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政微觀察丨跟着總書記學調查研究·求“深”

作者:奮進東光鎮
時政微觀察丨跟着總書記學調查研究·求“深”
時政微觀察丨跟着總書記學調查研究·求“深”

20多年前,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來到南平市光澤縣調研。在與江西省緊鄰的止馬鎮杉關村,習近平與幾位農民聊了起來。

聊了半晌,鄉親們才知道眼前的人是習近平。

“我們這裡不通有線電視,用小鍋蓋收台,因為靠近江西,平時新聞裡看到的都是江西的省長,就是沒見過我們自己的省長!”

習近平和大家都笑了。

農民又舉例說,因為兩省邊界地區長途電話不通,要到鄰近的江西郵局打長途電話到省内,省内長途變成了省際長途,既多花錢又不友善。

這次調研之後,有線電視和長途電話很快就覆寫到靠近福建省邊界的偏遠地區。

調查研究“五字訣”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深”。如何往“深”裡去?

看得深——“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幹部群衆表揚和批評都要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

聽得深——“要用好交換、比較、反複的方法,重視聽取各方面意見包括少數人的意見、反對的意見”。

想得深——“經過多次‘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進行的思考、作出的決策才能符合實際”。

從地方到中央一路走來,重視調查研究、奔着求“深”去,習近平一以貫之。

01、不隻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後院和角落”

2004年3月的一個下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坐上了嘉興101路公共汽車,調研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在車上,習近平和售票員金利君聊天,問起這路公共汽車的變化。

“現在不管是城裡、農村,公共汽車都由公交公司統一營運。座位多了,車裡也寬敞了,沿線有固定的停靠站點,還有規範的發車時間,乘客滿意多了。特别是沿線的農民,進趟城比以前友善很多哩。”小金很自豪。

下車後,習近平又走到附近村民中間,問大家現在進城方不友善。

調研過程中,有村民反映,餘新鎮乍嘉蘇高速公路接口處人來車往,希望能安裝交通紅綠燈。習近平當即要求有關部門解決。

從公共汽車售票員、多位村民再到政府從業人員,習近平帶着問題而來,看得仔細、問得深入。

調研中,習近平一般不打招呼、不讓人家事先準備,而是直接下鄉、下廠、入戶,在他看來,要同群衆身挨身坐、心貼心聊才能聽得到他們的真實想法。

時政微觀察丨跟着總書記學調查研究·求“深”

△2012年12月30日,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唐榮斌老人一家。

調查研究求“深”,不能隻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後院和角落”。

在一次全國兩會“下團組”時,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難免樂觀,感覺指日可待,就會作出錯誤決策。不要文過飾非,不要因為我們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在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沿着彎曲狹窄的通道走進北京雨兒胡同的大雜院,聽取老街坊對老城區改造的想法;來到大涼山深處的土坯房,同鄉親們展開“火塘對話”謀劃精準脫貧之策;在貴陽一社群便民服務大廳,翻看群衆工作來訪台賬,仔細詢問“居民們平時都反映哪些問題比較多?”

隻有“深”下去,才能将真實的情況“撈”上來。

02、深入群衆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

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百姓,不僅能看到問題,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983年夏收後的一天,在河北正定縣委工作的習近平騎車來到永安公社三角村村外,十來個人正在鋤草、間苗。看到地頭還放着幾把鋤頭,習近平就拿起鋤頭下了地。

幹完了活,習近平站起身擦了把汗,跟生産隊長說明了來意:“隊長,我們是來向大家征求意見的,趁着歇晌咱們一起開個會吧。”

習近平先和大家唠家常,還讓大家談談正定縣将來怎樣發展才好。

大夥兒七嘴八舌,“三角村離縣城很近,種點經濟作物供給縣城,不是更好嗎?”聽到大家的建議,習近平當場表态:“這個問題我們會認真研究。”

不久,多種經營就有計劃地在正定全面鋪開了。

時政微觀察丨跟着總書記學調查研究·求“深”

△今年4月11日,在廣東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荔枝種植園,習近平總書記同現場技術人員親切交流。

群衆作為面對問題、備受問題困擾的當事人,對這些問題了解最多、體會最深,也往往對破解問題有着獨到見解和認識。

好措施、好辦法哪裡來?答案就是從群衆中來。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問計于民。農民工、快遞員、鄉村教師、餐館店主、貨車司機等都被請進會場。會上的一段話,令大家深受感動——

“大家都處在改革發展和生産一線,參與經濟社會生活最直接,同群衆聯系最經常,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見效感覺最真切,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更加貼近基層實際、反映群衆心聲。”

近期在廣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召開了一場别開生面的“調研會”。參加調研的有戰略科學家、企業家、科技人員、大國工匠,還有外資企業代表……大家踴躍發言,習近平總書記凝神傾聽。他指出:“經濟要持續發展,不要大起大落。這裡面很重要的就是科技、教育、人才。”

調查研究求“深”,就要真正發現群衆面臨的問題,反映群衆的意見呼聲,總結群衆創造的經驗,才能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

03、既不能刻舟求劍,也不能照抄照搬

1930年,毛澤東寫《尋烏調查》期間,把當地各類物産産量、價格,各行業人員數量、比例等,都弄得一清二楚。10多年後,毛澤東回憶說:“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

2011年11月,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上,習近平提到毛澤東尋烏調查的事例:“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

解答中國的現實問題,就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2020年3月,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甯波考察複工複産。

在舟山港調研港口運轉情況,走進模具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了解生産狀況……通過深入調研,總書記發現,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發生局部斷裂,直接影響到大陸國内經濟循環。當地不少企業需要的國外原材料進不來、海外人員來不了、貨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産。

“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

回京後不久,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單獨成章。

時政微觀察丨跟着總書記學調查研究·求“深”

△今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滄州市黃骅港煤炭港區碼頭考察。

真實的情況、深層次的問題,有時會被表象所掩蓋,隻有“深”下去,才能發現新問題,才能探尋到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好辦法。

今年3月底,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抓好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深入群衆”。

調查研究如何真正做到“深”,最關鍵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入百姓,将心比心、用情換情。

“我調研了一些地方,看了聽了不少情況,很有啟發和收獲。每到群衆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麼困難,父老鄉親的話我都記在心裡。”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道出了深入調查研究的“根之所在”。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網信中國”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