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作者:智東西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智東西

作者 | 程茜

編輯 | 心緣

轉眼之間,ChatGPT已狂飙200餘天。在這場空前緊迫的戰事中,從科技巨頭到創企輪番下場,力圖在新興技術浪潮中搶占先手棋。

盡管ChatGPT仍在站在這一輪狂熱的峰頂,但它已不再是産業界、投資界追逐的唯一AI明星。據智東西統計,包括OpenAI在内,主攻大型語言模型和類ChatGPT産品研發的海外AI獨角獸企業已至少有7家,估值從10億到290億美元不等。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類ChatGPT産品競争對手獨角獸公司起底

僅在5-6月,這些獨角獸企業共計拿下超過119億美元的新融資。其中Character.ai和Adept AI均在獲得今年最新一筆融資後成為新晉獨角獸企業。微軟、谷歌、Salesforce、Zoom、英偉達、甲骨文等科技巨頭均積極參投。随着AI大模型邁向落地,AI獨角獸們的身價還在水漲船高。

OpenAI三位聯合創始人的故事,在AI圈子裡已經幾乎家喻戶曉。而這幾家在激烈的大模型競賽中突出重圍、打造出ChatGPT勁敵的AI創業“黑馬”們,之是以展現出超群戰鬥力,離不開擁有深厚技術功底和遠見卓識的掌舵者們。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類ChatGPT産品競争對手獨角獸公司AI聊天機器人産品釋出進展

有意思的是,其中多數掌舵者的職業履曆,都曾有過谷歌或OpenAI的字首。

谷歌憑一篇六年前發表的Transformer論文神作,孕育了今天的大模型盛景,并孵出多家小有名氣的AI初創公司。論文的8位共同作者中多數均已創業,其中天才少年

戈麥斯

創立的

Cohere

的産品還沒釋出,便吸引了深度學習之父的“閉眼”投資;沙澤爾的

Character.AI

僅用半年躍升獨角獸,其産品釋出三周就積累了數十萬使用者。

從OpenAI走出的創業者中,

阿莫迪

的Anthropic吸引了谷歌的連番追投,其打造的Claude聊天機器人已是ChatGPT的最強勁敵之一,甚至在一些競賽成績上勝過GPT-4;戴維·栾則不僅招攬到兩位Transformer論文共同作者組隊創業,其創辦的

Adept AI

還拿到了頂級風投Greylock及微軟、英偉達等行業巨頭的資金。

這是一個激情澎湃的新創業時代,實作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與技術實用主義精神交織,推動大型語言模型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以不可逆轉的趨勢走向落地普及。創業英雄們轟然登場,共赴一場前路莫測的ChatGPT創新革命。

OpenAI六勁敵正銳不可當,他們從何而來,有着怎樣的傳奇故事,又将去往何方?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類ChatGPT産品競争對手獨角獸公司創始人起底

一、谷歌派:大模型盛世的締造者們,吸金者、普惠家與慈善家

ChatGPT風暴的起點,始于一篇經典傳世的論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這篇将注意力機制發揮到極緻的神作,掀開了Transformer架構風靡大模型研究的序章。不過這項研究當年在AI頂會NeurIPS 2017上什麼獎項都沒拿到。說明沒必要迷信評獎,含金量高的研究成果,自會在合适的時機開始發揮影響。

Transformer論文有8位共同作者,分别來自谷歌和多倫多大學,其中有4位都創辦了正在研發類ChatGPT産品的AI獨角獸企業: 艾丹·戈麥斯(Aidan Gomez)在2019年創辦了Cohere;諾姆·沙澤爾(Noam Shazeer)在2021年11月創辦了Character.AI;阿希什·瓦斯瓦尼(Ashish Vaswani)和尼基·帕瑪(Niki Parmar)在2022年4月參與創辦了Adept AI。

