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avascript-Array(數組)

建立數組
	在JavaScript多種方式建立數組
           
構造函數
1.無參構造函數,建立一空數組
	
	var a1=new Array();
	2.一個數字參數構造函數,指定數組長度(由于數組長度可以動态調整,作用并不大),建立指定長度的數組
	
	var a2=new Array(5);
	3.帶有初始化資料的構造函數,建立數組并初始化參數資料
	
	var a3=new Array(4,'hello',new Date());
           
字面量
1.使用方括号,建立空數組,等同于調用無參構造函數
	
	var a4=[];
	2.使用中括号,并傳入初始化資料,等同于調用調用帶有初始化資料的構造函數
	
	var a5=[10];
           

注意點

1.在使用構造函數建立數組時如果傳入一個數字參數,則會建立一個長度為參數的數組,如果傳入多個,則建立一個數組,參數作為初始化資料加到數組中
	var a1=new Array(5);
	            console.log(a1.length);//5
	            console.log(a1); //[] ,數組是空的
	            var a2=new Array(5,6);
	            console.log(a2.length);//2
	            console.log(a2); //[5,6]
	但是使用字面量方式,無論傳入幾個參數,都會把參數當作初始化内容
	var a1=[5];
	            console.log(a1.length);//1
	            console.log(a1); //[5]
	            var a2=[5,6];
	            console.log(a2.length);//2
	            console.log(a2); //[5,6]
	2.使用帶初始化參數的方式建立數組的時候,最好最後不要帶多餘的”,”,在不同的浏覽器下對此處理方式不一樣
	var a1=[1,2,3,];
	console.log(a1.length);
	console.log(a1);
	這段腳本在現代浏覽器上運作結果和我們設想一樣,長度是3,但是在低版本IE下确實長度為4的數組,最後一條資料是undefined
           
數組的索引與長度
數組的值可以通過自然數索引通路進行讀寫操作,下标也可以是一個得出非負整數的變量或表達式
	var a1=[1,2,3,4];
	console.log(a1[0]); //1
	var i=1;
	console.log(a1[i]); //2
	console.log(a1[++i]); //3
	數組也是對象,我們可以使用索引的奧秘在于,數組會把索引值轉換為對應字元串(1=>”1”)作為對象屬性名
	console.log(1 in a1);//true,确實是一個屬性
	索引特殊性在于數組會自動更新length屬性,當然因為JavaScript文法規定數字不能作為變量名,是以我們不能顯示使用array.1這樣的格式。由此可見其實負數,甚至非數字”索引“都是允許的,隻不過這些會變成數組的屬性,而不是索引
	var a=new Array(1,2,3);
	            a[-10]="a[-10]";
	            a["sss"]="sss";
	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所有的索引都是屬性名,但隻有自然數(有最大值)才是索引,一般我們在使用數組的時候不會出現數組越界錯誤也正是因為此,數組的索引可以不是連續的,通路index不存在的元素的時候傳回undefined
	var a=new Array(1,2,3);
	            a[100]=100;
	            console.log(a.length); //101
	            console.log(a[3]); //undefined
	            console.log(a[99]); //undefined
	            console.log(a[100]); 100
	上面的例子中,雖然直接對a[100]指派不會影響a[4]或a[99],但數組的長度卻受到影響,數組length屬性等于數組中最大的index+1,我們知道數組的length屬性同樣是個可寫的屬性,當強制把數組的length屬性值設定為小于等于最大index值時,數組會自動删除indexd大于等于length的資料,在剛才代碼中追加幾句
	a.length=2
	            console.log(a);//[1,2]
	這時候會發現a[2]和a[100]被自動删除了,同理,如果把length設定為大于最大index+1的值的時候,數組也會自動擴張,但是不會為數組添加新元素,隻是在尾部追加空空間
	a.length=5;
	            console.log(a); //[1,2] //後面沒有3個undefined
           

元素添加/删除

基本方法

上面例子已經用到向數組内添加元素方法,直接使用索引就可以(index沒必要連續)
	var a=new Array(1,2,3);
	            a[3]=4;
	            console.log(a);//[1, 2, 3, 4]
	前面提到數組也是對象,索引隻是特殊的屬性,是以我們可以使用删除對象屬性的方法,使用delete 删除數組元素
	delete a[2];
	            console.log(a[2]); //undefined
	這樣和直接把a[2]指派為undefined類似,不會改變數組長度,也不會改變其他資料的index和value對應關系
           
棧方法
上面例子總有同學就發現了,尤其是其删除方法,并不是我們希望的表現形式,我們很多時候希望删除中間一個元素後,後面元素的index都自動減一,數組length同時減一,就好像在一個堆棧中拿去的一個,數組已經幫我們做好了這種操作方式,pop和push能夠讓我們使用堆棧那樣先入後出使用數組
	var a=new Array(1,2,3);
	            a.push(4);
	            console.log(a);//[1, 2, 3, 4] 
	            console.log(a.length);//4
	            console.log(a.pop(a));//4
	            console.log(a); //[1, 2, 3] 
	            console.log(a.length);//3
           
隊列方法
既然棧方法都實作了,先入先出的隊列怎麼能少,shift方法可以删除數組index最小元素,并使後面元素index都減一,length也減一,這樣使用shift/push就可以模拟隊列了,當然與shift方法對應的有一個unshift方法,用于向數組頭部添加一個元素
	var a=new Array(1,2,3);
	            a.unshift(4);
	            console.log(a);//[4, 1, 2, 3] 
	            console.log(a.length);//4
	            console.log(a.shift(a));//4
	            console.log(a); //[1, 2, 3] 
	            console.log(a.length);//3
           
