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記者|楊松

編輯|江昱玢

集創北方今年的股東大會上,亦莊國投、制造和裝備基金、國投創業等63家股東的113位代表到場。

“去年審計做完了,跟大家整體報告情況,同時就3月份撤回上市的情況向股東作彙報。”

主持這次股東大會的集創北方董事兼董事會秘書成建勳告訴《21CBR》記者,從科創闆撤回上市申請,與公司基本面沒什麼關系,但行業的确處在“不太好的周期裡”。

集創北方啟動上市的2022年,智能手機、電視機等消費電子産品銷量下滑,作為其配件的顯示晶片行業,同樣受到了波及與影響。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據成建勳透露,公司2022年營收較2021年,仍略有增長。在2019-2021年三年裡,集創北方的年複合增長率則達到98%。

這家顯示晶片設計龍頭,正通過布局新能源汽車、人機互動、醫療圖像等行業,尋求新的增長點。

以最後一輪融資72.92元/股計算,公司估值達314億元。

熬出芯機遇

集創北方成立于2008年。

當時23歲的張晉芳,正在北京交通大學讀研究所學生,他受到導師啟發,認為人機互動有巨大發展潛力。遂帶領四個研究所學生同學,在中關村一間40平米的小辦公室,開啟創業之路。

那時,國内晶片廠商一年要進口千億美金的內建電路産品。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當時覺得,既然是‘印鈔機’應該很好賺錢,實際上想賺錢太難了。” 張晉芳稱,前幾年的研發投入特别大,産品要比海外産品便宜才有競争力,幾乎是不賺錢的。

其中艱辛,2016年加入、工号前200的成建勳深有體會。

彼時,集創北方年營收不過2億左右,員工百餘人,維持營運主要靠張晉芳個人投資來支撐,“幹啥不比(做顯示晶片)輕松一點”。

晶片行業高資金投入,回報周期偏長,當時偏财務投資機構,并不看好。天眼查顯示,直到公司成立8年後的2015年,集創北方才引入外部投資人。

成建勳回憶啟動B輪融資時,他與張晉芳一起為投資人做路演展示,來了二三十家投資機構,過程中提了很多問題,鮮有投資人願意出錢。最終,那輪輪融資更多來自産業投資人,他們對半導體行業更熟悉。

2018年,國内知名公司遭遇晶片斷供危機,晶片供應鍊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

“很明顯的一個分界。”成建勳稱,行業大客戶們給了國産晶片公司更多采購訂單。

投資人蜂擁而至。2021年公司完成E輪超65億元融資,包括vivo、國開裝備基金、瑞芯投資、紀源資本等紛紛參與投資。

招股書顯示,集創北方擁有私募投資基金股東61家,涵蓋産業、國資及财務投資人。

結盟大客戶

受益于國産晶片自主可控浪潮,2022年之前,集創北方營收高速增長,從2019年的14.5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56.7億元。

公司在2020年實作扭虧為盈,2021年淨利潤達9.3億元。

為什麼會有如此增速?

集創北方在風口來臨之前,就與數家大客戶達成合作。例如,2015年,公司與面闆廠京東方達成合作,随後又成為華星光電、天馬的供應商。

成建勳透露,張晉芳為友善與大客戶進行聯絡,将公司總部搬至北京亦莊開發區,他本人直到現在都常出差拜訪客戶。

戰略級客戶在資本層面深度合作。

重要客戶華星光電,其背後股東TCL在2017年投資集創北方,下遊顯示晶片應用企業vivo、小米、華為等,同樣是投資方。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之前向國内客戶推介産品,不是很順利。”

成建勳解釋,面闆廠的供應鍊相對穩定,每個品類通常僅有三個供應商,新玩家很難擠進供應商名單。

國産晶片愈發受到重視,集創北方圍繞顯示晶片,提供面闆顯示整體解決方案,積累口碑,銷售額很快到達10億量級。

公司成立之初就對标國際頂尖晶片企業,并非聚焦單一品類,産品涵蓋面闆顯示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LED顯示驅動晶片等。

在成建勳看來,這種産品政策,讓公司收入多元化,對客戶而言,全套的解決方案減少了供應鍊管理的難度,也是加分項。

為實作多産品線布局,集創北方投入大量資金,保證技術領先性。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均超過15%。

綁定大客戶,又有技術儲備,在晶片産業機遇到來之際,集創北方乘風而起。

開拓新品類

2021年“缺芯”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進入,內建電路設計行業競争加劇。

成建勳表示,盡管集創北方已經實作盈利,有充足的資金、技術及客戶儲備,但也要面臨更為激烈的競争環境,解決諸如科研人員流失等問題。

更大的挑戰來市場大環境。

張晉芳稱,2022年以來,面對國内外複雜多變的政治經濟形勢與消費類、電子類産品整體需求的走弱,半導體行業面臨周期性調整。

集創北方開拓新品類。

負責先進晶片研發設計的ADT事業部,主要研發的矽基OLED顯示驅動晶片,取得了量産實績。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矽基OLED顯示有功耗低、像素密度高、體積小等優勢,被稱為“元宇宙主流顯示器”。蘋果公司近期釋出的MR頭顯産品,正是采用該顯示技術。

京東方、三星等數十家面闆大廠,均布局矽基OLED顯示。

據DSCC預測,2023年全球矽基OLED顯示的銷售額将超13億美元,2024年有望超過26億美元。

集創北方看好的另一領域,則是車載顯示晶片。

“智能座艙的一個核心賣點,就是屏的應用。”

成建勳說,車載顯示晶片處在快速增長階段,其與手機等消費電子顯示晶片,在底層技術上沒有太大差別,但對于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符合車規級要求的産品需要二次開發。

314億國産顯示晶片龍頭,發力車載新業務

為此,去年公司專門成立車載事業部,統籌研發資源投入、産品定義、市場推廣等。

公司已完成車載TDDI晶片、車載Bridge晶片、Mini LED驅動晶片及車載電源管理晶片領域的布局和項目預研。已進入測試階段的Mini LED驅動晶片産品,有望于今年實作量産,更多車規晶片産品于今年陸續送樣。

當下,矽基OLED顯示、車載晶片等新業務,尚難産生大規模營收,消費電子等領域仍是集創北方的營收重心。

“(新業務)的增量現在不太好判斷,首要是穩住營收。”成建勳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