不過瓦斯瓦尼和帕瑪這兩位Transformer論文合著者,已經在去年年底離開Adept AI,并創辦一家目前處于隐身狀态的新公司Essential AI。

這些創始人均從谷歌出走,卻個性迥異。他們都想讓AI技術能從實驗室走出去,真正應用落地,影響到普通使用者但在制定創業路線上,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與目标。

1、吸金者戈麥斯:天才少年魅力爆棚,AI大牛、英偉達、甲骨文争相注資

2019年,論文合著者之一

艾丹·戈麥斯(Aidan Gomez)

離開谷歌,創立一家加拿大AI初創公司Cohere

僅創立一年,

Cohere

就展現出強大的吸金能力——AI明星科學家李飛飛、“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Geoffrey Hinton、吳恩達的第一位博士生Pieter Abbeel紛紛為其注資。就連戈麥斯的老東家谷歌,也在去年10月被傳有向Cohere投資2億美元的意向。

更令人豔羨的是,全球首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晶片巨頭英偉達、全球最大資料庫霸主甲骨文、全球SaaS鼻祖Salesforce,均參與了Cohere的最新2.7億美元融資。至此,Cohere以22億美元的估值,僅次于OpenAI和Anthropic的全球第三大生成式AI獨角獸。

創辦四年的Cohere,為何對資本如此有吸引力?

這得從三位天才的90後創始人說起。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Cohere創始人Ivan Zhang、Aidan Gomez、Nick Frosst(從左至右)

上圖的三位多倫多大學校友,正是Cohere的三位創始成員。

擔任CEO的戈麥斯稱得上是“天才少年”,且十分果敢自信。他是一名“95後”,2013年進入多倫多大學計算機專業,在那期間開始閱讀Hinton的論文。

孰料這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一身莽勁,竟對Hinton的論文“評頭論足”,發郵件批評他對某個特定AI概念的處理方式并不好,還提出了自己想的替代方案。

在Hinton眼中,戈麥斯充滿了隻有年輕人才擁有的狂妄自大。

也正是這份“敢想敢幹”,使得戈麥斯在2017年獲得了一個在谷歌大腦實習的機會,并且參與撰寫了革新自然語言處理的開創性Transformer論文。大學畢業後,戈麥斯前往牛津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

據說戈麥斯對AI的興趣起點,僅僅是因為小時候上網條件太差。他小時候住在英國安大略省布萊頓,由于聯網速度慢到令人崩潰,他甚至開始尋找黑客來幫忙改善網絡,但一切都是徒勞,這種挫敗感讓他開始癡迷技術和程式設計。

Cohere的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中,CTO Ivan Zhang是戈麥斯的同系同學,不過沒讀完大學就辍學創業了,他2017年創辦的AI研究機構FOR.ai,現在更名為Cohere For AI;首席科學家Nick Frosst在2015年畢業于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在谷歌大腦期間是Hinton團隊的成員。

至于離開谷歌的原因,也與Transformer相關。

Transformer架構在谷歌内部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翻譯、搜尋,然而谷歌之外卻“一片寂靜”。這讓戈麥斯隐約意識到,這個技術還有更大的應用空間。

他問了自己兩個問題:“我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AI技術對世界的影響?我如何讓自己有能力按照我希望的方式改變事物?”

然後他做出決定,離開谷歌大腦研究院,去更廣闊的天地普及AI技術的影響。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Cohere創始人Aidan Gomez

Hinton是這樣評價戈麥斯的:他是有很多想法的人,很難讓他專注于他應該做的事中。同時,戈麥斯也是一個行動力果決的人,昨天晚上開會時提到一個想法,第二天他就會出現在風投公司面前進行推銷這些想法。

這種人格魅力,也讓戈麥斯吸到了一些“死忠粉”。

比如他的合夥人Ivan Zhang直言:“我甚至不關心業務方面的問題,隻是很想和戈麥斯一起工作。”就連很少為創企投資的Hinton,也在連Cohere的産品都還沒有接觸到的情況下,就憑直覺決定向Cohere投資。

