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助式BI逐漸占據商業智能市場

随着資料爆發式增長,像ERP、OA、CRM等系統在企業運用的越來越多。這些系統的使用必然會産生很多的資料,比如在産品加工設計測試維護過程中産生的主資料;在生産采購庫存以及電子商務營運過程中産生資料;通過網際網路等管道獲得行業、市場以及競争對手的資料。

随着大資料的到來,企業在資料分析展現層面,面臨着四大重要問題。

第一、運用什麼工具來分析資料、提取資訊。

第二、怎樣改變技術不懂業務、業務不懂資料的“困境”。

第三、如何解決大資料量的運算、處理、展現。

第四、工具應當如何響應市場需求、提升企業價值。

自助式BI的使用将為業務分析帶來技術上的變革

傳統BI的使用對象是IT技術人員,自助式BI的适用對象是最終使用者——業務分析師、上司層。随着資料越來越多,分析時間越來越長,企業和使用者需要通過自助式BI工具降低資料分析的門檻。

新型 BI 為什麼優于傳統 BI ?

  1. 産品采購的成本下降。以前采購傳統BI工具的成本偏高,教育訓練、服務咨詢成本都算比較高。新型BI産品工具隻着重解決一些點的問題,不一定需要大而全。
  2. 項目周期縮短、人力成本降低。以前的項目周期主要的消耗在 ETL 處理和資料倉庫模組化、性能優化等方面。如今,模組化的要求不再那麼高,性能優化在大多數場景下也不再有問題。整個項目周期從以前的月或年為機關快速的減少到按天、周、月為機關。
  3. IT 驅動逐漸走向業務驅動。IT負責基礎資料架構的整理和接口開放維護,業務人員自行進行快速的可視化分析和報表分析維護。
  4. 自主開發的圖表避免了使用第三方插件的相容性、穩定性問題。從資料連接配接、ETL處理、模組化、前端圖表展示,有如“植物大戰僵屍”感的拖拽操作。
  5. 無論是從資料連接配接、資料清洗、多元資料庫表對大資料的支撐,再到前端的多元分析都是一體化的服務。使用者可以将多種資料源的資料拿到資料庫中,然後提取到業務資料包中就可以對資料進行ETL處理和轉義。

    在我們社群企業使用者中,有一家企業同樣的一個項目做了一年才完工了80% 正好到報表開發階段。還要面臨性能優化、模型的更改和維護,自定義的報表制作麻煩等一系列問題。最後通過選用新型的BI産品和工具,短短兩個月不到就已經完成了80%的業務報表分析制作,快速的對業務部門形成了強力的業務支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