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向資金今年淨買入已超1900億,高盛稱現在是中國股市戰術加倉時點

北向資金今年淨買入已超1900億,高盛稱現在是中國股市戰術加倉時點

端午假期前,滬指連跌三日失守3200點,北向資金也表現出觀望姿态,三個交易日小幅淨流出6.41億元。

但從年初至今整體情況來看, 截至6月21日,北向資金合計淨買入金額已達1918.06億元,而2022年全年北向資金僅淨買入900億元。

其實,從多家外資機構近期釋出的觀點來看,經曆前期的回調後,外資機構認為中國股市的前景仍具吸引力,目前水準的下行空間相當有限。高盛更是判斷現在或許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戰術加倉時點。

宏觀增長勢頭改善

2023年以來,美聯儲加息仍在繼續,流動性在不斷收縮,資産負債表有惡化的趨勢。而在中國,外資看到了經濟的增長和複蘇。

6月21日,瑞銀财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表示,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短期寬松措施來重塑信心,以支撐複蘇勢頭。貨币政策方面,瑞銀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繼本月降息之後,還會下調兩次MLF(第三和第四季度各一次)利率,總計20個基點;今年底前還會降準1-2次,每次25-50個基點。這與2022年的寬松力度大緻相符。同時,瑞銀認為,政府更可能在财政方面發力,通過增加基建投資(利用政策性銀行工具、加快地方債發行等)以及提振消費(提供定向補貼和支援汽車行業發展)來穩增長。

根據美國經濟可能避免衰退的基線假設,高盛的經濟學家在6月19日的一份英文報告中認為,中國增長的周期性應在2023年下半年得到支撐,主要是服務業産出缺口進一步縮小,制造業庫存動态改善,以及房地産市場對GDP的拖累減弱。

高盛指出,中國公司第二季度的盈利有望增長23%,并且在連續12個月下調每股收益後,持續向上修正每股收益,“即使考慮到不均衡複蘇和GDP增長修正的潛在影響,我們對2023年盈利增長14%的假設感到滿意,并認為利潤的實作仍将是我們對中國股市12個月上漲預期7%的關鍵推動力。”

“我們對中國未來投資前景的判斷是,中國與海外成熟經濟體處于不同的經濟周期。”富達國際指出,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而在中國,目前來看通脹還不構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對國内的宏觀刺激政策的實施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富達國際進一步表示,釋放消費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徑是就業狀況的改善,已經看到了一些因素在改善。如果就業情況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那麼消費者的情緒有望提高,最終或将展現在上市公司的企業盈利上。

現在是戰術加倉時點

高盛在研報中指出,今年影響中國股市的五大上行催化劑是:宏觀增長勢頭持續改善、企業中期業績盈利改善、政策寬松、地緣政治壓力緩和、潛在的打破投資者負面信心的因素。

該機構表示,目前看來,上述5大因素中,有一些正在落地,結合較低的估值,以及快錢投資者倉位的降低,目前中國股市的戰術交易視窗再次打開。目前水準的下行空間相當有限,現在或許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戰術加倉時點。

瑞銀認為,在悲觀情緒接近高峰、估值(市盈率約為9.2倍)接近去年10月時的低點、二季報公布前盈利增長持續改善的背景下,中國股市的前景仍具吸引力。

“我們維持對中國股市到年底有中雙位數上行空間的預測,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認為增加更具防禦性的資産類别有助于在波動市況下穩定投資表現。”瑞銀指出。

在高盛的觀點中,市場技術因素和投資者倉位/情緒将成為A股市場短期表現的更主要驅動因素。

“國際投資者的配置情況繼續傳遞出喜憂參半的資訊:專門投資中國的基金,包括中國在基準權重中占30%以上的新興市場和亞洲基金,權重仍然偏低,但它們對中國的名義敞口目前高于曆史平均水準;占我們基金追蹤領域總資産管理規模70%以上的全球委托基金對中國的權重一直偏低,部分原因是中國在指數基準中的中性權重不夠;對沖基金投資者的倉位趨勢要清晰得多,他們對中國的淨敞口比之前市場高漲期間積累的敞口減少了一半以上(占其全球總股票風險的百分比),如果市場情緒周期有所改善,他們可能會轉向為增量買家。”高盛的分析稱。

仍然看好消費

具體到投資主線方面,高盛認為主要有三條。

首先是政策寬松的受益者,包括服務/消費、電動汽車供應鍊、新基礎設施、小巨人、房地産相關隊列和新制造業,這些企業似乎處于獲得潛在政策支援的有利位置。其次是人工智能(AI),可以重點關注硬體、半導體和應用領域的人工智能公司。最後,就長期風險敞口而言,國企改革和小巨人等中國特定主題的定價相對于它們的重新評級和增長前景似乎具有吸引力。

就行業而言,高盛重申對消費者服務、醫療保健服務、保險、媒體和零售的增持建議,反映出其對服務業主導的複蘇繼續持樂觀态度。

摩根士丹利則稱,行業配置上消費、零售相關占比較高。同時該機構對原材料行業、工業行業包括科技行業進行一些選擇性的配置,這裡面有基于中長期主題性投資的選擇,也有短期,比如基建相關、或對工業生産相關觸底反彈的預期。

瀚亞投資對中國高端制造業的投資機會仍保持樂觀,包括醫療裝置和半導體,這些闆塊符合中國實作科技自主的目标。此外,該機構也看好新能源、能源存儲及資訊安全等新經濟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