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小,羅,回,來,了。

從現在起,我将通過文章和視訊,頻繁更新高品質影評。

原因?

庫存積壓已久的電影行業,終于要迎來一次大規模井噴。

據統計,這屆暑期檔,會有70多部電影連番上映。

而打頭陣的,是這位先鋒兵——

《消失的她》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消失的她》大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東南亞某地,何非(朱一龍 飾)的老婆李木子,突然失蹤了。

何非去警察局報案,結果第二天,他的床上莫名空降了個陌生女人。

陌生女人說,她就是李木子,并且還拿出了照片作為證據。

但,即使看到了證據,何非也還是不相信陌生女人。

是何非精神失常?還是背後另有隐情?

觀衆跟着何非,經曆過一系列故事,最後發現了驚人的事實……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先在電影開頭,設計一個謎題;

等到電影結尾,再來一個神反轉。

這種手法,其實大部分懸疑片都在用。

然而,我們看大部分懸疑片(尤其國産片)時,雖然多少會對反轉感到驚訝。

但驚訝之餘,我們很難産生更深層的情緒,甚至會跟朋友嘟囔一句“真能扯”。

《消失的她》不一樣。

如果你是閱片量不高的普通觀衆,你幾乎無法确切猜到真正的結局。

等到電影結尾,你的心靈會遭到巨大沖擊。

那如果,你是閱片量很高的資深影迷呢?

坦白說,作為一名閱片量3000+的影評人——

電影剛放到一半時,我就已經猜到了兇手的身份,和作案動機。

但最後,當真相徹底浮出水面,我的心靈依然遭到了巨大沖擊。

回到家,我的情緒仍難以平靜,就像親身經曆了一場龍卷風式的愛情……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我不禁想——

這電影,究竟有什麼特别?

為啥都已經走出了電影院,它還在影響着我的情緒?

經過一番深度思考,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消失的她》之是以令人震撼,并不在于它反轉的速度有多快,有多突然。

而恰恰在于,它的反轉并不突然,是一場循序漸進、有迹可循的精心布局。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換句話講,整部電影就像一枚炸彈。

雖然,這枚炸彈隻在結尾處爆炸。

但,早在爆炸前,創作者就在你面前,埋下了一根具有迷惑性的引線。

這根具有迷惑性的引線,讓你隐約察覺到了未來,卻又對未來無法确認。

而正是這種無法确認,加深了你對未來的恐懼和興奮,提升了爆炸的沖擊力。

這根引線,就是何非的回憶。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何非的第一段回憶,是與李木子的初次相識。

潛水館内,何非作為潛水教練,救下了險些溺水的李木子。

他說,她是這世上他見過最美好的女孩子。

她說,他身上印有《星空》的衣服很有品味。

之後,何非開着車,倆人一邊兜風,一邊讨論梵高和藝術。

車禍發生了。

何非迅速護住了李木子,并且當場立下“我會一輩子保護你”的誓言。

故事落到此處,畫面充滿了幸福和甜蜜,猶如好萊塢愛情合家歡。

這個時候,引線剛剛埋進來,炸彈離你還很遠。

由于引線的色彩很迷惑,是以你順着引線往遠看,還以為終點是一枚蛋糕。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但其實,即便故事隻講到這,隻要拿起望遠鏡,也能隐約看出遠方的危險。

影評人,就是手中握有望遠鏡的人。

作為一名對電影和繪畫都略知一二的影評人——

早在何非的第一次回憶,我就察覺到了某些特殊的細節。

比如,交流興趣的時候,李木子問何非:你也喜歡梵高嗎?

何非說:對,我覺得自己跟他很相似,都是成功的失敗者。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

梵高是偉大的繪畫天才,是孤獨的躁郁症患者,是超越時代的藝術先驅。

然而,提起梵高,何非的第一反應卻并非以上三點,而是“成功與失敗”。

這種清奇的腦回路,讓我對何非的三觀産生了質疑。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再比如——

車禍發生後,何非迅速護住了李木子,迅速許諾發誓。

而李木子,則因安全感得到了滿足,當場向何非求婚。

這整個過程,實在太過戲劇,太過浪漫,太有編排感了。

換句話說,何非跟李木子的愛情故事,太像一場PUA。

但此時,我對何非的懷疑度隻有50%,并沒有作出某種肯定。

因為,早在兩千多年前,凱撒大帝就說過:

沒有人願意看到事實的全部,人們往往隻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現實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作為内心健康的正常人,我們在主觀上,很願意相信何非口述的愛情故事。

為什麼?

因為在電影前半段,創作者給何非營造成了一位弱者,受盡了“警察”的欺淩。

而面對這種欺淩,何非一直都在展現勇敢和自信,堅持跟“黑惡勢力”作鬥争。

甚至面對主動投懷送抱的大美女,他都能坐懷不亂,一心尋妻。

是以,即便發現了蛛絲馬迹,我們也還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人會有問題。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這,就是PUA套路中,“五步陷阱法”的第一步——

好奇陷阱。

電影之内,何非用梵高為自己立下了藝術型人設,引起了李木子的好奇。

電影之外呢?

