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編 輯:彭文華

彭友們好,我是老彭啊。今天是大年初一,老彭在此向您拜年了!願您:

所想皆如願;

所行皆坦途;

所得皆所愛;

所求皆如願

年前跟一位業界大佬秉燭夜談,媳婦都嫌煩了才戀戀不舍的放下。我請教大佬,您現在最想做啥?

大佬回答:研究資料治理的大統一理論。

我: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大統一與第一性原理

不是我不願意去想這個問題哈,而是大統一這個事情怎麼說呢...這不是我等凡人該幹的事情啊

我們先到實體界去看看他們的大統一。我們在國中實體裡就學過阿基米德用浮力檢驗黃金純度的故事,這是最早的力學的理論研究,那時候還停留在“靜力”的層面。

然後,伽利略同志在比薩斜塔做實驗,驗證了兩個不同大小的鐵球在相同高度下落的結果是同時落地,并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這是動力學的堅實基礎。

再往後,就是那個非常牛批的蘋果把牛頓砸出來了。他提出了三大定律,到現在還在折磨廣大莘莘學子。但是萬有引力的确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統一了地球上的很多未知的力。

但是很多天文學家發現,萬有引力在解釋天體運動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各種偏差。然後愛因斯坦就出來了,萬有引力解釋不了的,相對論能解釋。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後不久,就開始研究“大統一”理論,他認為肯定有一種“最基本的法則”能解釋世間所有的互相作用。他深信:“自然界應當滿足簡單性原則”。

這個“簡單性原則”愛因斯坦研究了一生,也沒研究明白。不過之後的量子理論又開創了另外一個力學領域:量子力學。在這個領域,量子力學就是“第一性原理”。

埃隆馬斯克也曾引用這個“第一性原理”: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上文翻譯:“不要人雲亦雲。你可能聽我說過使用實體中‘第一性原理’的方法來思考是極其有效的。也就是說,你不是通過類比推理,而是把事情精簡到你能想象到的最基本的原則。”

馬斯克的這個邏輯跟奧卡姆剃刀有點類似哈~~,都是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不斷剔除、精簡,直到剩下最直接的那一個實質。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什麼不是第一性原理?

牛頓第一定律裡說:物質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收外力保持靜止咱能了解。但是為啥能勻速運動?這個最初始的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以牛頓又加了一個前提:是上帝推了一把。這就是“第一推動力”。

好,那麼請問: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推動力”?“第一性原理”?“大統一理論”???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喂!醒醒!這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嗎?讓給大佬們思考好不好?我們就不能拿來就用麼?

嗯嗯,今年春晚太無聊了,我就順手翻了一下資料,還真的就冒出了一些靈感。

咱不知道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但是我能知道什麼不是啊!咱首先看一下這個圖: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首先,體系與模闆肯定不是第一性原理。體系是基礎,包括組織、制度等内容,組織和制度很重要,但應該不足以成為第一推動力。而模闆隻是讓事情更加規範的方式,更偏向于操作層,那就更不是了。

其次,工具與方法肯定也不是,工具是用來提升效率的,方法多種多樣,能用就行。之前有個哥們沒上主資料,硬是用騰訊文檔打通了多個系統,一樣能行。

再次,流程肯定也不行。流程可以優化,可以變。第一性原理可不是。這仨統統可以排除。

那...隻能是思想?這個答案肯定還不能啊!咱得再追!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資料治理驅動力

咱再盤點一下各種驅動力哈~~~我簡單梳理了一下,總共有以下驅動力:

1、監管驅動力:以金融領域為例,青島農商銀行被罰了4100萬,東亞銀行上海支行被罰了1674萬元。這不用說,妥妥滴!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2、市場驅動力:市面上真的有很多企業是看着競品在做,他們也開始效仿,市場競争的确是資料治理的一大推動力。

3、業務驅動力:以鍊家為例,當初他們做樓盤字典也是被逼無奈啊,沒有樓盤的基礎資料,導緻各種資料混亂、重複工作等問題,嚴重阻礙業務拓展。當時做樓盤字典也沒想到這資料不僅能給連家用,還能給貝殼、自如等公司用。

4、安全驅動力:安全風險比較特殊,同時有内驅和外驅屬性。微盟資料被運維删庫跑路的事情,已經被寫進了幾乎所有資料安全宣講的PPT裡了。資料洩露風險現在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非常之重要啊!

5、價值驅動力:價值分兩方面,一方面是增值,另一方面是降本。增值容易了解,以傳統研究機構為例,Wind、同花順的iFind, 東方财富的Choice、國泰安CSMAR等都各自收集了一堆的資料。資料對他們來說,就是價值,就是财富,他們當然會盡心盡力地治理好啊~~。降本的場景比如減少運維成本、伺服器成本等。

6、決策驅動力:有彭友說叫“老闆驅動力”更接地氣一些,差點沒把我笑死。不過我覺得叫“上帝視角驅動力”更合适,畢竟開啟“上帝視角”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資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自然有助于做決策了。

除了以上6種,其實我們還能整理出來各種驅動力,各位彭友可以幫我再豐富完善一下。我們把上述6種驅動力以内驅/外驅、價值增長/損失切成四象限,就出來一個“資料治理驅動力”模型: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基于這個模型,我們還能加入資料戰略、資料應用、資料品質、資料流通等驅動力。

但是似乎更亂了,驅動力越多,就越難以甄選出“第一性原理”,越難以“大統一”啊

什麼是資料治理的第一性原理?

分而治之

既然抽象到全體樣本難以“大統一”,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分而治之,加入一個屬性,區分一下不就行了?​

我覺得這個是可以的。比如行業屬性。

金融行業監管肯定是資料治理第一性原理,這個沒人反對吧?他們屬于強監管的行業,不聽話肯定被央媽、各種監會給治了!

但是換個行業,就不一定能成立啊,比如工業...貌似沒有足夠的監管動力去做資料治理啊

市場驅動力似乎隻在行業頭部企業之間才會出現。一個彭友跟我說,他們作為行業監管機構,發現标杆帶動作用在中小企業壓根就效果,惱火得很。

決策驅動力好是好,但需要有一個門檻巨大的前提:“資料認知”高。這很難得啊!

盤算來盤算去,好像隻能挑出來一個“安全驅動力”了,同時具備内驅、外驅的因素,而且很容易帶來巨大企業(尤其是老闆)不能承受的損失。

不過我覺得當做第一性原理還不夠格,但是作為資料治理的“第一推動力”我覺得是夠了。

你有什麼高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唠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