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作者:吳怼怼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作者|斯維奇 麥可可

監制|吳怼怼

2018年前後,被大牌商業香主導的市場開始被小衆香水撕開一道口子。

香氛香水賽道變得前所未有的火熱。盡管大牌香水的光環依舊閃耀,但小衆香水已經開始搶奪注意力。

國産香水品牌在此過程中表現尤為明顯。觀夏擁抱紅杉中國,聞獻則握住了歐萊雅伸去的橄榄枝。

他們甚至一改上一代國産香水品牌打下的平價印象,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國産品牌價格天花闆。

需要每周四蹲點搶購的觀夏,價格500元起步,而30ml的聞獻,定價980-1800元不等,最便宜的,算下來也要32元/ml。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賽道中跑出來的高端國産香水,多少和「東方」有點淵源。從AROMAG以「松煙黛墨」喚起東方記憶,到觀夏「昆侖煮雪」展現東方審美,對中國味、對東方文化的審美和講述,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01

國外大牌并非沒講過東方故事

作為香水九大香型中的一種,東方調是香水界中最具異國風情的香調。

它起源于西方對東方的刻闆印象和想象,大航海時代伊始,各種新奇獨特的香料源源不斷自東方運來。這裡的「東方」,從印度與中東地區,逐漸延伸到緬甸、中國、日本。

也恰好,這些東方國家自古盛産香料,在辛香料、檀香、尤其樹脂、香脂類的香料使用上很是權威。是以。東方調香水通常包含香草、琥珀、各類樹脂、動物香、肉桂、丁香等。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于是,關于東方的味道,自此開始被西方銘記。

被認為是首個東方香調的現代香水 Shalimar,是嬌蘭在 1925 年推出的作品。盡管坊間傳聞為「一千零一夜」,但能否代表東方,争議也同樣存在。

畢竟這個梵語裡被稱為「愛之居所」的詞彙,承載了一個來自印度的愛情故事,聞起來也稍有辛辣,這還不能完全打動中國的用香人。

等到寶格麗前後推出大吉嶺茶和白茶時,香味是好聞的,但故事仍然是印度的。中國的用香曆史沒有印度辛辣濃烈,一個精準錨定中國味的香水還沒有誕生。

此後阿瑪尼做出蘇州牡丹,吆喝聲是足了,但評價卻也兩級。

一個地位堪比國花的牡丹,此名一出,時空就自然回溯到盛唐的繁華。無論京城長安還是東都洛陽,牡丹的氣味理應是熱烈的,這才壓得住端莊、大氣之味。但這瓶蘇州牡丹的氣味,調得隻剩下蘇州的雨霧煙青。

牡丹到處有,何必是蘇州。姑蘇小城的靈動和靜谧,與熱烈繁盛的牡丹自是不同。西方印象裡的東方香,和東方人自己了解的東方香,差異自是不少,功課做得不足,這香氣,還是難打動人。

唯有Jean-Claude Ellena的李先生的花園,退休之前的驚豔之作,在很多用香人心中賺足了口碑。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圖源@愛馬仕香水)

柑橘、白花、竹、水,香氣簡單而不輾轉,有一種留白的美感,仿佛淡雅、克制,内斂的文人靜靜地侍弄花草的小小院子,而你穿梭其中,邊漫步邊冥想,一切都如此舒展,舒展到氣味逐漸消散。

02

國産香水如何講好故事

直到這一批國産香水開始進入大衆視野,大量清新、恬淡的中國風香水出現,立足于中國本土的芬芳故事才開始被完整、詳細地講述。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此前已經突圍的一批國産香水品牌中,大多是點對點的情感記憶。比如氣味圖書館有出名的「涼白開」,曾在2018年雙十一創下銷量40萬瓶的奇迹,并推動了品牌的在個護、洗護産品上衍生。

