為ssh、協定選擇為tcp、本地位址設定為端口22号、端口類型暫時設定為随機臨時tcp端口。在設定完畢後,就可以點選下方的“建立”按鈕,取得連接配接到Ubuntu系統的公網位址。
在各項資訊填寫完畢後,就可以點選下方的“建立”按鈕,生成一條能夠長期穩定存續的資料隧道。
當然,我們還可以對已有的資料隧道進行更新,隻要将cpolar雲端生成的保留的TCP位址更新進已有隧道中即可。
無論哪種方式,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将cpolar雲端生成的空白資料隧道出口,設定在Ubuntu系統中。當SSH資料隧道出口設定完成後,我們就能在Windows系統中,通過SSH連接配接到Ubuntu系統,并通過指令行對Ubuntu系統進行操作。
我們隻要在Windows系統的指令行界面,輸入指令
ssh -p XXXXX 使用者名@1.tcp.vip.cpolar.cn(X為cpolar生成的端口号,使用者名替換為主機使用者名)
需要注意的是,在數字端口号之前,一定要添加“(空格)-p(空格)”,否則是無法連接配接隧道的;另外“ssh ubuntu主機名@”後,必須輸入複制用戶端生成的tcp位址。輸入正确的指令後,Windows系統會詢問是否确定連接配接該端口,并要求輸入Ubuntu系統的密碼,我們分别輸入“yes”和ubunt系統密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