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特斯拉齊齊看向印度,莫迪的計劃能實作嗎

作者:上觀新聞

上周,印度總理莫迪到訪美國,并與包括蘋果、谷歌、微軟在内的美國科技巨頭高管在白宮舉行會面。莫迪還單獨會見了特斯拉CEO馬斯克。

莫迪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吸引外商,尤其是科技公司對印度的投資。作為擁有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印度市場對于蘋果、特斯拉這樣的企業意味着巨大的市場機遇,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人才方面,仍然面臨挑戰。

蘋果特斯拉齊齊看向印度,莫迪的計劃能實作嗎

莫迪與“巨頭”會面,收獲滿滿

印度正在尋求科技巨頭的投資,以支援該國的初創企業、創造就業機會,并促進出口、推動數字化,賦予個人和中小企業參與全球競争的能力。

在莫迪通路期間,亞馬遜公司宣布将在未來幾年内追加對印度的投資。該公司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與莫迪會面結束後表示,到2030年,亞馬遜在印度的投資将達到260億美元,比原計劃投資額增加65億美元。上個月,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AWS也已經表示,到2030年底,将在該國投資約130億美元。

谷歌早已設立了總額為100億美元的印度數字化基金,将持續推進具體投資。該公司還将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開設一個全球金融科技營運中心,支援谷歌支付服務GPay的營運以及谷歌的其他産品營運。

谷歌還看好印度巨大的人工智能市場潛力,稱将與印度科學研究所加強人工智能模型語音資料開源方面的合作。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Sam Altman)也在與莫迪的會談中讨論了人工智能合作的機會。

印度對蘋果來說目前仍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但印度人口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也意味着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蘋果公司CEO庫克在與莫迪會面後稱,印度代表着“巨大的機遇”。蘋果公司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在印度開設了兩家零售店。最新消息稱,蘋果公司近幾周正密切與印度官員接觸,計劃在印度市場推出蘋果支付服務Apple Pay。目前在印度的電子支付領域,主要由沃爾瑪的PhonePe、谷歌的GPay以及本地的Paytm主導。

蘋果特斯拉齊齊看向印度,莫迪的計劃能實作嗎

馬斯克上周在與莫迪會面後表示,莫迪正在推動特斯拉進行“重大投資”,并補充說預計很快就會宣布這一消息。“印度在可持續能源未來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包括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他說道,“我相信特斯拉将進入印度,并将盡快進入印度。”馬斯克上個月表示,特斯拉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選擇新工廠的地點,并補充說印度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馬斯克還稱,希望将SpaceX的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引入印度。随後,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發推文稱,莫迪已邀請馬斯克“探索在印度投資電動汽車和快速擴張的商業航天領域的機會”。印度在2020年為私人航天發射開辟了道路,并希望未來十年内,将印度在全球私人航天發射市場的份額增加五倍。

美光(Micron)和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等大型半導體公司也以莫迪通路為契機,宣布計劃在印度進行重大投資。半導體公司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則公布了教育訓練6萬名印度工程師的計劃。

有企業開始大規模招人

美國科技通信企業亞美亞(Avaya)首席執行官馬薩雷克(Alan Masarek)在莫迪通路美國期間談及印度市場時表示:“在我們全球6000名員工當中,有五分之一在印度。莫迪政府正在大力推進印度的數字化轉型,這也為Avaya在印度的發展提供契機。”

在印度招聘高技能勞動力,是科技企業面臨的挑戰。在談到人才招募時,馬薩雷克表示,未來幾年,Avaya将會把在印度的員工數再增加20%左右。

“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尤其是年輕人當中有很多人才,他們擁有非常出色的技術,尤其是IT科技創新人才。我們在海德拉巴、班加羅爾等地都擁有人才中心。”他說道,“很多跨國型企業無論是基礎員工,還是中層或者高管,都擁有大量的印度高科技人才。”

Avaya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富莉莉告訴第一财經記者,與中國勞動力市場相比,印度的人力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中高層員工的薪資,印度員工的成本幾乎比中國員工低一半左右,這與生活成本等方面因素相關。”她還透露,出于成本考慮,Avaya傾向于在印度招聘員工來支援全球的業務部門。

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科技公司,全球的科技公司都在看向印度市場。澳洲AI資料服務公司澳鵬(Appen)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及北亞區總經理田小鵬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我們剛剛在印度海德拉巴建立研發中心,目前正在大規模招聘人才。”

在田小鵬看來,印度在科技/業務流程外包(IT/BPO)等技術研發領域資源充足,當地有大量的資料标注及服務公司和團隊;印度也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英語也是印度人力資源的優勢。

“尤其是對于像我們這樣的AI資料公司而言,會受益于谷歌、亞馬遜這些巨頭企業在印度的投資。無論是從人才還是行業生态的角度來看,市場機遇很大。”田小鵬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市場把科技公司對印度的投資視為企業的“中國+1”戰略。跨國公司加大對印度投資的同時,是否會削弱中國市場對其的重要性?

