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時代的“控制失控”,低品質AI生成網站獲廣告支撐迅猛發展

作者:遇見觀點

·即便網際網路上充滿了關于人工智能的無用之物,事實也會證明這一點,因為這會促進更多的投資平台的開發。

據《美國新聞報》報道,全球有141家企業通過将廣告收入用于由人工智能技術産生的“劣質”網站,以此來支撐“劣質”網站的成長。

這類網站很少有人監管,每天都會産生數以千計的虛假消息,尤其是對使用者有誤導作用的健康保健資訊。

一家技術媒體《Verge》報道說,當新的網絡艱難地誕生時,人工智能正摧毀着老的網絡。這種改變所産生的效果,我們現在隻是初現端倪。”

找到217個由人工智能産生的不可信的新聞和資訊站點

NewsGuard的分析表明,由人工智能産生的内容站點所刊登的廣告,看起來像是程式設計出來的,也就是說,企業并沒有把他們的廣告放在那些站點上,相反,它們是由一個可以放置廣告的系統來自動确定目标。其中大部分的廣告都是通過谷歌提供的工具釋出的。

《NewsGuard》把不可信的人工智能産生的新聞與資訊網站(UAIN)界定為缺乏人工或無人監管、發表内容以自動或完全自動為主體的網站。僅在上月, NewsGuard的分析家們把 UAIN的追蹤器中的站點數目由49個增加到217個。

網絡時代的“控制失控”,低品質AI生成網站獲廣告支撐迅猛發展

雖然很多廣告主和他們的廣告代理都在為那些“商标不可靠”的網站保留一份“排除清單”,但是這份名單經常是過時的,而且明顯跟不上 UAIN網站數量的增長。

在2023年的5、6月份, NewsGuard的分析家們從141個大品牌中發現了393條通過技術進行數位廣告買賣的程式。《新聞 Guard》找到的這則廣告,由網絡分析家們在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四個國家釋出。

一則體育服飾公司的廣告出現在了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聯合會的網頁上,該網頁上刊登了巴西的就業資訊,這些資訊都是由人工智能産生的。《新聞》雜志使用一塊黑色版塊來阻止這則程式化的廣告。

《新聞 Guard》并未列出提供此類廣告服務的企業,其中包括各類藍籌企業:六家主要的銀行與金融服務企業,四家奢侈百貨公司,三家運動服飾品牌,三家家電企業,兩家全球最大的消費者科技企業,兩家全球性的電子商務企業,兩家美國最大的寬帶供應商,三家由美國電視台提供的流媒體業務,一家矽谷數位平台,以及歐洲一家大型超市連鎖店。

程式式廣告利用運算法則和先進的競标過程,将高目标的數位廣告直接投放給單個使用者,而非具體的站點。這就是說,當使用者上網的時候,廣告就會“關注”到他們。因為這一過程十分模糊,是以品牌商不會意識到自己在為 UAIN的推廣提供資金,因為這些廣告都是從第三方那裡買來的,而且有很多中間商參與。

散布可疑衛生資訊的僞寫者

NewsGuard搜尋到的393則廣告中,都含有人工智能産生的錯誤消息。

有些 UAIN網站上有大品牌的廣告,看來是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改寫了主流的新聞報道。比如,AlaskaCommons.com上刊登的一篇文章看起來就像是将美國版的英國八卦報紙《太陽報》改寫成的人工智能版,就連照片和用詞也與之相似。AlaskaCommons.com網站上的“作者”通常用“英格·泰勒”這個名字命名,從今年初到現在共釋出了4,364個文章,光是2023年6月15号這一天,就有108個。

有些網站一天能寫出1200多個文章,卻很少有人負責編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紐約時報》一天平均釋出150篇左右的新聞,而這一數字是2022年4月釋出的。

大部分人工智能産生的站點都是劣質的,但是并沒有散布錯誤的資訊。但是,《新聞周刊》卻發現,MedicalOutline.com卻在宣傳一些沒有被證明且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天然保健方法,例如:《檸檬可以治療皮膚過敏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天然治療方法》、《怎樣用天然的方法來防止惡性良性腫瘤》等。