終極神器
JavaScript提供了一個splice方法用于一次性解決數組添加、删除(這兩種方法一結合就可以達到替換效果),方法有三個參數		
	1.開始索引
	2.删除元素的位移
	3.插入的新元素,當然也可以寫多個
	splice方法傳回一個由删除元素組成的新數組,沒有删除則傳回空數組
	var a=new Array(1,2,3,4,5);
	删除
	指定前兩個參數,可以使用splice删除數組元素,同樣會帶來索引調整及length調整
	var a=new Array(1,2,3,4,5);
	            console.log(a.splice(1,3));//[2, 3, 4] 
	            console.log(a.length);//2
	            console.log(a);//[1,5]
	如果數組索引不是從0開始的,那麼結果會很有意思,有一這樣數組
	var a=new Array();
	        a[2]=2;
	        a[3]=3;
	        a[7]=4;
	        a[8]=5;
	console.log(a.splice(3,4)); //[3] 
	        console.log(a.length); //5
	        console.log(a); //[2: 2, 3: 4, 4: 5]
	上面例子可以看到,splice的第一個參數是絕對索引值,而不是相對于數組索引,第二個參數并不是删除元素的個數,而是删除動作執行多少次,并不是按數組實際索引移動,而是連續移動。同時調整後面元素索引,前面索引不理會

	插入與替換
	隻要方法第二個參數,也就是删除動作執行的次數設為0,第三個參數及以後填寫要插入内容就splice就能執行插入操作,而如果第二個參數不為0則變成了先在該位置删除再插入,也就是替換效果
	var a=new Array(1,2,3,4,5);
	       a.splice(1,0,9,99,999);
	       console.log(a.length); //8
	       console.log(a);//[1, 9, 99, 999, 2, 3, 4, 5] 
	       a.splice(1,3,8,88,888);
	       console.log(a.length);//8
	       console.log(a);//[1, 8, 88, 888, 2, 3, 4, 5] 
           
常用方法

join(char)

這個方法在C#等語言中也有,作用是把數組元素(對象調用其toString()方法)使用參數作為連接配接符連接配接成一字元串
	var a=new Array(1,2,3,4,5);
	       console.log(a.join(',')); //1,2,3,4,5 
	       console.log(a.join(' ')); //1 2 3 4 5
           

slice(start,end)

不要和splice方法混淆,slice
	var a=new Array(1,2,3,4,5);
	            console.log(a); //[1, 2, 3, 4, 5] 
	            console.log(a.slice(1,2));//2
	            console.log(a.slice(1,-1));//[2, 3, 4] 
	            console.log(a.slice(3,2));//[]
	            console.log(a); //[1, 2, 3, 4, 5]
	方法用于傳回數組中一個片段或子數組,如果隻寫一個參數傳回參數到數組結束部分,如果參數出現負數,則從數組尾部計數(-3意思是數組倒第三個,一般人不會這麼幹,但是在不知道數組長度,想舍棄後n個的時候有些用,不過數組長度很好知道。。。。,好糾結的用法),如果start大于end傳回空數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slice不會改變原數組,而是傳回一個新的數組。
           
concat(array)
看起來像是剪切,但這個真不是形聲字,concat方法用于拼接數組,a.concat(b)傳回一個a和b共同組成的新數組,同樣不會修改任何一個原始數組,也不會遞歸連接配接數組内部數組
	var a=new Array(1,2,3,4,5);
	            var b=new Array(6,7,8,9);
	            console.log(a.concat(b));//[1, 2, 3, 4, 5, 6, 7, 8, 9] 
	            console.log(a); //[1, 2, 3, 4, 5] 
	            console.log(b); //[6, 7, 8, 9]
           

reverse()

方法用于将數組逆序,與之前不同的是它會修改原數組
	var a=new Array(1,2,3,4,5);
	            a.reverse();
	            console.log(a); //[5, 4, 3, 2, 1]
	同樣,當數組索引不是連續或以0開始,結果需要注意
	var a=new Array();
	        a[2]=2;
	        a[3]=3;
	        a[7]=4;
	        a[8]=5;	
	a.reverse();
           

sort

sort方法用于對數組進行排序,當沒有參數的時候會按字母表升序排序,如果含有undefined會被排到最後面,對象元素則會調用其toString方法,如果想按照自己定義方式排序,可以傳一個排序方法進去,很典型的政策模式,同樣sort會改變原數組。
	
	var a=new Array(5,4,3,2,1);
	       a.sort();
	       console.log(a);//[1, 2, 3, 4, 5]
           

但是。。。

var a=new Array(7,8,9,10,11);
	       a.sort();
	       console.log(a);//[10, 11, 7, 8, 9]
	  	因為按照字母表排序,7就比10大了,這時候我們需要傳入自定義排序函數
	var a=new Array(7,8,9,10,11);
	           a.sort(function(v1,v2){
	            return v1-v2;
	           });
	       console.log(a);//[7, 8, 9, 10, 11]
	原理和C#中的sort類似(.NET Framework 中的設計模式——應用政策模式為List排序),隻不過可以直接傳遞方法進去,以下内容純屬猜測
	
	sort内部使用快速排序,每次比較兩個元素大小的時候如果沒有參數,則直接判斷字母表,如果有參數,則把正在比較的兩個參數傳入自定義方法并調用(正在比較的兩個數會傳給自定義方法的v1、v2),如果傳回值大于0表示v1>v2,如果等于0,表示v1=v2,如果小于0,表示v1<v2,其實我們傳入的方法就是告訴sort怎麼比較兩個元素誰大誰小,至于排序移動元素過程人家寫好了,猜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