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李楠打算年底換份新工作,Python方向的、純軟體崗位,發揮空間更大的全棧開發工程師就很不錯,目标月薪一萬二。這使得他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系統學習Python。因為大學是計算機專業,期間也自學過Python這門語言,李楠選擇了繼續自學。

學Python真的有用嗎?

“當然有用啦,沒用誰去學它啊。”今年24歲、剛剛畢業一年的李楠這麼說。

目前他在一家智能硬體公司做嵌入式開發軟體工程師,月薪一萬,工作是“往硬體裡面寫軟體”,他覺得太枯燥了。“代碼都是寫好的,基本是複制粘貼。”這些從其他項目組移植過來的代碼,最多偶爾增删幾個功能,他從沒有做過從0開發的項目。

日複一日地,他稱之為,“這鳥工作”。

有大學學習基礎會不會是一種優勢?“大家都是人,沒啥優勢。”李楠回答說,他此後也一直堅持這個觀點,“隻不過大學選了不一樣的專業而已,一個選擇決定不了命運,還得看你學得怎麼樣。”

這是一個會讓大部分想要通過學習Python轉行的人感到振奮的答案。雖然現實好像并沒有這樣樂觀。

不管你有沒有注意到,學Python正在成為一種熱潮。

目前還很難找到一個公允的數字來說明學習Python的人數具體在如何增長,但人們可以感覺到的是,朋友圈如果出現與軟體學習相關的知識付費課程,那一定是9.9元起的“Python入門”。不僅如此,在百度搜尋“Python”,也至少要劃過五條Python學習機構的廣告才能看到它的詞條。并且,每隔一段時間這些廣告就會變換一輪。

在那些廣告中,Python被描述成了一把神奇的鑰匙——它能讓對計算機語言一竅不通的人,在數月之内開啟一扇大門,門後是無數高薪、體面、潛力無窮的工作機會。

90%的轉專業人群

2017年,學習土木工程的宮德專科畢業。對口工作需要他長期紮根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一年365天隻有過年的時候在家。他不喜歡,他内心向往的是程式員。

“可能就是在電影裡和生活中都覺得,寫程式的人好像挺牛的。”宮德說,他最有感觸的一部電影是《黑客帝國》,提到它的時候聲音都會比平常激動些。他甚至認為,這種激情不是單純來源于工作或者錢,男生對于這種寫東西的技術有一種成就感,他覺得很有意思,對這份工作動了心。

“但是我當時就知道,我不可能做開發。因為做開發太難了,而我自己沒有基礎。”在對這個行業了解一番後,他給自己下了這樣的定論,并把門檻更低的軟體測試作為目标。不僅如此,他認真調研了當地的教育訓練機構,把學時、費用都摸透了——最後沒有報名。

“三個半月、兩萬塊”,剛剛畢業的他捉襟見肘,也得不到父母的支援,最後迫于壓力、作為一名測量人員跟着表哥去了青海一處高原參與挖隧道。但不到一年他就被确診為胸膜炎,醫生告誡他,如果持續在塵土環境中作業很可能引發二次感染。

這次不得不轉行的機會到來後,他沒有立即奔向軟體測試,而是老老實實把老家所有工作都看了一遍——最後還是選擇去那家軟體教育訓練學校報名。脫産學習也無所謂,他有些積蓄支援自己的興趣了。

事實上,一家Python教育訓練機構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在這個行業,90%以上的人都是從其他專業轉來的。而即使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往往在學校期間沒有意識,畢業之後轉行,這才發現其他工作也并不好做,不如做回現在最主流的資訊産業。

另外幾位受訪者也有相近的特點。作為學習Python的新手,他們過去與這門語言幾乎沒有交集,更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計算機專業教育。他們還有另外兩點共性,一是對現狀不滿,二是對IT技術工種懷有美好想象。

李豐決定學Python的過程就幾乎與此如出一轍。95年出生的他先是在一家大地産公司做銷售助理,這份文職工作很簡單,隻需要他每天将銷售資料統計成表格發給銷售主管,并錄入公司的内部系統。但因為收入極其不穩定,手握關系的舅舅讓他辭職,并将他安排進了一所國小做體育老師。

“但我不是特别喜歡學校那種(工作)氛圍,我還是喜歡年輕人比較多的地方。”他說。另外,因為是關系戶,他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最後這份工作隻做了一個星期,他就擅自離開了。這當然激起了父母的不滿,但拗不過李豐說“那不是我想要過的生活”,也就隻能作罷随他。