創作者用被“黑惡勢力”迫害,為何非立下了弱者人設,得到了觀衆的信任。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接下來?

何非的第二段回憶,是倆人結婚前,一起散步的場景。

何非告訴李木子——

“其實我賭博輸了很多錢,我之前一直都在騙你。”

“我的生活一塌糊塗,隻是想在你面前表現的光鮮亮麗。”

“我現在不想騙你了,就算你要跟我分手也沒關系,因為我愛你。”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

看到此處,我對何非的懷疑度達到了80%,已經明确發現了炸彈在逼近。

因為,何非說的那些話,分别屬于“五步陷阱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即“探索陷阱”,和“着迷陷阱”。

“探索陷阱”,是用一段悲傷的故事,颠覆自己的人設,喚醒女孩子的母性。

“着迷陷阱”,則是通過話術誘導,使女孩子主動與自己建立情感契約關系。

說白了,這兩步的核心,就是掏出“共情”的刀子,狠戳對方“善良”的軟肋。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這,就像電影後半段,創作者對觀衆做的事——

何非被綁進了精神病院,腦袋就快要被割開。

朱一龍卓越的演技,仿佛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痛苦和絕望的極緻。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我們已經開始懷疑何非,潛意識也仍然希望他能逃走。

我們就像李木子一樣,對何非産生了複雜的共情,深深陷入了創作者的PUA。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愛之深,恨之切。

電影結尾,當何非在水中背對牢籠,一次也沒有回頭時——

我意識到,在引線的終點,既不是蛋糕,也不是炸彈。

而是一枚,埋藏在人性之海的,深水炸彈。

當深水炸彈被引爆時,我的情緒并沒有多麼激烈,而是感到一種沉默的震撼。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這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并不是因為電影的“反轉”有多麼獵奇,多麼驚豔。

而是因為——

劇本對人物的構造,搭配視聽語言,和朱一龍的演技,已接近教科書級别。

是以,我們才會沉浸于電影之中。

甚至會把電影傳達的情感,帶到影廳之外。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在我看來,《消失的她》确實是目前最好的國産懸疑片。

理由?

其一,它的故事整體合乎邏輯,充滿了各種支撐“神反轉”合理性的細節。

關于那些細節,某乎上已經有很多人,作出了大量總結。

覺得電影有bug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保證會被打臉。

作為一名支援原創的影評人,我就不搬運了。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李木子和陳麥泡茶時都喜歡放檸檬,而檸檬的寓意是……

其二,作為懸疑片,除了邏輯合理,《消失的她》還有很強的藝術性。

關于這點,我隻舉一個例子,就是電影中反複出現的,梵高的《星空》。

《星空》究竟是一副怎樣的畫作?對電影本身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我們知道,《星空》的畫面元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瘋狂湧動的天空,沉靜悲傷的村落,形如火焰的柏樹。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先看天空。

利用歪扭的長線,和點畫的短線,梵高呈現出了瘋狂湧動的天空。

畫面雖是靜止的,卻能令人感受到一種動态效果。

鮮活明亮的星星,營造出了炫目迷人的景象。

但同時,星星又處于漩渦之中,不斷縮小再膨脹,随時都有可能爆炸。

這,像不像《消失的她》給我們的感受?

美好卻又危機四伏;危險卻又光彩奪目。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再看村落。

利用不同的顔色,梵高呈現出了情緒與天空截然不同的,沉靜悲傷的村落。

俗世房群的灰暗,與明亮的星星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感受到郁悶和壓抑。

無論星辰如何膨脹、閃爍,似乎都與村落裡的人毫無關系。

就像幸福始終存在,但卻始終照不到作者絕望的内心。

這,像不像何非給李木子帶去的感受?

讓你看到海底星空,但卻将你置于黑暗的牢籠。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最後,我們看看柏樹。

在梵高的筆觸下,柏樹以紅褐色被呈現,下粗上尖,像一團火焰直指蒼穹。

然而,頂點的距離決定了,無論柏樹如何渴望生長,都逃不脫瘋狂與悲傷。

這,像不像急于求成、機關算盡的何非?

無論怎樣掙紮,他都沒能沖出自己的階層。

最後,一切的一切,都隻能歸于一聲,無奈的怒吼。

二刷之後,我終于看懂“消失的她”

這,就是《消失的她》帶給我的真實感受。

猜得到結局,猜不到全部;

猜得到邏輯,猜不到藝術。

在電影行業日益式微的此刻,還能有創作者,願意瘋魔式的追求細節完美。

這一點,尤其令我感動。

希望它能票房大賣。

希望它能把暑期檔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