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力&努力?

 昨天聽了一個笑話:“有時候越努力越心酸,這麼努力都輸啦,那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呀?”成功的時候怎麼歸因都問題不大,可如果把失敗歸因成不可改變的智力原因,可能連希望都破滅了。

 什麼是智力,或者說能力?當知識、習慣、性格、狀态全部夾雜在一起時,就沒法簡單地解釋,于是用“天賦”、“命運”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不再深究為什麼,同時也錯失了改進的機會。基因和環境固然重要,但是能力有沒有改進的空間,具體又要怎麼做?

 下圖列出了一些可能影響最終結果的因素,并做了簡單分類。

智力&努力?

動力

  動力分為内驅力和外驅力,内驅力的案例往往出現在成人的世界裡,或者是在難度不大的事情上,在不被幹擾的情形之下,用細水長流的方式慢慢培養,“自得天機自長成”。 而外驅力像百米沖刺,雖然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卻能快速見效。 有主動性當然最好,但并不是沒有外驅力就一定能産生内驅力,太多人終其一生也沒能找到内驅力。而外驅力往往可控,尤其在孩子的世界裡師長非常重要。

基礎能力

 我們所說的智力,很大部分指向這些基礎能力。比如零基礎程式設計,也需要一定條件。從知識層面看,首先得認識常用漢字,26個英文字母,還要會加減乘除;對文字有一定了解和總結能力,看完一段話能明白講了些什麼。在自控能力方面,至少能堅持上完課,并且保持一定的注意力。 個體差異一部分源自基因和環境,同時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提升。注意力和學習品質影響決定了了解、表達和邏輯能力(國文、數學),上層技能依賴底層技能,就像彈琴,音符和節奏都彈不對,更談不上表達感情。 在這方面可控的是盡量打好基礎。

規劃能力

 規劃能力是最容易培養,也最為重要的能力,奇怪的是,很多人覺得這些事情應該交給專業人士。常聽家長說“我也不懂,給他找個專業老師吧”。 這似乎是某個科目的一對一老師要做的事情:他根據專業知識,定制學習的難度、時間、計劃、定時查缺補漏,總結,處理意外情況等等。這些問題他都幫你處理了,那學習者能做的就隻剩“指哪兒打哪兒”了。這種情況下,技能可能很快提高,但是換另一件新的事情又變得沒有頭緒了。 再細分這些能力,難度也有差異:

  • 學習之後反思、總結、作筆記(易)。
  • 給薄弱環節安排更多的時間(易)。
  • 定時自查,把控進度,調整進度(易)。
  • 對比自己和他人的差異、對比目前進度與目标的差異(易)。
  • 拆分複雜問題,設定循序漸進的步驟(中)。
  • 在時間和品質之間取舍(中)。
  • 注意實踐、舉一返三(中)。
  • 選擇合理的難度和時間長度(難)。

 說來容易,不過是加一些檢查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實際上卻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比如,讓小孩在練琴時一邊做練習者,一邊做檢查者,思維和注意力不斷在二者之間切換,工作量往往是一加一大于二,在開始時會非常辛苦。

 思維訓練和體能訓練一樣,需要不斷重複。如果把關注點轉向學習過程,而不僅是學習到的具體技能。深入學習任何一門技能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越早鍛煉學習能力,後面節約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

 暑假裡給孩子講了20節計算機課,并在每一講中加入了思維訓練的内容。比如:思維導圖、統籌規劃、知識拓展與知識屏蔽、分層抽象等等。目錄如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