不同于OpenAI掌舵者的選擇,戈麥斯不打算将自研的類ChatGPT對話模型用于寫詩作文,或者交給每個人無限制地免費使用,而是希望建立健康和可持續的業務。

目前Cohere專注于面向開發者和企業,提供企業定制的大型語言模型服務,以幫助使用者建立針對客戶特有場景和獨有資料的大模型。其産品主要覆寫企業日常營運中的三個關鍵領域:文本生成、文本分類和文字檢索。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Cohere業務定價

Cohere向客戶提供了私有雲、本地部署、Cohere托管雲和其他雲夥伴AWS、谷歌等多種資料托管選項,讓客戶對資料擁有控制權。

甲骨文已經宣布與Cohere合作,提供原生生成式AI服務,幫助客戶實作端到端業務流程自動化,并改善決策和客戶體驗。據說美國大型報業集團甘尼特(Gannett)也計劃采用Cohere的文本生成工具,來将AI引入其新聞釋出的工作流程。

2、普惠家沙澤爾:20年谷歌資深老将,5年前預言聊天機器人颠覆搜尋

Transformer論文另一位合著者

諾姆·沙澤爾(Noam Shazeer)

,因與谷歌“理念”不同選擇出走創業,甚至連谷歌CEO皮查伊親自挽留都沒能讓他動搖。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Character.AI創始人諾姆·沙澤爾(Noam Shazeer)(圖源:CNBC)

沙澤爾是谷歌最重要的早期員工之一,在2000年底加入谷歌,2021年選擇離開,之後他的動向一直很神秘,直到去年9月,他與另一位谷歌AI大牛丹尼爾·德·弗雷塔斯(Noam Shazeer)創辦的Character.AI才開始浮出水面——推出了

測試版對話式AI平台Character.AI

,半年後正式釋出。

Character.AI在今年3月完成新融資後,估值增至10億美元,其聊天機器人的移動端程式在5月上線,釋出不到一周下載下傳量就超過了170萬次。

沙澤爾的聊天機器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本服務

供所有人免費使用

,而這也是他與谷歌分道揚镳的核心原因。

在創業前,沙澤爾與弗雷塔斯曾共同上司谷歌的LaMDA對話系統項目。

時間拉回2018年,當時谷歌内部已經誕生過一個聊天機器人Meena,它能像人類聊天對話一樣和你讨論哲學、談論電視節目。

谷歌聊天機器人Meena示範案例

沙澤爾相信Meena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線上搜尋的方式,為此他們開始還為它把名字改成LaMDA,想把這個聊天機器人發給外部研究人員,還試圖将聊天功能添加到谷歌語音助手裡。

他們試圖做的這些事情,在五年後的今天掀起了AI領域的巨浪。然而,這一研究程序當時因為谷歌高管對AI安全和公平标準的擔憂陷入停滞。感到無比沮喪的沙澤爾,在2021年與弗雷塔斯一起離開了谷歌。現在,沙澤爾似乎對自己在做的事情十分滿意,他說:“我們現在在開發一種可以幫助數百萬和數十億人的産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時期,能讓感到孤獨的人有人傾訴。”

Character.AI在趣味性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免費外,它能讓你和特朗普、馬斯克、愛因斯坦甚至于超級馬裡奧或者一隻生活在紐約街頭的貓聊天。這個産品測試版上線三周使用者互動次數就達到了數十萬次。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推特使用者與聊天機器人扮演的馬斯克對話

沙澤爾也一直堅持着自己的初心,他說:“我喜歡我們以一種非常原始的形式呈現語言模型,讓使用者有機會真正體驗技術的核心。”