在這之後,李豐想起了一位做前端開發的朋友曾告訴他,對方的工作朝九晚六、月薪12k。朋友說,好好學一學,去深圳找到工作的幾率很高,第一年的話可以拿6-8k的月薪。無論從挑戰性、發展性、新鮮性還是薪資來說,這都很難讓月薪3k的李豐不動心。

當然,龐大的學習人群之中并非人人都是主動而來,或多或少也有生活所迫的情形。

就像正在一家教育訓練機構學習Python課程的王甯,25歲的他過去兩年在一家小公司做房地産銷售,好的時候能拿到7-8k,不好的時候隻能拿底薪3.5k,因為業績和薪酬挂鈎很緊,他一直壓力很大。今年疫情襲來,這家不到50人的小公司一下裁員一半,其中就有他。

賦閑在家對于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很難捱。“在家裡面呆久了肯定會(和父母)有一些沖突。”他說,因為失去了穩定收入,經濟壓力在他心裡逐漸帶來緊迫感。

今年4月裡的一天,他在短視訊App上刷到了一家軟體教育訓練機構的廣告,被其中關于課程和工作的描述打動,很快加入了這家機構的QQ群。呆在群裡的兩個月,他一邊觀察一邊學習老師提供的免費課程,最後,他花費7000元報了名。

這些學習過或正在學習Python的人,幾乎都是在對現狀的不滿中對未來滿懷憧憬。這種憧憬可能是沖着薪資,也可能是沖着它給人的光鮮感。

為了改變現狀和實作理想,Python成為他們眼中成功機率頗高的敲門磚——而他們之是以會擁有這樣一種印象,與教育訓練機構的努力密不可分。

“百分百就業”的誘惑

宮德還清晰地記得,教育訓練學校的走廊牆上貼着許多往期學員的offer和薪資,這往往是教育訓練機構吸引學員的利器之一。

在一個随機打開的教育訓練機構網頁中,碩大的紅字赫然寫着“Python職位炙手可熱,應用領域超乎你的想象”。在機構的描述中,這是一份起薪20萬、工作前景好且人才缺口巨大的工作,也是走向BAT和國企的“良機”。

這排字的下方,爬蟲工程師、搜尋引擎工程師、全棧工程師三個崗位的月薪分别為20060元、26590元和22560元。随後,會有一連串被模糊過的學員個人資料,伴随他們的崗位和薪資,在一小方螢幕中滾動出現。

不排除這當中的确存在非常成功的案例,但這些名單的真實性無人考究。

對于宮德來說,當時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份銀行軟體測試員的offer,它對技術的要求不高、對學曆的要求是大學,如果是專科,則需要3-5年的經驗。

盡管知道機會渺茫,但宮德仍然給老師發了履歷,讓對方有合适時機就幫他推一下銀行的工作,之後果然沒什麼音訊。他随後又通過其他管道得知,從硬性标準來說,專科學曆在銀行已經沒有準入資格了。

除了就業趨勢和待遇,教育訓練機構還會給學員們提供一份“心理保險”。

“教育訓練班當時是這樣說的:百分百就業。”宮德回憶稱,剛學習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考慮過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信心的來源有兩處,一是軟體測試入門的确不難,二是教育訓練機構做了比較多的承諾,他自是也不會傻到盡信,但這确實讓他寬心了。

李豐和高甯所在的是同一家教育訓練機構,老師向他們保障,把學員帶到就業之後服務才算結束。“這一點對我這種想轉行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甯說。

後來,界面新聞向這家機構的一位負責人打聽就業率,對方回答說,“如果是跟着我們學到最後,我們的模式可以達到100%就業,但如果要算那種中途因為自己的原因放棄,或是他有更好的去處了,這就沒有辦法統計了。”

同樣的說辭,他們兩人還沒有到找工作的階段,但宮德體驗過了。在他那所學校的規則中,所謂的保障就業,不是理想中的包配置設定,也不是有人積極幫你對接面試機會,而是你可以一直去上課,去參與面試經驗分享和模拟面試——直到你找到工作。而前述負責人描述的也是,“輔導他到就業為止。”

實際上,由于Python在所有計算機語言中算好上手的,網絡上的教程也非常齊全,去教育訓練機構的必要性并非100%。但在自學與機構之間,橫亘着一道分水嶺叫做“學習基礎”。