UAIN站點很容易把它的内容迅速變現。在谷歌的 AdSense登陸頁面,谷歌說,這些站點很容易就能通過程式獲得廣告收益。

從2023年五月第一次對 UAIN站點進行追蹤至今, NewsGuard已經發現了大約25個新站點,而在五月初,它的報道也僅僅發現了49個站點,這些站點看起來都是“看起來全部都是用人工智能軟體寫成的”。UAIN的總數量遠遠超過了《新聞 Guard》目前所确認的217個。

一則全球性的汽車租賃公司在FoodingWorld.com上刊登了一則由人工智能産生的食品相關資訊的 UAIN網站。《新聞》雜志用黑色版面阻擋那些有計劃的廣告。

《NewsGuard》将那些滿足下列四項條件的站點看作是不可信的,因為它們都是由人工智能産生的:首先,有明顯的證據證明這些站點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人工智能産生的;第二,有确鑿的證據顯示,沒有人對這些内容進行監控。第三,這個站點的展示使一般的讀者以為它的内容是由一個人寫的,或者是一個記者寫的;第四,這個站點并沒有清楚地表明它的内容來自于一個人工智能。

這并不是件壞事

最近幾個月,許多媒體都報道了由人工智能産生的内容對網絡造成的污染。六月二十六日,《Verge》資深記者詹姆斯·文森特在一份言辭犀利的報道中,對這份報道進行了一次批評。他寫到,“ChatGPT被用于建立完全是垃圾站點。Etsy (手工制品電商網站)上到處都是由人工智能制造的垃圾商品。聊天機器人互相引用錯誤消息。人際關系網正利用人工智能來激勵疲憊不堪的使用者。Snapchat和 Instagram都想讓這些機器人即使你的好友不在身邊也能跟你交流,而網絡檔案則要跟那些資料鏟鬥,而人工智能則要把維基百科撕得粉碎。老的網絡已經死了,新的網絡還在艱難地孕育。”

文森特相信,這些年來,網際網路的确已經瀕臨死亡,是因為一些軟體從站點上移走了大量的資料,或者是因為一些規則,以“短時間的關注”作為回報,才導緻了網際網路的滅亡。但到了2023年,這一現象将再次消失,并有了新的催化劑:人工智能。

他做了個比喻:“這個站點建立了一個平穩的,有很多特性的平台,并且對所有人開放。他們将箱子擺在我們眼前,我們在箱子裡寫上字和畫,然後大家就可以看到箱子裡寫的是什麼。這些公司追求規模,是因為隻要一有了足夠多的人,就總能找到掙錢的門路。但現在,這個 AI卻打破了這一點。”

因為隻要有足夠的錢,足夠的運算量,人工智能系統,特别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自動生成模式,都可以很輕松地被擴充。他們可以生成很多文字和圖檔,而且不久之後還可以生成音樂和視訊。它的産量很有潛力,甚至超過目前人們對新聞,資訊和娛樂的依賴。但是,這類制度的品質通常都不高。“這些模型都是基于上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建立起來的資料,并不能很好地模拟現實中的資料。企業從公開的 Web中搜集資訊,然後把它們加工成計算機處理的内容,這種處理方式花費很少,但是不夠可靠。這樣的産品就會與以前的那些平台、人們競争,”文森特說。

最成功的網站通常都是通過擴大社交關系、擴大商品種類,或者将網絡中龐大的資訊流分類,來實作自己的目标。

但是,文森特在結束時說,這并不意味着什麼。“也有人說,這是這個世界的規律,他們認為,網際網路是在淘汰舊的事物,讓新的事物變得更好。比如,印刷的百科全書已經瀕臨滅絕,但是比起《大英百科全書》的厚重與可靠,我還是更喜愛維基百科的廣泛與友善。關于由人工智能産生的文章,還有許多辦法可以改善,包括提高參考資料的能力,以及增加更多的人工監督。而且,即便網際網路上充滿了關于人工智能的垃圾資訊,這也會被證明是有好處的,可以促進更多資金投入的平台開發。舉個例子,如果谷歌一直把垃圾搜尋結果推到你面前,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會花更多的錢去購買那些你信得過的資源。”

從根本上說,現在由人工智能所造成的改變,隻不過是網際網路發展史上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抗争的結果。歸根結底,它就是一場資訊之戰,即是誰創造了這些資訊,怎樣得到這些資訊,誰得到了這些資訊,誰得到了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