Character.AI試用連結:https://beta.character.ai/

3、慈善家蘇萊曼:從小就極具商業頭腦,要用AI造福世界

和谷歌一樣,谷歌的兄弟公司DeepMind也是前沿AI研發的金字招牌。

2019年成立的英國AI獨角獸企業

Inflection AI今年3月被曝正在讨論6.75億美元的新融資

,其創始成員既有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

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

,又有曾參與創辦OpenAI、被稱作“矽谷人脈王”的領英創始人

雷德 ·霍夫曼( Reid Hoffman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Inflection AI創始人:左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右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圖源:福布斯、Business Insider)

蘇萊曼從小就對商業充滿熱情,并且有着“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理想。從孩童時期,他就開始做生意,比如跟朋友一起在操場上賣糖果,并租用大量儲物櫃批發購買。他還很有社會責任感,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殘障人士。

是以,當他意識到AI在造福世界方面的潛力後,就一頭紮進了AI創業中。

2009年,蘇萊曼與幾位合夥人共同創立了DeepMind,并将重點放到AI在醫療健康和氣候變化中的應用,但連年虧損壓得蘇萊曼喘不過氣。恰逢2014年谷歌抛出橄榄枝,6億美元将DeepMind收入麾下,背靠金主的DeepMind終于可以沒有資金之憂地繼續從事前沿研究。

然而5年之後,蘇萊曼卻選擇了離開DeepMind,加入谷歌擔任AI産品管理和AI政策副總裁。

背後原因,據說是由于一些同僚曾抱怨他在工作上騷擾和欺淩同僚。蘇萊曼也坦言,作為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他對員工的要求過于苛刻,并且有時他的管理風格并不具有建設性。

蘇萊曼也沒有在谷歌久留,2022年,他出走創辦了Inflection AI,“希望與有遠見和無所畏懼的創始人在一起”。

今年5月,蘇萊曼釋出甩出

聊天機器人Pi,

向OpenAI正式下戰書。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聊天機器人Pi在網絡浏覽器、APP、短信等界面的互動形式

不同于ChatGPT等産品的生産力工具定位,

Pi“要做個人AI(Personal intelligence)”

相當于成為使用者24小時線上的數字朋友,更注重為使用者帶來友好的對話體驗

。 Pi可以記住與跨平台登入使用者的100次對話,支援網絡浏覽器、APP、短信、社交平台Facebook等裝置互動。

不過,蘇萊曼的初心并沒有變:“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專注于通過我所做的一切來最大化社會影響。”他曾反複強調,Pi可能沒有強大的文本生成、代碼生成等能力,但比其他聊天機器人安全得多,擁有強大的同理心。他希望這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數字助理。

聊天機器人Pi試用連結:https://inflection.ai/

二、OpenAI派:個性強烈的實幹家們,異見者、野心家與先行者

推出ChatGPT這一現象級産品的OpenAI,這半年來可謂是紅到發紫。但在過去五年,OpenAI有大量AI人才選擇離職,出走創業的重量級人物也不在少數。

與蘇萊曼合夥創辦

Inflection AI

雷德 ·霍夫曼( Reid Hoffman

是參與OpenAI的創立與早期投資人,然而在今年3月,霍夫曼宣布将退出OpenAI董事會,理由是“避免利益沖突”,以更好的投資、創辦AI企業。

谷歌重金押注的

Anthropic

是另一個典型代表。其創始人

阿莫迪兄妹

因與OpenAI商業化理念背道而馳出走創業,想要打造可靠、可解釋和可操縱的聊天機器人。如今Anthropic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生成式AI獨角獸,被視作OpenAI最強勁的對手之一。

曾帶隊從事GPT-2、GPT-3研發工作的前OpenAI工程副總裁

戴維·栾(David Luan)

,在2021年創辦了一家大型語言模型創企Adept AI。Adept AI在今年3月獲得微軟、英偉達等參投的3.5億美金B輪融資後,晉升為獨角獸企業。

還有一家獨角獸企業

Jasper

,也與OpenAI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2021年初,Jasper基于OpenAI GPT-3大模型的類ChatGPT産品就已亮相。然後在去年年底,這個需要付費使用的AI聊天機器人“前輩”,被用更強GPT-3.5模型訓練的免費ChatGPT後輩拍倒在沙灘上。

