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小程式開發技術介紹 有哪些?

小程式相對于app大部分公司還是不願意将主營業務放到微信平台上,以免受制于與騰訊, 不過随着現在小程式生态的逐漸形成,小程式也逐漸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日活動使用者量高達2億多,學習門檻不高,學習簡單,就是說小程式就基于為您平台的H5的輕應用。微信把系統底層功能和微信自身功能封裝成API提供給小程式使用。

随着APP市場的飽和,大部分使用者已經養成了使用習慣,開發新的APP很難在市場生存。此外,APP開發和推廣成本高也是不争的事實。易觀2018年3月份的報告顯示,移動電商APP的下載下傳成本高達120-200 元,而且這些後期未必能形成轉化。網際網路金融、二手車電商APP的新客戶成本,更是動辄高達數千元。

微信小程式開發技術介紹 有哪些?

小程式的便捷性:對于開發者而言,小程式開發門檻相對較低,難度不及APP,能夠滿足簡單的基礎應用,适合生活服務類線下商鋪以及非剛需低頻應用的轉換。對于使用者來說,能夠節約使用時間成本和手機記憶體空間;對于開發者來說也能節約開發和推廣成本。

小程式的布局

小程式代碼編寫一樣使用JS來完成。但結構和樣式推出了

  1. WXML:是微信設計的一套标簽語言,他和HTML類似,全名叫:Weixin Markup Language
  2. WXSS:是一套樣式語言,用于定義樣式 和CSS類似 ,被認是CSS的子集 全名:Weixin Style Sheets

因為小程式中UI元件都是用Native實作是以小程式直接放棄使用HTML容器這樣的好處是為了更好的限制,因為入口為index.html檔案,将全局控制器app的執行個體化放到main.js裡面 ,實際上HTML還是太過靈活,從某個角度來說 小程式的做法是值得認可的,

小程式實作的基本概念

  1. 标簽的出現根本不是做标簽用,而是為了讓JS捕捉執行相關邏輯,最後生成真正的标簽
  2. 為了做更好的限制,小程式不提供入口index.html檔案,是以這裡的标簽時用作JS做解析後生成Native能去識别的代碼,具體點說就是Native實作了一個元件 元件有很多規則,可以使用JS去調用,正如這裡的Header元件調用邏輯,JS會設定Native的Header元件展示。

小程式的元件

Swiper元件:大圖滾動元件:一般時候 在banner那裡,要加上大圖滾動的效果,這個元件可以很輕易的幫助我們完成這個任務。

Indicator-dots:後面接布爾值,是否顯示面闆訓示點

Indicator-color:色素值,指引點的顔色填充

Indicator-active-color:色素值,目前的指引點填充顔色

Autopaly:布爾值,是否自動切換

Current Number:目前所出子產品index,從0開始

Interval:自動切換時間間隔

Duration:切換動畫的時長

Circular:是否采用連結滑動

Vertical:是否為薯豎直方向的大圖滾動

Pervious-margin:露出前一塊的多少PX/rpx,接數值

Next-margin:露出後一塊的多少Px/rpx,接數值

Display-multiple-items :顯示多少個滑塊

Bindchange:滑塊滑動的時候出發事件

Bindanimationfinish:滑塊的動畫結束的時候出發時間

總結:小程式Native層是将常用的HTML标簽分别都實作了一次,使用這些自檢可以拼接出任何複雜的元件,至于樣式方面,wxss與css大同小異,其中主要差別是小程式沒有使用px而是會用rpx 這個類似于rem的實作為了解決移動端的适配問題而存在,了解更多,關注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