李豐此前其實一直在嘗試自學Python,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遇到問題隻能問我朋友,但如果他工作比較忙、不能夠及時回複我,我可能就因為那個問題卡住了。”

他至今記得有一次仿照教程中的案例把代碼抄出來,卻沒有展現出效果。向朋友求助後,對方隔了好幾個小時才回複他,說是其中一個符号的中英文格式錯了。“後來這種情況又出現了幾次,我才想着幹脆就找個老師帶一下。”

有計算機專業基礎的李楠遇到類似困難的幾率就小很多,他堅持自學并始終認為,“機構都是忽悠人的”。

在他的分析中,Python有幾大就業方向:運維、自動化測試、Web開發、資料分析和人工智能。其中,Python對于運維和測試确實有用,因為兩者對于寫代碼能力的要求都不高,并且有現成的測試架構。

從Web開發起,Python的作用就有所下降。而資料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應聘門檻普遍是研究所學生學曆,且需要算法知識,Python在其中隻有輔助作用。提到爬蟲他便更直接了,戲稱“學爬蟲最大的就業機會就是教人家學爬蟲。”

在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教育訓練機構撰寫的《進階軟體開發工程師實訓體系》中,課程體系包含了語言基礎、Python面向對象程式設計、Python進階程式設計、資料庫、Mysql、Nosql、前端課程、前端架構、Web架構、爬蟲、自動化運維、大資料、AI人工智能,總學時109天、合計約三個半月。

掌握任何語言要達到精深都需要下極大的功夫。教育訓練機構的弊病在于,它僅能提供一種入門水準的教育,卻将學員需要的天賦及長期投入的重要性弱化了。

面對現實

自從察覺出“百分百就業”的“水分”後,宮德就一門心思撲在如何找工作上。離校之前,老師會幫助學員們包裝履歷、模拟面試,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是,轉行的人得想出一個合理的入行由頭。

“你怎麼入行的你得說出個緣由來,還得有頭有尾。”宮德說,“不要讓人一聽起來覺得你前天還在工地上搬磚,後天就去做代碼測試了。”不過在他的印象裡,大家的理由還是千奇百怪。

至于其他的包裝,無非是三個月教育訓練變成六個月實習,模拟項目變為項目經曆——宮德說,這在行業中都是默許的,隻要你在面試時能将項目解析得到位,展現自己快速上手的能力,公司不會太卡你。

不過,這些包裝都無法化解面試中的現實問題。宮德在重慶,這座城市的IT需求沒有那麼旺盛,卻因為教育訓練機構的疊起變得競争激烈。是以宮德知道,他投中的十家公司看重的未必是他的技術能力,而是他對薪資要求不高。

“面試官會說,我知道同齡人當中你們的技術其實是差不多的,如果你願意接受加班、薪資更低的話,肯定優先錄你,是吧?”宮德記得有一次自己喊薪5500元的情況下,競争者隻要求4000元,并且還需要加班。

在人才市場輾轉近兩個月,宮德終于在成都找到一份工作,因為已經有些心慌,對方要求第二天入職他也即刻答應了,盡管彼時有另一份面試正在等他。

那是一家物流公司,他參與到一個衍生的商城項目中,“類似于淘寶的聚劃算”。對于宮德來說,這是他好不容易抓住的一次機會,非常想快速提升。

但這隻是一個“試水”項目,不僅未太受到上司重視,工作原理也不複雜。因為是商城項目,宮德隻需要弄清楚加購、支付、促銷的邏輯,測試需要上線的新功能子產品,就算完成一天的工作了。

真正的打擊來自三個月後。那段時間,他聽後端開發的同僚說商城的通路量和客戶量都上不來,可能做不了太久。他沒什麼想法,覺得大不了轉換到其它項目組去。十二月的一天,上司把他叫到辦公室,告訴他項目組直接解散,可以開始投遞履歷了。

當時已經是年底,宮德失望也沒有辦法,想到上一次找工作的艱辛,他也沒想走勞動仲裁以争取更多權益,一心隻想快點離職趕快找到下一份工作。

在這之後,他隻獲得過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手機品牌的原生測試,因為薪資結構不合理被他主動放棄了;另一個是在外包公司,本都談妥了春節之後就上崗,但此後對方杳無音訊,節後他特地去辦公室看了看,公司已經換了主營業務。