1、異見者阿莫迪:因與OpenAI價值觀分歧出走,造出ChatGPT最強勁敵

Anthropic可能是除了OpenAI之外,類ChatGPT賽道最火的獨角獸企業了。

它研發的AI聊天機器人Claude,不僅在各項大型語言模型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甚至有些競賽成績勝過了迄今最強的GPT-4大模型。

Anthropic與OpenAI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創立于2015年,再比如OpenAI背靠大金主微軟,Anthropic則獲得了谷歌的多番注資。除了谷歌外,全球最大視訊會議應用Zoom、全球SaaS鼻祖Salesforce也參與了Anthropic的最新4.5億美元融資,将其估值推至50億美元。

有趣的是,Anthropic的聯合創始人

達裡奧·阿莫迪(Dario Amodei)

丹尼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

兄妹均曾在OpenAI工作。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Anthropic創始人:左為達裡奧·阿莫迪(Dario Amodei)、右為丹尼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圖源:TWIML)

達裡奧·阿莫迪是個意大利裔美國人,大學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實體系,博士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實體學,然後回到斯坦福做了三年的博士後,2014年曾在矽谷的百度團隊任職。當時正值谷歌大腦研究實驗室創始人吳恩達加入百度,他們主攻語音識别研究,并推出了可以實作中文語音識别的Deep Speech 2模型。

阿莫迪隻在百度工作了一年,就跳槽到了谷歌。2016年5月,時任谷歌大腦首席AI研究員的阿莫迪去拜訪了OpenAI聯合創始人薩姆·阿爾特曼和格雷格·布羅克曼,

2個月後就火速加入OpenAI,率領AI安全團隊。

當時,作為研究總監的阿莫迪将OpenAI的戰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讓越來越少的團隊專注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單一技術方向,第二部分則是他一直關注的關鍵,如何讓這種不斷發展的AI系統更加安全。對後者的關注也成為了他與OpenAI分道揚镳的誘因。

早在确認戰略時,阿莫迪就十分坦誠,他們在建構通用人工智能時,如果遇到他目前感覺不好的地方,

他就會選擇“單幹”

,自己招募一個團隊并專注于安全這件事情。

同時他還認為,任何特定群體的思維都是有限的,隻有聘請有變化和多樣性的團隊才是“捕捉一切(變化)的唯一方式”。然而,OpenAI最缺的就是多樣性,單從人員構成來看,OpenAI的團隊全是白人,并且僅有30%的女性。

這令阿莫迪與OpenAI産生了分歧。

阿莫迪說話的時候總是眉頭緊皺,一隻手拽着卷發,有人評價他像焦慮版的布羅克曼。随着OpenAI模型的相繼問世他對AI安全性的焦慮感與日俱增,對OpenAI做的事也越來越不認同。

最終,

阿莫迪選擇了離開。

2021年,帶着OpenAI的逾十人研發小組,阿莫迪創辦了Anthropic,緻力于建構可靠、可解釋和可操縱的AI。

在其産品還沒釋出之前,這家公司已經成為谷歌向微軟發起挑戰的“一把利器”,內建ChatGPT的新Bing搜尋引擎因表現經常“喜怒無常”,并且時常對聊天對象發脾氣、撒謊,讓微軟不得不将其每次對話上限增加至8條,這也導緻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擔憂更加明顯。

今年3月,Anthropic亮劍——類ChatGPT聊天機器人Claude正式面向公衆開放,其建構的宗旨是“HHH”原則:樂于助人、誠實、無害。這也是達裡奧一直強調的他們的研究與其他AI産品不同的地方。

