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地增綠 産業增收(走進縣城看發展)

  日前,遼甯省阜新市彰武縣經濟開發區内,卡車滿載貨物來回穿梭。聯信金瑩鑄造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産線上機器轟鳴,勞工們正在嚴格檢測剛生産出來的鑄造模具,并打包裝箱。

  “這是為一家知名品牌汽車公司生産的車輛配件模具,能成為這家公司的供應商,彰武縣的沙子功不可沒。”企業負責人鄧宇輝說。

  彰武縣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全縣沙化面積一度占總面積的96%。近年來,彰武人在“防沙、治沙、用沙”的探索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産業發展之路。

  “矽砂是鑄造過程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輔助材料,每噸砂型鑄件平均消耗1噸新砂,每噸不鏽鋼鑄件平均消耗1.5噸新砂,目前全國鑄造用矽砂年用量約4000萬噸。”彰武縣矽砂産業辦公室副主任戴春巍介紹,地質部門檢測報告顯示,彰武縣的風沙均為矽砂,且形狀規整,可廣泛應用于鑄造、化工、玻璃、石油等工業領域。經過探測普查,彰武天然矽砂儲量達8.5億噸,遠景儲量在30億噸以上。

  依托矽砂産業,彰武縣近5年洽談了1100餘個項目,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8個。矽砂産品也從單一的擦洗砂、烘幹砂、焙燒砂、覆膜砂等發展到人造砂、再生砂、3D列印砂、石油壓裂砂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産品,遠銷20多個省份。

  不僅有矽砂産業,還有沙地特色農業、特色旅遊業等。“彰武縣陽光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我們通過改良沙地,試點推廣林果草、林果藥、林果糧等複合經營模式,治沙的同時不斷發展壯大沙地特色農牧産業,實作生态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在彰武縣工作了20多年的遼甯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于國慶說。彰武縣以種養結合、農牧融合、生态循環為路徑,全面推進農業産業現代化建設,去年全縣糧食總産量達到23億斤,肉類總産量達到24萬噸。

  在彰武縣北部,光伏闆整齊鋪開。2013年以來,通過建設光伏治沙示範項目,彰武縣将風沙鎖住,成為遼甯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地區的生态屏障和綠電基地。“以光伏為龍頭的新能源項目,讓能源增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沙地增綠。”彰武草原生态恢複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趙立仁說。僅2021年,全縣光伏發電累計上網電量1.39億千瓦時,産值達1.26億元,稅收2536萬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