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和大模型,數字人的“及時雨”?

數字人又“火”了。

6月13日, 360正式釋出“360智腦”大模型應用,同時,360的AI數字人也正式推出。在360智腦大模型内測版本上,包括“孫悟空”“諸葛亮”“愛因斯坦”等數字人已經上線;據了解,目前360 AI數字人已擁有200多個角色,還支援定制,生成自己的專屬數字人。在釋出會現場,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建立了自己的數字分身,并與“馬斯克”“孫悟空”“諸葛亮”等數字人進行了對話。

周鴻祎表示,360在大模型上的核心創新在AI數字人,未來人工智能大模型最重要的應用入口是數字人,而不是浏覽器、搜尋引擎等。

早在今年3月,周鴻祎和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在《星空下的對話》中談起當時火熱的ChatGPT時,就提到了數字人:“ChatGPT+AI數字人=張朝陽的數字永生,搭不上這班車的企業或被淘汰。”

近期來,多家擁有數字人相關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通過公告、投資者平台和媒體宣布接入類GPT大模型。

熱點概念總是轉換得太快。從元宇宙到大模型,不過也就是一年的時間,風口輪轉。而數字人,也成為連續近年來,連續踩中了“元宇宙”和“大模型”兩大風口的概念之一。實際上,元宇宙的熱度逐漸下降之後,數字人的聲量也随之放低,市場上更是出現了價格體系混亂、産品同質化的問題。

從元宇宙的入口,發展到現在,數字人似乎正借助ChatGPT和大模型獲得“新生”。但除了數字主播之外,大衆尚不太熟悉的數字人,其價值又究竟何在?

數字人,已占領直播間?

在商業咨詢顧問劉潤的抖音賬号中,可以發現,近期其不少短視訊中,都打上了“本視訊使用數字人技術制作”的提示。其中出鏡的都不是真人,而是劉潤的數字人分身。

在很多中小商家的直播間裡,也早已由數字人,代替了真人直播。這些數字人通過播報商品資訊,引導使用者去下單買券等。

一家企業表示,他們聯系了一家數字人提供商,隻需要送出一段真人3分鐘的演講視訊,對方就能很快生成數字人主播,形象和真人所差無幾,連聲音、語調都大差不差。雖然它的動作單調,隻能簡單地對口型、搖頭、紮眼等,也隻能播報提前給到的文字内容,但是對于不需要互動的直播間來說,還是省心、省力多了。而且,制作的花費,也并不貴。有的廠商會直接提供客戶模闆來制作數字人,使用一年也不過兩三千元的費用。

而虛拟主播,不過是數字人産業崛起後,商業賽道上的一個縮影。

2020年,随着元宇宙的爆發,無數虛拟數字人湧現。包括冬奧會的氣象主播馮小殊、萬科員工崔筱盼、抖音美妝部落客柳夜熙、虛拟明星AYAYI等,不一而足。

其中,柳夜熙在2021年釋出了其第一條視訊6小時後,賬号漲粉就達到10萬,30小時後突破130萬;一周後,柳夜熙的粉絲數量達到430萬。目前,其已擁有842萬粉絲。

ChatGPT和大模型,數字人的“及時雨”?

(圖:柳夜熙抖音賬号的作品,抖音平台截圖)

在這之前,很多人認識的數字人,還是從“二次元”年輕人們喜愛的初音未來、洛天依等虛拟歌姬,以及樂華娛樂推出的旗下虛拟偶像團體A-SOUL等開始的。但現在,通過短視訊平台,無數普通消費者,一夜之間就被這類高度拟人的數字人占領了心智。

随着計算機CG、模組化、渲染和動作捕捉、語音合成、AR/VR等技術的發展,數字人的形象也不斷疊代。從最初的二次元2D動畫形象,發展至今,已經越來越“真假難分”了。像柳夜熙,就是超寫實數字人的代表形象之一,形象寫實程度極高。

數字人産業發展走上“快車道”,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

元宇宙的東風下,數字人被業界賦予了更大的期待,也拓寬了對其應用場景的想象。例如,它可以作為使用者本人在元宇宙空間的另一個身份辨別而存在,像電影《頭号玩家》裡展示的一樣,玩家可以通過裝置進入虛拟空間,在其中綁定自己的虛拟“分身”,進行操作。這種身份型的“數字分身”,和微信、手機号碼一樣,将成為使用者主體的延伸。

在現實世界中,消費網際網路已經接近天花闆,使用者的線上時長、各種移動終端的開發等等,想要再進一步挖掘,都已經是難上加難。與之對比,虛拟世界,無異于是一塊待開發的“淨土”。虛拟場景中,數字人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互動的新入口。

在這種想象空間的激勵下,數字人概念跟着元宇宙一起水漲船高。同時,随着短視訊、直播電商等對内容生産需求的爆發,大量的數字人形象和IP湧現,不少企業也借機和知名數字人聯名,或幹脆推出了屬于自己的數字代言人。數字人産業邁入了新的時期。