在UC伯克利、斯坦福大學等頂級高校近期釋出的最新大型語言模型榜單中,Claude的排名都高居第二,僅次于GPT-4,已經超過基于GPT-3.5的ChatGPT。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Claude試用連結:https://www.anthropic.com/product

2、野心家戴維·栾:教育背景橫跨理工社,想讓AI操控所有軟體 Adept AI

是今年新晉的AI獨角獸企業,頂級風投Greylock與行業巨頭微軟、英偉達等均在其投資方陣容。

其創始成員既有前OpenAI加州實驗室工程副總裁

戴維·栾(David Luan)

,又有前文介紹過的已經離開Adept AI的兩位Transformer論文合著者。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Adept AI團隊合影:第一排右一戴維·栾(David Luan)、第二排中間阿希什·瓦斯瓦尼(Ashish Vaswani)、第二排右一尼基·帕瑪(Niki Parmar)

如果OpenAI的ChatGPT是無所不知的AI助手,微軟的Copilot是處理各類文檔的生産力工具,那麼戴維·栾的夢想就是

讓AI成為操作電腦的全能助手

更具體點就是,隻要你在文本框中輸入一句指令,可以是“做一個xxExcel表格”,也可以是“用Photoshop修一張圖”,AI都能幫你自動完成。

在一衆AI獨角獸的創始人中,戴維·栾的教育背景之廣無人能敵。他12歲就獲得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州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證書,以及耶魯大學的應用數學和政治學學士學位。

橫跨社科、工科、理科教育背景的戴維·栾,一入AI深似海,曾在OpenAI擔任工程副總裁,帶領AI團隊進行了GPT-2、GPT-3的研發工作。待了兩年後,2020年他加入谷歌擔任主管,結識了日後與他合夥創立

Adept AI的

兩位谷歌研究員。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Adept AI創始人戴維·栾(David Luan)

Transformer架構的出現,讓戴維·栾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到來的可能,這是第一個幾乎可以适用于每個主要AI應用的神經網絡架構。

但他也意識到,即便我們打造了一個通用大型語言模型來支援所有AI應用,但它

發揮作用的場所還是僅限于數字世界

就比如你現在想在外賣平台上定一個披薩,你可以和ChatGPT讨論、交流這件事,它可以建議你選擇哪家店、試試什麼樣的口味、可以去哪裡定,但最後必須人自己去操作訂購的步驟。

是以,Adept AI開始研究人們使用電腦的方式,希望打造出一個能将使用者的指令轉化成計算機一系列動作的産品。戴維·栾的目标是讓AI操控所有的軟體。

這一宏大目标的設定,再加上一家創企的體量,也注定了其産品的問世不會太早。現在,Adept AI也隻拿出了大型語言模型ACT-1的示範視訊。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ACT-1示範視訊

ACT-1能直接與浏覽器和商業軟體互動,自動完成複雜的操作。例如在Salesforce上,它将原本需要進行十幾次點選和輸入的操作,在人類輸入指令後,一次性自動完成。

成立不到一年,Adept AI就被跻身獨角獸之列,足以證明資本市場對其發展潛力的看好,但兩位Transformer論文合著者的退出,也為戴維·栾創業路途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ACT-1申請試用連結:https://www.adept.ai/blog/act-1

3、先行者羅根莫瑟:成也OpenAI,坑也OpenAI

獨角獸企業Jasper與OpenAI的關系,則更加戲劇化,讓人直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雖然Jasper的創始團隊并不是來自OpenAI,但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該公司已經靠着GPT-3在2021年營收達3000萬美元,并且2022年底還将翻番,相比之下,OpenAI當時靠着Jasper這些創企為其API許可付費才賺了幾千萬美元。

不過,釋出ChatGPT後,OpenAI的賺錢能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OpenAI預測其2023、2024年營收将分别達到2億和10億美元。

