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裡程碑事件!首套全球ESG披露準則釋出,ESG終于有了“統一标準”

作者:華爾街見聞

本周一,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公布有史以來首套全球ESG報告标準,為各地區的公司披露統一的氣候和可持續性資訊鋪平了道路,此舉堪稱ESG投資領域的裡程碑事件。

ISSB公布的資訊披露标準有兩項,分别為IFRS S1和IFRS S2——《可持續發展相關财務資訊披露的一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isclosure of Sustainability-rela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和《氣候相關資訊披露》(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兩項信披标準将于2024年1月1日之後的年度報告期生效,這意味着第一批采用該标準的報告将在2025年釋出。

根據新的披露架構,企業需要披露有關其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資訊,且這些資訊可以幫助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同時,企業還需披露所有關于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資訊。

概念基礎方面,新披露架構主要涉及公允反映、重要性、報告主體、關聯資訊。核心内容則包括治理、戰略、風險管理、名額和目标四個方面。

具體來看:

IFRS S1規定了披露一個實體的可持續性相關風險和機會的資訊的要求。特别是,一個實體需要提供以下方面的披露:

實體用于監測、管理和監督可持續性相關風險和機會的治理過程、控制和程式;

實體管理與可持續性相關的風險和機遇的戰略;

該實體用于識别、評估、優先處理和監測與可持續性有關的風險和機遇的程式;

該實體在與可持續性相關的風險和機遇方面的表現,包括在實作該實體已設定的或法律或法規要求的任何目标方面的進展。

IFRS S2适用于:

實體所面臨的與氣候有關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

與氣候相關的實體風險;

與氣候相關的過渡風險;

該實體可利用的與氣候有關的機會。

IFRS S2規定了披露實體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的資訊的要求。特别是,IFRS S2要求一個實體披露的資訊能夠使一般目的财務報告的使用者了解:

該實體用于監測、管理和監督與氣候有關的風險和機遇的治理過程、控制和程式;

該實體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戰略;

該實體用于識别、評估、優先處理和監測與氣候有關的風險和機遇的程式,包括這些程式是否以及如何被納入該實體的整體風險管理程式并為其提供資訊;

該實體在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方面的表現,包括實作其設定的任何氣候相關目标的進展,以及法律或法規要求其實作的任何目标。

ISSB的新規是妥協的産物

ISSB的資訊标準為自願性架構,該機構無權強制企業遵從這套标準,是否要強制令新規落地,要由公司所在地的監管機構決定。

周一的披露架構曆經18個多月的磋商而完成。一些非營利機構認為,ISSB架構缺乏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一個關鍵支柱,即雙重實質性。

所謂雙重實質性是指,一方面,氣候變化對企業産生影響,是以影響到财務績效,是以具有财務的實質性;另一方面,企業活動也會影響氣候,是以具有環境和社會的實質性。兩者加起來,就是雙重實質性。IFRS S1及S2均不要求企業披露其對周圍世界的環境或社會影響。

此外,針對部分企業ESG轉型的困難,ISSB的新規也作出了較多妥協。根據此次公布的信披标準,企業可以在新規生效首年僅披露氣候相關資訊即IFRS S2,到第二年再遵循IFRS S1的要求,且在第一年也不需要披露其供應商和客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企業目前沒有能力或資源提供定量資訊,也可以提供氣候風險或機遇的定性财務影響。

裡程碑事件!首套全球ESG披露準則釋出,ESG終于有了“統一标準”

盡管ESG投資在近年來走紅,吸引全球投資者參與,但由于相關信披标準的缺失,企業的ESG報告往往品質參差不齊。

近年來,多國監管機構都在試圖推動對ESG領域的監管。根據可持續發展資料和技術公司ESG Book的統計,在過去十年中,全球ESG法規飙升了155%。但由于各國的政治、經濟複雜狀況,這些監管規則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彼此沖突。分析人士指出,ISSB的信披架構為全球統一的ESG信披标準奠定了基礎。

ISSB副主席Sue Lloyd對彭博新聞表示:

“(有了新的信披标準)投資者可以确信,當他們比較公司時,他們在做投資決定時是在一個類似的基礎上進行的。”

香港将會深入研究

6月27日,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在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中國資本市場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她表示,香港在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及創新方面一直位居前沿,香港将會深入研究ISSB所釋出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彙報準則,以便在香港以相稱的方式實踐有關準則。

她在演講中稱,ISSB準則将會成為一種共同語言,有助實體經體企業和資本市場進行可持續性相關的交流,占港股市值80%的内地企業可以積極利用ISSB的準則作為溝通橋梁,以繼續得到國際資本的垂青。

她在演講中表示:

“中國要實作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可謂任重道遠,我們切勿低估。如香港實施ISSB的準則,便可幫助中國以至亞洲區内的企業吸引來自全球的資源以實作低碳轉型。要達到這個願景,根據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最近的報告,未來30年亞洲的相關投資需求将達到66萬億美元之巨。對于在座的全球中介人來說,可持續金融帶來的重大機遇實在不容錯過。”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