早期的虛拟歌手,包括虛拟部落客、虛拟代言人,制作方的目的大多是打造獨立IP,再進一步實作商業化。這類數字人也被稱為身份型數字人,作為真人形象的投射,被設定了獨屬的外表、個性化的“人設”等。

固然這些形象不比真人明星,沒有自己的故事作為支撐,未免有些“虛無缥缈”,但對于新生代的“Z世代”群體來說,這種玩法也不陌生。就像迪士尼打造的小狐狸形象“玲娜貝兒”能夠走紅一樣,這類數字人形象通過人設,也和消費者們建立起了情感上的連結,并擁有了自己的粉絲。通過出售周邊、為企業提供形象代言、直播打賞、進行演出等模式,它們給自己的制作方也帶來了營收。

ChatGPT和大模型,數字人的“及時雨”?

(圖:虛拟人AYAYI,圖源:AYAYI微網誌頭像)

幫助數字人拓展了更大應用空間的,是AI技術的發展。随着深度學習算法取得突破,自然語言了解NLP和機器視覺等技術日趨成熟,由“算法驅動”的數字人開始出現,可以智能互動的數字人,逐漸露出頭角。

《企業級AI數字人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白皮書中,就将數字人的發展分為了5個階段。大多數數字人,在前兩年已經走到了第三階段——依賴算法驅動,數字人可以實作口型、肢體、表情等動作,并且,它可以在簡單的對話場景裡,和使用者實時互動了。

這意味着,數字人能在部分限定場景裡“獨立工作”了。随着開源跨模态深度學習模型推出,底層技術獲得突破,深度學習的應用也重塑了數字人的制作流程,各種圖文和音視訊資料采集後,通過模型訓練,可以快速創造出複刻真人語音、外貌的寫實數字人。

大量的數字人,開始湧入直播間,“搶占”了一部分小主播的地盤。盡管它的互動能力還沒有那麼強,但勝在“量”上,也能幫助不少商家控制成本。

從這個層面來看,數字人可以作為企業代替真人服務的“數字員工”之一,得以存在了。

另外一個例子是,在2023年初,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微信朋友圈裡發文,恭喜“崔筱盼”成為萬科集團優秀數字員工。

這是崔筱盼第二次獲得嘉獎了。這名擁有年輕女性形象的萬科員工,不是真人,而是數字人。2021年入職後,通過學習财務知識,崔筱盼在看到财務資料的同時,會選擇合适時間去提醒應收賬戶,以實作社會資金的高效周轉和現金管理。因其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崔筱盼還拿到了當年的萬科總部最佳新人獎。

據郁亮發文顯示,在2022年,崔筱盼的工作範圍由資金、财務,拓展到了投資、融資、工程、成本、營銷、營運等職能。

此外,招商局集團在去年底推出了數字員工“招小影”,實作了在招商随行辦公協同平台落地,可進行工作彙總、資訊通知等,并具備業務自動處理能力,輔助員工實作資料服務入口的統一。

元宇宙的“入口”故事還能講嗎?

有趣的是,數字人和其他網際網路産品相比,存在一個明顯的不同:雖然在網際網路時代走紅,它卻缺乏C端應用的土壤。目前為止,C端使用者對之僅止于好奇,而真正提出應用需求的,都是B端企業。

畢竟,B端企業最為了解Z世代使用者的價值,也對蓬勃發展的科技浪潮最為敏感。應用數字人,也是它們基于對新市場的了解,出于擷取新使用者、提升品牌價值、增強使用者體驗的目的。

基于IP,數字人在品牌營銷上的價值更容易被挖掘。是以,也可以看到,現有的企業應用數字人的核心場景,多數是利用虛拟IP,打造營銷的新場景,吸引新使用者,同時也可以提升品牌的科技感;此外,通過數字人的智能互動等功能,實作對使用者的服務。像銀行的虛拟客服、旅遊景點的虛拟導遊、線上課堂的虛拟教師等等,成為大衆最常見的企業中的數字人。

但基于B端需求得以爆發的數字人産業,也必然面對這樣的考驗:它能夠足以激發使用者的興趣,并且能夠比原來的人類員工應用成本更低。

但數字人顯然還具有自己的局限性。它的應用類型,目前依然是以帶有IP的身份型數字人為主,約占了當下市場的九成左右。随着直播行業的巨大内容生成需求崛起後,其應用場景也主要仍是集中在直播領域。

但起于直播,數字人也限于直播,應用場景仍然有限。

同時,受限于技術,目前的數字人互動能力仍然有限,表達也比較單一。這也是不少使用它的企業和使用者的直覺感受:不少數字人主播僅限于播放事先錄制好的内容;或者在互動時的對話還比較尴尬。是以,直播帶貨時,不少電商選擇虛拟主播+助理的模式,或者是由“中之人”操控,給真人套上虛拟主播的外表。