與其他幾家獨角獸企業不同的是,Jasper的創業起源,似乎并沒有展現出對前沿技術的崇高追求。

這家AI創企的創始成員們——

戴夫·羅根莫瑟(Dave Rogenmoser)

和大學同學JP Morgan和Chris Hull,三人中沒有一個是技術出身,唯一掌握技術技能的羅根莫瑟是自學程式設計,他們創業的小目标很現實:每月保證有6000美元的收入,以供養家糊口。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Jasper聯合創始人Morgan、Rogensmoser、Hull(從左至右)

在創辦Jasper前,三人曾先後創辦兩家SaaS公司,最後都倒閉了。他們還去嘗試做營銷、售賣線上營銷課,并創辦了Proof市場營銷公司,一步步為Jasper的成功奠定了客戶基礎。

2020年夏天,OpenAI釋出GPT-3大模型。同年秋天,Proof陷入危機,發展接近停滞。

随後,Proof被Y Combinator收購。在Y Combinator的幫助下,羅根莫瑟獲得GPT-3的優先使用權,此前龐大的營銷專業人士名單也成為了他們的潛在客戶。這些早期積累,讓2021年創辦的Jasper很快成為了史上最快晉升獨角獸的初創公司之一。

早在2021年初,Jasper就推出了基于GPT-3建構的聊天機器人産品Jasper Chat。Jasper Chat可以幫助營銷人員生成文案,以及幫助他們頭腦風暴産品名稱、推文或者提煉長篇文章要點。它的出現還曾經得到了與ChatGPT相似的使用者評價——“就像看到第一部iPhone”。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Jasper Chat對話示範

然而,Jasper的産品相比于ChatGPT有一個緻命弱點,那就是

“需要付費”

。令羅根莫瑟感到沮喪的是,Jasper可以說獲得了客戶的無條件好評,但ChatGPT的出現把一切都打破了——這款和Jasper核心産品如出一轍的心聊天機器人橫空出世,完全免費,能力更強,使用者量極速擴張。

羅根莫瑟慌了,幾天之内,他迅速組建團隊,試圖為ChatGPT對Jasper的“攻擊”做好防禦措施。12月20日,他們推出Jasper Chat,同時還開始考慮為其既定大客戶Airbnb、IBM等建構更多企業功能。

令羅根莫瑟如此慌張的原因,除了ChatGPT會搶占他們的産品市場外,還在于原來Jasper使用GPT-3付給OpenAI的一大筆錢可能打了水漂。

他并沒有想讓AI造福全人類那樣的崇高理想,他隻是想掙錢實作财務自由。

而ChatGPT的免費釋出,對于這家創企造成了嚴重打擊,也給羅根莫瑟敲響了警鐘:有免費好用的ChatGPT,誰又會為功能差不多的Jasper付費呢?

不過,Jasper的故事并沒有進入尾聲,他們正在慢慢減小對GPT-3的依賴,去整合更多GPT-J等開源模型。

Jasper Chat試用連結:https://www.jasper.ai/chat

三、“準獨角獸”們:創始人背景強大,正在快速融資

除了已經鋒芒畢露的上述獨角獸企業們,還有幾家大型語言模型創企也在強勢吸金。

比如由前DeepMind和Meta研究人員創辦的法國AI創企

Mistral AI

,今年5月才成立,6月份就拿到了1.05億歐元(折合約8億人民币)融資,創下歐洲史上最大的種子輪融資,估值達2.4億歐元(折合約19億人民币),照着這個融資速度發展下去,成為下一個獨角獸企業指日可待。

再比如去年6月成立的Typeface,其創始人

阿布海·帕拉斯尼斯(Abhay Parasnis)

也來頭不小,曾任全球最大多媒體軟體Adobe的首席技術官兼首席産品官,在任期間上司了Adobe的智能化轉型。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Typeface創始人

阿布海·帕拉斯尼斯(Abhay Parasnis)

