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邏輯學家死裡逃生

    在古希臘時期,有一位精通邏輯學的學者。因為他的一些觀點與當時的宗教思想相違背,國王便下令将他處以絞刑。經過不少大臣苦苦求情,國王才勉強同意給他一線死裡逃生的希望。

國王給邏輯學家出了如下這個題目:

    這個國王國都的西城有兩個門,一個是“死門”,走出去就被殺死;另一個是“活門”,走出去則可得生。兩個門前各有一我衛兵把守。其中,一個是誠實(不說假話的)的人。另一個是不誠實(說假話)的人。逃命者在選擇從哪個門出城時,隻允許身任何一個守門的衛兵問一句話。

    當那位邏輯學家被帶到西城後,他毫不遲疑地向其中一個城門走去。他先向守門的衛兵鞠一躬,然後彬彬有禮地問道:“請問,......”。得到衛兵的回答後,他便胸有成竹地選擇其中一個門走了出去。

顯然,在一門前有可能出現下列四種情況:

(1)誠實的衛兵守衛在活門前;

(2)不誠實的衛兵守衛在活門前;

(3)誠實的衛兵守衛在死門前;

(4)不誠實的衛兵守衛在死門前。

面對四種不同情況,邏輯學家何以一問破亡?

    這位邏輯學家在城門前是這樣提問題:“請問,那邊那位守門的衛兵會告訴我此門是死門還是活門?”

    在這裡,邏輯學家規定衛兵的回答隻能是“死門”或“活門”。其實,他可能得到在兩個門前兩個不同衛兵作出的不同回答:

(1)活門(誠實的衛兵)回答:是死門。

(2)活門(不誠實的衛兵)回答:是死門。

(3)死門(誠實的衛兵)回答:是活門。

(4)死門(不誠實的衛兵)回答:是活門。

通過以上四種可能情況的分析,我們便可得到邏輯學家确實活門位置的秘密; 無論在活門前還是在死門前,當他向守門的衛兵問話後,無論守門的衛兵是誠實的人還是不誠實的人,隻要回答:“是死門”,他就可以放心的從這個門走出去; 如回答:“是活門”,他就毫不遲疑地從另一門走出去。

    是以,對那位邏輯學家來說,無論守門的衛兵是誠實的人還是不誠實的人,無論得到的回答是“死門”還是“活門”,他都能立即确定哪一個門是活門,然後從容不迫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