對此,富莉莉和田小鵬都認為這并不是在兩者中“二選一”的問題。“我們對中國市場也非常重視,并且在中國有很大的投入,印度和中國都很重要。”富莉莉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田小鵬則認為,全球的AI市場很大,中國和印度都孕育着巨大的機遇。

印度市場長期難以吸引外商投資的部分原因是印度的關稅很高,某些零部件的價格高于全球市場均價。而且印度也面臨來自“近鄰”東南亞市場的競争,例如越南等國家在營商便利性、人才技能和基礎設施方面都比印度領先。

對此,負責Avaya整個亞太地區業務的富莉莉對不同市場有更深刻的體驗與比較。“雖然越南這些國家在勞工的技能方面會優于印度,但是印度的基礎教育更紮實,尤其是在高端技術人才方面具有優勢。”她表示。

從印度制造到印度設計

研究機構Canalys分析師劉健森近期剛剛考察了印度科技市場。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我們注意到,有很多早期的初創公司在印度投資,他們看好印度正在趨于成熟的科技生态體系,尤其是在電動車、AI、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投資較為活躍。”

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已經宣布對印度的重要投資,全球大約70%的iPhone手機由富士康直接組裝。上個月,印度特倫甘納邦IT部長稱,富士康已在印度特倫甘納邦破土動工建造一座耗資5億美元的新工廠。

根據特倫甘納邦政府的一條推文,新特倫甘納邦工廠“第一階段”将雇用2.5萬名勞工。富士康此前還被曝計劃在班加羅爾郊外的印度卡納塔克邦建造另一家工廠。

近年來,印度原本更加關注IT服務業,但随着富士康等制造巨頭的湧入,印度日益希望打造一個“制造強國”。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尼爾·沙阿(Neil Shah)表示,蘋果稱希望未來3~4年内,全球20%~25%的iPhone在印度生産。截至2022年底,這一數字僅為6%。“蘋果一直在推動富士康等合作夥伴增加在印度的生産。”他說道。

貝恩公司合夥人迪帕克·賈恩(Deepak Jai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印度龐大的消費市場、有利的人口結構以及‘印度制造’戰略等政府舉措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在該國投資制造設施。印度對這些參與者未來的戰略重要性可能取決于持續的基礎設施發展、營商便利性、政府激勵措施以及應對物流、供應鍊效率以及人才庫技能提升和留住人才等方面挑戰的能力。”

賈恩表示,在強勁的國内需求、有利的監管環境和制造商的推動下,印度預計将成為一個相當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2030年,印度整個電動車價值鍊的機會将超過1000億美元。“再加上強大的人才基礎和完善的汽車制造行業,印度有成為電動汽車制造中心的巨大潛力。”他表示。

與此同時,印度在工業設計方面的能力卻有待提升。印度VLSI(超大規模內建電路)協會主席古普塔(Satya Gupta)表示,蘋果對中國的依賴不僅僅是因為制造,還因為中國對iPhone的産品設計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古普塔表示,印度擁有大量工程人才,但并沒有利用這些人才進行産品設計。他說,為了建立可持續的電子制造生态系統,除了制造之外,産品設計也是一個關鍵方面,應該給予适當的關注和激勵。

“單獨的制造并不是一項具有黏性的業務,因為隻要有激勵措施、勞動力和市場需要,人們理論上可以去任何地方。”古普塔說道,“而一旦你将制造圍繞産品設計進行錨定,那麼你就建立了一個更具可持續性和黏性的業務。我認為對于蘋果來說,産品設計的依賴性更為重要,基本上蘋果供應鍊能在中國立足,不僅僅是依靠純粹的制造。”

富莉莉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她認為,中國從設計到制造的全産業鍊是最大的優勢。“當然我們在人才的培養方面仍然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應該加大力度對年輕人加強基礎教育方面的教育訓練,培養有創新性思維和國際化視野和全球競争力的人才,同時政府也應該努力創造更加友好創新的營商環境。”她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檔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