此外,要打造目前流行的超寫實數字人,昂貴的成本也是一大制約因素。柳夜熙的制作方創壹科技創始人梁子康曾對外表示,柳夜熙的制作投入,包括人員成本、技術成本等約在百萬元級别,其2021年11月推出的第一條柳夜熙短視訊,成本約為幾十萬元。

目前的技術水準,還不足以讓數字人,支撐起元宇宙講述的全新“入口”故事。現在,元宇宙最火熱的階段已過;而數字人在元宇宙中,至今還沒有出現過更有說服力的代表性産品。

當數字人隻有外貌上的差別,在互動能力和功能上卻大同小異時,當使用者最初的新鮮感逐漸過去後,這類應用“同質化”的問題也随之凸顯。數字人提供商們,也開始在價格上“卷”了起來。

但是,它拓展出的想象力,已經和企業應用的現實場景得到了結合。是以,當數字人亟需破局時,ChatGPT和大模型的新風口,給了它新的機會。

大模型下了一場“及時雨”

在不久前的釋出會上,360也表示,數字人将成為未來AI大模型最重要的應用入口。沒有大模型支撐時,數字人隻能按照既定腳本輸出内容,不能交流,也沒有性格、記憶。而360推出基于大模型激活的數字人,并提出了“有靈魂的數字人”概念。

比如在現場,周鴻祎展示了“法務專員”數字人校色,對企業中常見的公章管理和合同稽核問題,作出輔助。

實際上,這和崔筱盼、招小影等數字員工,本質是相同的。但基于大模型,數字人的“大腦”得以擴容了。

“GPT-4 為代表的大模型推出後,最核心的變化就是,服務型的虛拟人在了解使用者意圖和回答問題上能做得更好了。”Honnverse虹宇宙首席品牌官吳璇曾對外表示。

相比于傳統的對話引擎,接入GPT大模型後的數字人,能夠有效地輸出更加接近人類口吻的回複,對很多的問題的了解也更加到位。例如,結合AIGC的功能,泛娛樂領域的數字人能實作與觀衆的實時互動;在金融、文旅、教育、醫療等領域則能更好地完成智能客服和專屬顧問的溝通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數字人被賦予了更大的産業意義——它成為産業大模型輔助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在落地應用層的互動入口。類似于目前的AI助手,但它比起AI助手來在視覺和互動上更加直覺,擁有獨特的外表以及人設,既可以作為品牌營銷工具、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也可以拉近和使用者的距離;同時,它還可以和企業的資訊化背景打通,成為企業名副其實的數字資産。

在互動方式上,随着AI技術的突破,或許未來的數字人也能夠更加流暢地通過語音等方式,和使用者實作實時交流。

也是以,國盛證券曾提出,随着算力的提升以及GPT-4的模型更新,數字人将成為GPT-4之後、承載多模态的殺手級應用。

另一方面,大模型出現後,數字人的制作流程也被重塑,在制作環節上,數字人也實作了降本提效,為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可能。

在元宇宙概念熱度下降後,除了直播領域外尚未找到應用突破口的數字人賽道,無異于又迎來了一場“及時雨”。

今年4月25日,騰訊雲釋出智能小樣本數智人生産平台。通過該平台基于通用多模态大模型技術,隻需要3分鐘真人口播視訊、100句語音素材等小樣本,便可通過多模态資料輸入與實時模組化,制作出與真人近似的“數智人”。

4月份,商湯在釋出的“日日新”大模型體系下,也上線了如影數字人視訊生成平台,也可以通過一段5分鐘真人視訊素材生成數字人。

5月份,小冰公司宣布啟動“克隆人計劃”,最短需個人采集三分鐘資料,即可為使用者創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聲音、外貌的AI克隆人。6月1日,小冰首批網紅明星“克隆人”上線,使用者可以在X Eva App中與AI克隆人交流,其中包括了引起網絡熱議的網紅“半藏森林”的AI克隆人。

ChatGPT和大模型,數字人的“及時雨”?

(圖:小冰首批克隆人上線,AI小冰微信截圖)

數字人行業再度進入活躍期。在直播間和業内活動上,不同主播、主持人和大佬的數字“分身”,屢見不鮮。垂直行業的公司們,也在尋求數字人的落地新方向。像順網科技,就在不久前宣布其旗下數字人“曉競”已将AIGC應用于電競酒店行業,幫助酒店業主實作智能經營,自動生成營銷内容,滿足商戶在實體經營中對數字營銷的需求。唱吧也以其CEO陳華真人形象為基礎,打造了基于ChatGPT技術的智能數字人“托尼”。

但這仍然是一個處于萌芽期的産業。數字人的商業化落地程序,仍然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但無論如何,ChatGPT不是元宇宙的“對手”,而是為其提供了新的動力,在AI技術為數字人提供了美麗的“皮囊”之後,助力其打造更加有趣的“靈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