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署kickstart
1.kickstart
kickstart是一個定義了Linux安裝過程的配置檔案,比如要在系統中使用的時區、如何對驅動器進行分區、或者應該安裝哪些軟體包。有了這個檔案可以解放雙手,讓Linux安裝過程按照我們預先定義的要求進行自動化安裝,同時部署大量主機時十分有用。
2.kickstart安裝
部署
kickstart
需要
apache
伺服器,是以需要安裝
httpd
。在配好
yum
源的主機上執行以下操作:

3.httpd服務與火牆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開啟httpd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使開機啟動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關閉火牆
4.測試
打開kickstart圖形界面測試是否能打開:
system-config-kickstart
将會出現以下界面:
上圖表示安裝成功
二、圖形方式制作kickstart
1.基礎配置
2.安裝方法
3.啟動引導選項
主引導程式mbr:(Master Boot Record)是位于磁盤最前邊的一段引導(Loader)代碼,主引導扇區由三個部分組成(共占用512個位元組):
- 主引導程式即主引導記錄(MBR)(占446個位元組):可在FDISK程式中找到,它用于硬碟啟動時将系統控制轉給使用者指定的并在分區表中登記了的某個作業系統。
- 磁盤分區表項(DPT,Disk Partition Table):由四個分區表項構成(每個16個位元組)。負責說明磁盤上的分區情況,其内容由磁盤媒體及使用者在使用FDISK定義分區時決定。
- 結束标志(占2個位元組):其值為AA55,存儲時低位在前,高位在後,即看上去是55AA(十六進制)。 4.分區資訊
Linux運維--PXE網絡部署Linux一、部署kickstart二、圖形方式制作kickstart三、手動解決kickstart圖形中出現的bug并測試四、PXE環境介紹及原理剖析五、部署PXE所需資源及測試PXE
5.網絡
6.認證與火牆
7.顯示設定與軟體包選擇為預設
8.儲存
選擇
file > save
将檔案儲存在apache服務目錄
/var/www/html/
下,将會生成
.cfg
檔案:
9.測試
在浏覽器位址欄輸入
172.25.254.63/ks.cfg
:
出現上圖表示制作成功
三、手動解決kickstart圖形中出現的bug并測試
1.編輯配置檔案
打開
/var/www/html/ks.cfg
檔案,将時區更改為
Asia/Shanghai
寫入所需的安裝包:
%packages
@base ## @ 表示為組
dhcp ##什麼都不加表示為單個軟體
@gnome-desktop ##安裝圖形界面所需
@X11 ##安裝圖形界面所需
@fonts #字型
@core #基本元件
%end
此次安裝不安裝圖形界面,故隻需前三行和最後一行即可
2.檢測配置檔案
使用以下指令檢測(隻是檢測文法不會檢測合理性)配置檔案:
ksvalidator ks.cfg
3.測試
安裝虛拟機測試:
出現如下界面表示
kickstart
部署成功
四、PXE環境介紹及原理剖析
1.PXE介紹
PXE(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 是由Intel設計的協定,它可以使計算機通過網絡啟動
其過程如下:
在上圖中,PXE client是需要安裝Linux的計算機,TFTP Server和DHCP Server運作在另外一台Linux Server上。Bootstrap檔案、配置檔案、Linux核心以及Linux根檔案系統都放置在Linux Server上TFTP伺服器的根目錄下。
PXE client在工作過程中,需要三個二進制檔案:bootstrap、Linux 核心和Linux根檔案系統。Bootstrap檔案是可執行程式,它向使用者提供簡單的控制界面,并根據使用者的選擇,下載下傳合适的Linux核心以及Linux根檔案系統。
2.安裝所需服務
yum install httpd dhcp system-config-kickstart -y
并改變服務開機狀态:
systemctl start httpd
systemctl enable httpd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3.建立鏡像挂載目錄與ks檔案目錄
mkdir /var/www/html/rhel7.3
mkdir /var/www/html/ks
挂載鏡像:
将上述挂載指令編輯到
/etc/rc.d/rc.local
中實作開機自動挂載,并給予該檔案執行權限
4.制作kickstart
按照二中步驟制作kickstart
在安裝方法那一步時:
注意:此步驟填寫的伺服器和目錄必須在浏覽器中可以通路到
網絡選擇dhcp類型,其他步驟一緻,之後将ks檔案儲存到
/var/www/html/ks/
目錄下
5.更改ks檔案
與三中步驟相同
6.配置dhcp
配置dhcp可檢視此部落格第七部分
至此,PXE基礎架構已經制作完成
五、部署PXE所需資源及測試PXE
1.安裝PXE安裝包
yum install syslinux.x86_64 -y
2.安裝tftp
yum install tftp-server.x86_64 -y
啟動服務并使其開機啟動:
systemctl start tftp
systemctl enable tftp
3.複制檔案
pxelinux.0
檔案的作用是讀取
pxelinux.cfg/default
檔案,該檔案在
/var/www/html/rhel7.3/isolinux/
下,同時該目錄下的其他檔案也需要複制到
/var/lib/tftpboot/
目錄下:
cp /var/www/html/rhel7.3/isolinux/* /var/lib/tftpboot/
建立
pxelinux.cfg
目錄:
mkdir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
安裝系統時從鏡像啟動讀取的目錄是鏡像挂載目錄下的
isolinux.cfg
,将該檔案複制到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
并命名為
default
:
cp /var/www/html/rhel7.3/isolinux/isolinux.cfg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default
4.更改dhcp配置
在
/etc/dhcp/dhcpd.conf
檔案中寫入:
之後重新開機dhcp服務
5.更改default配置檔案
将上圖中的内容更改為下圖中的内容:
編輯完成後
:wq!
強制退出儲存
6.測試
在虛拟機上安裝系統,選擇網卡啟動:
之後開啟虛拟機:
發現更改生效且可成功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