Typeface基于GPT-3.5和Stable Diffusion 2.0模型開發企業級生成式AI應用程式,提供通過文本快速自動生成營銷内容和圖檔的平台和工具。今年2月,Typeface拿到了微軟和谷歌雙雙參投的6500萬美元A輪融資。

還有一家已經頗有名氣的學院派創企代表

AI21 Labs。

這家以色列AI創企在去年7月獲得了6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在6億美元。

其創始人是以“增強人類能力而非取代人類”為理念的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專業教授

約夫·肖姆(Yoav Shoham)

,以及Mobileye聯合創始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

沙舒亞

,和一位連續創業者

戈申。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AI21 Labs的創始人約夫·肖姆(Yoav Shoham)

AI21 Labs的創始團隊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個世界級的研究實驗室,同時還能打造出在商業化上可行的産品。

戈申将他們的公司形象地比作一隻

“三頭野獸”

:第一“頭”是一個研究實驗室,緻力于自然語言處理的基礎研究;第二“頭”是寫作輔助工具Wordtune和Wordtune Read等産品;第三“頭”是“使技術民主化,以便其他人可以在其之上建構”的平台。

遵循着這樣的理念,AI21 Labs的産品逐漸落地:2020年10月,Wordtune釋出;2021年8月,A21 Labs的第一個大型語言模型Jurassic-1 Jumbo釋出,參數規模達到1780億,略多于GPT-3;今年3月,可定制的大型語言模型Jurassic-2釋出,讓AI的思考過程更清晰、公開、透明。

ChatGPT六大勁敵:技術狂熱者、天才95後、矽谷人脈王

AI21 Labs最新一代基礎模型Jurassic-2示範效果

AI21 Labs生成語言模型Jurassic-2撰寫的内容會

引用真實資訊來源,還能讓使用者在編寫時人為檢查并進行修改

。肖姆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寄予厚望,1980年代之後,個人電腦和微軟Word的出現沒有改變書寫,1440年古騰堡發明印刷機至今沒有改變閱讀,而這些,都正在AI21 Labs裡發生變化。

Jurassic-2試用連結:https://www.ai21.com/blog/introducing-j2

結語:谷歌與OpenAI,ChatGPT創業潮的黃埔軍校

ChatGPT的大獲成功,不僅令OpenAI光速出圈,也将它的一衆競争對手們推到了聚光燈下。

熱錢正洶湧而來,壓力亦鋪天蓋地。這些頭頂光環的獨角獸企業們,正在馬不停蹄地向資本和市場交出展現自身競争力的新答卷,并從不同的切口,向ChatGPT發起奇襲。

大型語言模型争霸賽才剛剛拉開序幕。歐美的搶位戰看似百家争鳴,歸根究底,其實還是一些谷歌和OpenAI的“老朋友們”的切磋。

就連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特斯科夫(Ilya Sutskever),也先是跟随導師Hinton搗鼓出開啟深度學習浪潮的AlexNet算法,随後加入谷歌曆練兩年,參與了谷歌翻譯和讓人工智能首次破圈的AlphaGo項目,然後才在2015年12月參與創辦OpenAI。

谷歌和OpenAI對AI創業者的密集輸出,讓人容易回想起另一家傳奇公司——1957年成立的仙童半導體。仙童半導體點燃了矽谷的創業之火,在20世紀60年代末“裂變”出英特爾、AMD等38家公司;到1984年,直接或間接從仙童半導體分出來的公司達到70多家。恰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比喻的,仙童半導體就像“成熟的蒲公英”,“一經風吹,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随風四散”。

1994年,一家名為網景的公司在仙童半導體位于山景城的總部舊址成立,開啟瘋狂繁榮的網際網路時代。28年後,OpenAI ChatGPT橫空出世,被喻為人工智能的“網景時刻”,一批新晉獨角獸拔地而起,掀起了新一波颠覆與創新的狂歡。

矽谷的創業文化和叛逆精神,還在代代相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