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我是IT部的一枚表哥,由于Excel用的6,被招進開發部,每天的工作就是取數做報表。

一次接到一個需求,項目部要求每周出一個項目進度統計表,彙總各方資料,便于每周監控。

公司是做地産的,由于同時開展的項目比較多,上司沒有時間一一過目,但是又需要掌握每個項目的進度,于是就希望做一個月度項目的電子統計表格,每周都統計給他看。

由于項目這塊沒有業務系統,資料都存留在每個人的Excel中,沒有資料采集的流程,需求又緊,于是想當然的用Excel來處理。連夜和業務部門溝通需求,羅列名額,設計展現表格以及使用者收集資料的填報表格。為了友善自動化,我那半吊子的VBA技能也用上了,寫了N個宏,設計出了如下版面(資料敏感就放了個模闆)。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表格背後流淌着無數心血,每周我都要花上一天時間督促讓各方填報資料,然後彙總到總表,排版計算,定時發送到大佬郵箱,一做就是2天。心想着項目部每周都要拿着我的資料開進度會,這麼煞費苦心高層大佬一定是滿意的。

然鵝,有一次路過上司的工位,不經意間瞄到上司的郵箱,居然全是未讀。。。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合着我做了一個月的報表,上司根本沒有看。每次都要拉上我開周會,做PPT彙報進展資料,純粹是因為不想看報表。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再執行了兩個月後發現情況更差,大家都開始敷衍了。遞交資料拖延,表格亂的滿天飛,上司習慣性的不聞不問了。

期間,同僚也曾旁敲側擊說我的表格太複雜太枯燥了,而我固執的以為統計表就是要清楚資訊量大。

心想着這事不能就這麼涼,調研了一番了解到:

1、沒有了解業務方的需求,上司關注的隻是幾個重點名額的進展,自以為報表要資訊量大于是是做了一個密密麻麻的明細表

2、體驗上,格子狀的表格看久了确實容易疲倦,而且制作上也很費勁。

那就先優化報表,得到業務方的認可,再自上而下推動資料工作的順利展開。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站在業務分析視角上,大家其實确實更願意看到這樣的可視化。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乍一看會覺得花裡胡哨,這還叫報表麼?但是仔細研究發現,相比表格,這樣的可視化展示确實驚豔,直覺展現了資料的變化情況和進展。其實表格原則上也是一種可視化手段,隻不過圖表形式的展示,能更友善展示、交流、溝通資料資訊。

更有大神做成這樣的可視化大屏。(果然,人都是視覺動物!)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其實這類報表學名叫dashboard,是展示度量資訊和關鍵業務名額的工具。

研究了一陣,找了一個可視化報表工具畫了這樣一個報表(美觀度差了點)。為了便于檢視,在上司桌面設定了一個快捷程式,輕按兩下就能直接在網頁上檢視報表,每周一上午自動更新資料,得到上司一陣誇贊。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嘗到甜頭後,在不同的項目上又陸續嘗試着做了幾張dashboard,現在管理層報表統一都做成這種形式,在全公司推廣。

在這過程中,對于可視化報表的制作,積累了不少經驗,這裡和大家分享。

1、用什麼工具來做?

這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純純的可視化,其實大部分工具都能實作,Excel就可以,複雜的需求用Python用代碼實作得更好。但是由于是做報表,可能涉及到和業務系統的打通,需求多。而且Excel收集資料以及制作報表基本都是全手工,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錯,而且要做精美的可視化離不開資料的整理,遂放棄。意識到這種情況下需要系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用專業的報表工具。這裡我用的是FineReport。

FineReport其實是企業級的web報表産品,能做資料錄入、查詢和展示。做複雜的格子類報表親測秒殺Excel,關鍵是做可視化的dashboard很有一套。傳統的格子類報表,常常以表格的形式展現,它能突出資料本身,但并不利于直覺的看出資料之間的關系/趨勢等。FineReport除了能實作複雜的表格樣式外,還具備極其豐富的圖表,能夠滿足多樣的資料可視化場景訴求。

其資料可視化分為三個大類:統計圖表、專注大屏的動效圖表還有一些自定義的可視化插件。

(1)統計圖表

FineReport提供數十類100多種統計圖表,每類又包含多種風格樣式。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每種圖表的實際示例,我從官方示範系統截圖下來的,乍一看很像Echarts圖表庫。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2)可視化大屏類動效圖表

就是上文很炫的可視化大屏。它裡面有專為大屏資料可視化開發的一些動效圖表。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做成的大屏就是像下面這樣的。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3)插件

除了官方産品自帶的圖表外,還有衆多圖表插件,比如3D地球、3D卡片動畫等等。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2、可視化報表如何平衡實用及美感,避免花裡胡哨?

酷炫而無物是做可視化要避免的,不能一味的追求可視化而忘記資料想要傳達的業務含義。是以,可視化的前提在于你要展示哪些資料和名額。

站在分析的角度來布局。假設你要做一張可視化報表,報表一定有明确的主題,比如項目經營分析。有了明确的主題一定有幾個與之核心相關的名額,比如項目銷售額、項目回款額、項目進展進度等等。然後名額可以再多元度拆解。

比如從時間的次元。每個月項目銷售情況如何,在建項目的進展如何?

從地理次元。各大區域項目情況如何?可以做個排名情況。

從計劃次元。和年初定的計劃相比,差了多少?

做好以上工作再去考慮每一塊展示用什麼圖表和表格,怎麼布局搭配,可以借鑒以下的思路。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另外一個點,上司所要看的報表其實和基礎報表不一樣,管理層的報表更多是想從資料的展示中分析出一些對業務有幫助的資訊,更加注重資料分析和糾查甄錯。也就是帶着資料分析的思路去制作可視化報表。除了名額排布是哪個需要着重考量,報表也要給與一些分析屬性。

比如一張報表隻能展現全國的項目銷售額、項目回款額、項目進展進度,但假若發現某個月的資料極其低迷,想要分析原因,可以通過對地域、項目産品等次元進行下鑽分析,分析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讓上司狂誇,讓業務目瞪口呆的報表,竟然是這樣?

這一塊finereport有很強大分析鑽取功能。

是以,總結來講,就是

① 對展現什麼資料名額思路要清晰

② 可視化要圍繞分析走

③ 巧用動态報表

3、思考:報表最終如何為業務服務?

最後再扯些深度的。

給誰做報表就要站在誰的立場來考慮。報表是維持公司正常生産營運的一部分,上司關注企業發展,需要業績的報表,分析師關注問題,需要從報表發現異動,财務人員關注收入和利潤,需要從報表入賬。

還有一個建議,報表要規整和自動化。就比如我這次的項目周報表,每個報表要花費兩個人人天,但我可以通過finereport的參數設定,定制排程,将這一類型的報表收斂成一個模闆,每次隻要選擇時間導出即可,52份報表我隻要做一個查詢模闆,so easy!要知道,做同一個業務,由于企業不同的人,不同場景,不同了解,不同角度,都會提出針對一個業務的不同報表,你不能總是忙于新增報表,而應盡量在原有基礎上去擴充。有些時候,即使是不同的業務,假如類型相同,名額相同,也可以僅作一張報表,不同的業務作為次元即可。

作為表哥,我們不能僅限于做成一張報表,而應緻力于思考做好一個平台,做好一張報表,讓報表更快速,更準确、更簡潔始終是我們表哥追求的目标。

綜上,能直覺的展現業務核心資料,用合理的可視化來展現,并能借助報表來從中發現業務問題,且規整自動化,我想這大概就是大部分人想要看到的報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