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異常分析 - 據說這是品質人的必備技能

異常的定義

超出管制範圍或管制界限就叫異常,管制範圍與管制界限有時要以統計的手法來展現。

如在QSmart SPC Monitor軟體中,系統就會通過提示失控點來示警異常。

異常分析 - 據說這是品質人的必備技能

異常的發生形式

1、突發異常:

一般是由于制程設定、裝置、材料等有大的變異造成,這類異常一般能很快找到原因并加以解決。

2、長期存在的異常:

  • 設計不良
  • 制程能力長期不足:如工序CPK長期處于D級。
  • 部分因素未可控:要因未找全,或有部分影響因素未可控,導緻結果不可控而出現異常。

3、逐漸惡化導緻的異常:

  • 磨損:如刀具磨損将會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品質等。
  • 老化:曝光台水銀燈老化,導緻Size異常。
  • 基準緩慢偏移而導緻測量監控系統偏移,進而導緻品質異常。

異常分析步驟

Step1:

要用5W1H的方式充分了解異常,時間、地點/制程、線别、不良率、不良現象描述要清楚,且盡可能量化,以便與基準作比較充分了解了異常,等于異常解決了一半,反之,則無從下手去解決異常,因為你連異常本身就沒有弄清楚。

Step2:縮小異常發生範圍

常用方法:

層别法:常用的有以下幾個方面要層别:材料供應商、線别、裝置别(如機台、曝光台、抽氣台車、測試台車……)、班别、作業員等。

交叉試驗法:以線别、制程别、裝置别等進行交叉試驗以快速地找到異常發生的地點。依流程追蹤:如産品外觀發現缺陷,可順着制程一步一步向前追溯,找到正常與異常的分界制程,則異常往往發生在這個地方。

Step3:了解異常制程的輸入與輸出

異常發生範圍縮小至某個制程時,要充分了解這個制程的input與Output是什麼,如異常為某焊接工序,則要充分了解焊接過程的輸入與輸出分别是什麼,如下:

異常分析 - 據說這是品質人的必備技能

Step4:Root Cause 分析

Root Cause:是指根源,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千萬不要把現象當原因,如此則永遠也找不到真正的改善對策:

在一張針對WU陰陽臉不良的8D單上的Root Cause欄是這樣填寫的:

原因:左半邊略顯紅黃,右半邊略顯淡青,故成陰陽臉狀,這隻是現象的變相描述而已,根本就不是Root Cause。

常用方法:

1.Why-Why分析+腦力激蕩

Why-Why分析就是連續問Why,直到找到真正原因為止。上例中“左半邊略顯紅黃”的原因是什麼?原因的原因又是什麼?隻有這樣不斷地查問下去才能找到真正的根源到底問多少個Why? 一般3-5個即可,否則問到最終都是人錯, 因為任何東西都是人在操縱。

2.魚骨圖分析+ 5M1E

魚骨圖又稱特性要因圖。幾乎任何制程上的問題都可以用它來分析。結合5M1E,它充分考慮到了制程上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以前為4M1E,現在逐漸演化成5M1E,把Measurement這定要因單獨列了出來。

異常分析 - 據說這是品質人的必備技能

往往分析原因時不知何從下手,5M1E則為分析者提供了一個系統的着手方法

Man: 是指直接作業員, 包括的方面有:技能、是否依規作業、作業目的是否明确、責任心是否足夠等(特殊崗位還要考慮體質、性格等)

Machine: 設定、磨損、老化、保養、故障、點檢…

Material: 新材、供應商變換、特性變化……

Method: 流程、作業方法、工具、

Measurement: 檢測方法、重複性與穩定性

Environment:溫濕度、落塵、亮度、通風……

Step5:各影響因素是否可控

可控的含義:有規範、有規格、在管制範圍内正常變化(要用統計的眼光來判定),按5M1E分解出來的各種可能要因是否可控?要逐一核查,故平常的QCS等曆史記錄就顯得特别重要。

如發現有些要因未受控或已超出了管制範圍,則其很可能就是導緻異常發生的原因。

Step6:Root Cause 驗證

實際情形中,往往異常的發生已是事過境遷,而是去進行事後的分析與再防範,通過上述方法确認到的原因是否就是真的原因還不能完全肯定,必須去做驗證,通常有下面三種方法最常用:

1.不良再現試驗:模拟曆史環境與條件,确認是否真的由此引起,如故意讓這個要因異常,看是否能得到與原來異常一樣的結果。

2.要因極大化驗證:故意讓要因極大化,看是否異常情形也随之極大化。

3.将其它影響因素固定,針對單一要因與異常結果進行統計的關聯分析,确定其影響度。

Step7:原因未找出來怎麼辦?

實際分析中,不可能很輕易地将原因找出,如未找到原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 各種要因雖有受控,但其管制規格是否合理?這一點很容易使人上當受 騙。管制規格是否合理不容易發覺,要用關聯分析的手法去作确認;
  • 是否有要因遺漏?引起異常發生的因素未能完全解析出來,且平常生産中未加以控制,因而連曆史記錄也無從查證。是以要從頭再來進行分析,此時需要有新的成員以新的思維方式來打破僵局。
  • 請教專家,現有技術知識不足,無法分析出來,請專家幫忙。

“經驗” 在異常分析中的作用

1、要多利用經驗,經驗是捷徑. 可是經驗又是如何得來的呢?經驗在于分析的異常多了,才逐漸積累起來的。對于正在發生的緊急異常,可以先憑經驗作判斷并對策,随之即可知道其正确與否。對于已發生并結束的異常,則不能完全憑經驗加以判斷,一定要作要因的再現性試驗或其它驗證,否則下次可能還會再發生。

2、不要過分依賴經驗,經驗使人難以突破習慣。

3、QSmart SPC軟體中可以建立曆史經驗庫來幫助分析者快速尋找失控原因和采取處理措施。

異常分析 - 據說這是品質人的必備技能

異常對策

1、治标(應急)措施:

如何讓不良馬上消失,100%確定不再沖擊客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Sorting.要處理三個方面:用戶端、廠内成品、在制品控制與管理。

2、改善措施:

針對分析出來的要因加以合理控制就是改善措施。往往涉及到規範的Review、設定規格的修正等方面。

3、預防措施:

如何使改善措施得以長期維持即為預防措施。通常有增加新的QCS内容、裝置改良、流程合理化等。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盈飛無限】專業品質管理系統(QMS / QES)及實時SPC軟體提供商。可為任何行業、任意規模企業提供高效智能的品質管理改進方案。30年來産品廣泛應用于世界500強制造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