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作者:意檀香研究

央視新聞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

文博科普産品《文博月曆》

今天,一起來認識

金代銅坐龍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菜窖裡挖出的“國寶”

它的出土地是金朝最早的都城

1956年秋

一位農民在自家地裡挖菜窖

竟挖出一條龍形銅器

起初,村民隻覺得它是一個老物件

便将其帶回了家

不承想它總是發出嗡嗡異響

經當地政府調查

之前聽到的怪聲

是銅器張口、腹内中空

刮風時漏風所緻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而村民偶然挖出的這件銅坐龍

是一件名副其實的“國寶”

它的出土地哈爾濱市阿城區的白城村

被證明為金朝最早的都城上京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金上京會甯府遺址

集齊多款動物形象

它是金源文化的“代言人”

作為龍族的一員

它和兄弟姐妹們卻不太一樣

首先是“混血”般的外貌

除了擁有龍的基本特征外

它的身上還能看到

麒麟、獅子、犬等多種動物的影子

龍首 、肩部和四肢均飾有卷鬣

(鬣,liè,指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頭部的卷鬣

其次是它“乖巧”的姿勢

當别的龍都在騰雲駕霧時

它卻端坐在雲上

霸氣中流露出一絲優雅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它獨特的造型背後

蘊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崛起于北方的女真族統一北方、建立金國

他們在學習中原先進文化的同時

融入自身民族的文化和特點

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金源文化

這件銅坐龍就是金源文化的代表

造型如此獨特的它

究竟有何用處?

細看這件坐龍

它的右前腿、尾部及祥雲處

都有雙向分開的扁錠形狀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專家推測

其應該是為了與其他物件相連接配接

起到固定作用而鑄造的殘斷痕迹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金辂和大辇都是皇帝的禦用車駕

由此可見,銅坐龍功能主要是

禦用車駕上的裝飾物

值得一提的是

大辇是北宋太祖命翰林學士所制

制成時就有坐龍作為裝飾

從中也可看出金朝建國之初

對中原文化禮制的推崇和向往

如今,這件金代銅坐龍

收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中

博物館建築是莫斯科商場的舊址

本身就是一件巨型“文物”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在這裡

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俄僑文化

相遇、對話、碰撞、交融

一同彙聚成燦爛無比的中華文明

菜窖裡挖出的“龍形國寶”,造型奇特,還會發出“聲音”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ID:cctvnewscenter)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孫煜祁 視覺丨朱靈萌

技術丨蔡子旭 審校丨朱冬梅

統籌丨劉瑩 田昊原 微信編輯丨隋邦科

特别鳴謝丨黑龍江省博物館 總台黑龍江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責任編輯:張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