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是什麼?
Ping這個詞最早源于聲納探測系統,本意是指來自聲納裝置的脈沖信号。而在網絡中探測兩個節點之間的聯通性的過程與聲納探測的過程非常類似,于是就借用了“ping”這個名字用來代表測試兩點之間聯通性這個操作。在IP的世界裡有一個叫做ICMP的協定,即:網際網路控制資訊協定,Ping便是遵照ICMP協定來探測兩點之間的聯通性!
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Ping是如何工作的:
1、 使用者在主機(可以是任意支援TCP/IP協定的裝置)上執行Ping指令,比如:ping 192.168.1.1;
2、 系統将一個ICMP封包發往目的IP(192.168.1.1),并計時;
3、 擁有目的IP位址的主機收到封包後會回複這個ICMP封包,即将回複資訊封裝在另外一個ICMP包,并送回發起Ping操作的主機;
4、 使用者主機收到目的主機回複的ICMP封包後,計時并輸出結果。 以Windows系統為例,Ping程式将輸出相關資訊,見下圖:
平時我們所說的Ping值實際就是上圖中“time”後面跟的數值!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知道,這個值實際就是探測封包從使用者主機出發經過網絡後到達目的主機,然後再從目的主機經過網絡傳回到使用者主機這個過程的總時間!
關于Ping程式的更多資訊不是本文重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多留意本站其他關于IP網絡技術知識的文章。
了解了Ping值,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帶寬!
簡單講,帶寬就是網絡傳輸資料的能力。如果把帶寬跟貨車做一個類比,那麼1M的寬帶可以看成是運載能力5噸小型卡車,2M帶寬則是10噸的中型卡車,而4M帶寬則是20噸的大型卡車了。
現在有100噸貨物需要從上海運到北京,因為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一定的(大約1200公裡),卡車的速度也是一定的,那麼在不堵車的情況下,不論什麼車都能保證100公裡的時速。那麼,很顯然如果用大貨車,隻需要跑5次就能完成任務,而小貨車則需要跑20次!而無論大車小車跑一個來回的時間均為24個小時。
看了上面這個例子,您想到了什麼?對,大車小車跑一個來回的時間,其實就是Ping值。100噸的貨物則是你要去通路的資料,貨車的載重能力則是你的帶寬!很顯然,在沒有堵車的情況下,即網絡不忙的時候,Ping值應該是穩定的,且不會因為帶寬變化而變化。而使用更高的帶寬僅僅是提高了擷取資料的能力,或者說隻是提高了每次擷取資料的能力。
當然如果線路不穩定或者流量很大,也就是堵車的時候,Ping值肯定就大了,因為Ping資料堵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