宮德本沒有想着放棄,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他再也沒有找到過與軟體測試有關的工作。

他把這歸咎于兩個原因,一是上一份工作的項目組清算得太突然,緊接着就遇到疫情,中間這段空白期是其履歷上的一個“污點”;另外就是,他覺得學Python的時機晚了些,如果早一年甚至早幾個月去學,結果都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後來再投履歷,宮德已經不局限于軟體測試,所有工作他都會嘗試一下,終于在電力行業找到一份兼職。讓他不再執着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可能是現實吧。”他說,“因為你的資金、你的生活,已經不支援你再繼續這樣找工作了。”

夢想拼湊在生活縫隙裡

Python的崛起并非偶然。

據報道,2019年11月,線上教育機構Udemy根據其4千萬學員的課程學習情況,總結得出Python将成為2020年最受職場人歡迎的技能,其中尤其是軟體工程師和市場部人員。另外,在美國求職公司Indeed釋出的一份報告中,Python、AWS等技能在過去5年需求量激增。

并且,在2019年6月的Tiobe月度排行中,Python獲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評級,以8.53%位于Java和C語言之後,超過了C++。

Tiobe分析師在當時指出,如果按照現在這個增速(同比高出2.77%),Python很可能在3年後就會超越Java和C,成為最受歡迎的語言——在今年11月的排行中,Python已經超過Java來到了第二。

難以否認的是,這些趨勢或許也在引導着教育市場。并且,Python作為一門動态語言,擁有上手容易、開發速度快、資料處理能力強、有豐富全面的第三方庫支援等優點,進而得到強大的市場需求和廣泛的應用領域——這所有的一切都促使它成為了非專業人員打入IT世界的最好選擇。

但對于學員們,這些宏觀資訊很難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為了維持生計,李豐一邊做着資料錄入的線上兼職一邊上網課,高甯則是在朋友的炸雞店打工,白天上班、晚上6點到11點上課。

高甯很喜歡看老師在朋友圈分享的勵志文案。

他記得有一次老師談到人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會選擇什麼?“老師的大概意思是選擇勤奮,因為世界上天才很少,而勤奮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他說,“很多人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奮最後獲得成功的,他的大緻意思就是這樣。”

不得不承認,即便未來充滿了未知,Python以及所有相關的軟體學習課程還是給所有向往它的人提供了生活的慰藉和沖勁。

已經在電力工作上駕輕就熟的宮德還記得,疫情期間他花了一百多塊買了兩個G的騰訊雲伺服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了一個技術論壇,想着自己偶爾寫一些技術部落格和同行交流,“當時我想以這種學習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技術。”

轉行之後,這個論壇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隻是偶爾還會看一些文章,然後想着自什麼時候再去把它更新一下。”

對于曾經想往的那份工作,他的心思有些沖突,“如果再投履歷,能進的話那就進,進不了那就算了,也不強求。”他說,“但其實也不是說完全就放下了。”

最後

最後多說一句,小編是一名python開發工程師,這裡有我自己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統學習教程,包括從基礎的python腳本到web開發、爬蟲、資料分析、資料可視化、機器學習等。學好 Python 不論是就業還是做副業賺錢都不錯,但要學會 Python 還是要有一個學習規劃。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份全套的 Python 學習資料,給那些想學習 Python 的小夥伴們一點幫助!(文末領取)

一、Python所有方向的學習路線

Python所有方向的技術點做的整理,形成各個領域的知識點彙總,它的用處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識點去找對應的學習資源,保證自己學得較為全面。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二、Python必備開發工具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三、Python視訊合集

觀看零基礎學習視訊,看視訊學習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視訊中老師的思路,從基礎到深入,還是很容易入門的。(文末領讀者福利)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四、實戰案例

光學理論是沒用的,要學會跟着一起敲,要動手實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實際當中去,這時候可以搞點實戰案例來學習。(文末領讀者福利)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五、Python練習題

檢查學習結果。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六、面試資料

我們學習Python必然是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這些面試題是來自阿裡、騰訊、位元組等一線網際網路大廠最新的面試資料,并且有阿裡大佬給出了權威的解答,刷完這一套面試資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文末領取哦)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這份完整版的Python全套學習資料已經上傳CSDN,朋友們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掃描下方CSDN官方認證二維碼免費領取【

保證100%免費

「特寫」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