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作者:塗磊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主持人黃子佼在直播裡承認,自己曾性騷擾17歲未成年女性。但話鋒一轉,他說自己之是以變成這樣,很大原因,是自己的母親在他童年時,當着他的面和别的男人上床。

網友看到這裡都坐不住了:見過甩鍋的,沒見過自己龌龊把鍋甩那麼遠的。

很多人在成年後,說起自己的不如意,都會說原來我們家如何如何。

自己家庭出身不好,直接決定了自己現在的不幸福嗎?原生家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與原生家庭,你可以選擇不和解

許多連麥的朋友,他們常常困頓于一件事:自己的婚姻并不幸福,想離婚,但他們總會說:自己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單親家庭出來的。

他們現在過得不幸福,跟自己來自單親家庭,關系究竟有多大?

現在大家都喜歡說一個概念:原生家庭(就是你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其中,最經典的說法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兒時父母争吵、重男輕女、酗酒家暴等糟糕的成長環境讓很多人難以釋懷。

很多人在長大後發現:自己曾經最依賴的父親,其實一點都不可靠。口口聲聲說是為你好的母親,也不過是為了滿足她自己的控制欲。

随着年歲的增長,父母虛弱的謊言一層層暴露在陽光下後,不再剩下多少威懾力。

可情感綁架卻像烙印一般留在你身上。

有時候想想:要不就此斷掉,大不了成為陌路人。但經過現實的掙紮後,還是下不了狠心。

斷不掉但又不想維系的關系最折磨人。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一位網友說,自己在幼年時期,并未得到多少來自父母的疼愛。

他最不能了解的是為何父母吵架後,最後總把氣撒在他身上。自己到底是他們的孩子,還是他們的仇人?

長大有了能力後,他的父母卻轉變了态度,對他客氣起來,常常噓寒問暖。

可越是這樣,他就越讨厭父母。

他知道,如今父母給的愛裡,滲透着虛僞和自私。

他真正苦惱的是:曾經父母對他的傷害是實實在在的,那種感受也是真真切切的。可就在他不再抱有期望時,他們卻忽然承擔起了正常家庭的角色。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後來,當他向朋友反複強調自己永遠都沒辦法與父母和解的心理狀态時,朋友告訴他:你能接受眼前的客觀事實就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和解與否,按自己的心意來就好。

正是朋友的這句話讓他明白,他糾結的和解,其實也是在強迫自己。

是以,當我們在原生家庭裡,沒有得到足夠多的愛的時候,長大後不必因為世俗的眼光、父母态度的轉變而為難自己。

和解并不是唯一選擇。

你有權利跟原生家庭拉開距離,重塑一個屬于自己的生活圈。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就像黃子佼,将自己的變态行為歸因為幼年時母親留給自己的陰影。

很明顯,他的抱怨其實最後的目的還是想為自己開罪,想以此告訴大家:你們看,我犯的這些錯,都是事出有因,請你們不要過于苛責!

他曾遭受過傷害,但也一直傷害着别人。

難道自己淋過雨,就一定要把别人的傘撕破?

原生家庭不好,從社會競争的角度來看,的确是一種劣勢。

但這不是我們放縱自己沉淪的理由。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如果你不想着從那個糟糕的環境中走出來,不努力改變現狀,那你很難有所成長。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窒息的原生家庭沒有人喜歡吧?哥哥偷雞摸狗不着調,父親癱瘓在床,重男輕女的母親卻逼着她給一大家子買單。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也是如此,軟弱無能的父親、強勢偏心的母親、薄情寡義的兄弟,這些人在她年少時期讓她吃盡了苦頭……

可她們并沒有因為原生家庭不幸,沒有被好好珍視就放棄自己。相反,正是這些磨難,讓她們更早地認清現實,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當然,我們不是說在這裡鼓勵大家吃苦,苦有時候是吃不完的。

但真心希望,每一個人在苦難面前能立起來,看重自己的尊嚴。對不幸的過去,不止有抱怨,更多的是去改變。

因為你越抱怨,隻能說明你其實在逃避責任,拒絕讓自己成長。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避免自己重演父母的角色

有人說,童年時期不被善待的小孩,永遠無法成長為大人。

因為即便将來他們在生理層面已經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可在處理關于家庭的事物時,他還是跟小孩一樣、難以利用成熟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因為父母的示範作用是反面教材,沒有什麼可參考性。

是以,他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多多少少也會帶點賭氣和幼稚的成份。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有人調侃道:90後父母帶娃,主打的是一個自我滿足。

孩子的玩具車成了父母的代步工具;孩子想踩水坑,爸爸幹脆就陪着一起踩;孩子吃小芒果,媽媽給自己整大芒果;孩子鬧脾氣,父母找涼快地玩手機,反正誰也不慣着誰……

其實,這些大人在“調皮搗蛋”的時候,也在滿足和治愈幼年時不被允許的自己。

一位女士說:

媽媽和女兒兩個身份重合的這些日子,回溯成長、自我醫治,都是人生難得的經驗。

父母沒有滿足我們的期待,那落空的那部分就由自己去完成。遺憾不可挽回,但自我彌補後或許可以惠及自己的女兒。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既然自己沒辦法選擇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中,那就盡量給自己的孩子更多選擇。至少避免他們像幼年時的我們一樣,小心翼翼過活。

也許,一個人對原生家庭最好的反抗,就是避免自己重演父母的角色。

婚姻賦予家庭成員中的每個人角色,但分開了并不意味着身上的責任就随之消失。單親離異家庭的錯并不在離婚,而是大家有沒有為自己的角色負責。

是不是好父母與是不是好夫妻其實是兩碼事。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心理學家布萊恩·利托說:

每個人都至少有3個自我。一個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是在環境與文化影響下的,還有一個,是由我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與價值所定義的。而最後這一個,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屬于自己的自我。

我們沉浸在過去,把不幸歸因到原生家庭上,其實隻不過是為了明白自己是怎麼變成如今這樣的。

而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更需要弄清楚:當下的自己該怎麼過?

這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

就像所有的好演員,都不可能永遠活在舊劇本裡。

如果她走不出原來的劇本,就算拿到了星光熠熠的甜寵劇女主角色,她也難以享受這份人人豔羨的福氣。

原生家庭的經驗也是這樣,它是你的舊劇本。現在你已經成人了,你的任務是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新劇本。

父母已經老去,原生家庭已成為過去。隻有坦然面對自己的困境,不斷接納、改變自己,人生的節奏才會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虛弱地活在曾經。

剛剛離我們而去的大師黃永玉有句特别棒的話:

碰到任何困難,就趕快往前走,不要欣賞那個讓你摔倒的坑。

前面還有很美的風景等你,曾經的那個坑,就交給時間去填平吧。

— END —

有毒的家庭,沒人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