和野獸青年的「綠豆沙」承載童年夏季的清涼一樣,「涼白開」承載了一代中國家庭用鋁壺燒水的記憶,沿着這條路,氣味圖書館此後推出的大白兔聯名、姜絲可樂等,市場反響都很不錯。

以一個具體氣味、某個特殊場景,撬動的情感記憶和聯結,或許能制造大爆單品,但卻很難講述一個完整的品牌故事。當然,在2018年左右的國産香水初創期,這種思路是沒錯的,至少銷量先上去,品牌先活下來。

但走到如今,這種相對單一的情感落點和故事講述,也許就沒法打動現在的香水消費者了。

從「賣貨活下來」到「講故事做品牌」的階段,國産香水已經在探索了。

觀夏和聞獻是兩個代表案例。某種程度上,他們算是通過講故事,傳遞品牌情感表達,繼而達成品牌溢價的極佳樣本。

創始團隊是否擁有做内容的經驗,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香水品牌叙事表達的能力。

聞獻的創始人孟昭然曾在法國學習攝影,回國從事公關服務奢侈品和快消品牌,并于2018年至2019年期間,和潮流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在中國市場合作呈現了創意藝術甜品品牌Nudake。

而觀夏的聯合創始人沈黎,曾經是《時尚芭莎》的編輯。在上海湖南路111号的别墅裡,二樓展廳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就是觀夏那本大開頁雜志。這是一個品牌集大成的内容輸出和觀點表達。

沿用雜志時代做内容的思路,主理人會在觀夏的公衆号裡向大衆講述自己在調香過程中的故事,在《1095天的調香》這封信裡,有「昆侖煮雪」曆經百次的涅槃重生,有「裸」的一見傾心,有「閑」的曆時兩年,還有「27号書店」的遙遙無期。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圖源@觀夏微信公衆号)

甚至,這些文字和内容已經拓展到東方人文曆史的追溯,和生活方式的表達。在福建,白瓷窯火穿越了400年的時光,從刺桐一直燃到泉州。主理人寫道——

「關于白瓷的詩歌不多,但我們希望以器物和香氣,為這些匠人與技藝寫詩」。

和觀夏一樣,聞獻的故事講述也充滿了想象力,至少在空間上,奪人心魄。

品牌以不同的空間器型或對于體驗店進行命名,廟、壇、窖,塑造肅穆沉靜,诠釋品牌中式的禅酷美學。連香氣顧問的衣着,也取僧袍缦衣肅穆莊嚴的意涵,以通體黑色與利落剪裁打造風格,仿若都市僧侶,裹衣穿香,行走服務于聞獻門店「廟宇」靈感空間。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圖源@CBO化妝品财經線上)

03

隻會講故事還不夠

随着中國香水消費者的成熟,一個僅僅會講故事的國産香水品牌,恐怕還不能讓消費者完全買單。中國味除了要有宏大無限的想象,也要有具象清晰的表達。

在聞獻的門店試香紙上,每一款香水的調香師與香料都會被書寫。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們大多都有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中國調」的原料。

除了栀子花、當歸、艾草、生姜、高粱等等,第三季不省人事的「無妄之境」就是以白酒為靈感的作品。

這些關于中國調的關鍵元素,才是這場東方故事走向高潮的關鍵。

長期以來,四大香精公司,奇華頓、芬美意、德之馨、國際香精香料(IFF),(羅伯特也計算進來是五大)占據了全球七成的市場,小的香氛公司把自己的需求描述給上遊,香精公司的調香師将符合描述的作品一一展示。

有人是這麼評價的,香氛公司從中挑選合适的氣味,貼上一個中國名字,編織一個漂亮故事,就是一款國産香水了。

這或許有些誇張,但也代表一部分行業現象。隻要想做國産香水,就必然繞不開與這些香精公司打交道。

以觀夏為例,其長期與奇華頓合作,三重茶香水的調香師是奇華頓的Jerome Epinette,他也是沙龍香中鼎鼎有名的Byredo無人區玫瑰與歐珑無極烏龍的調香師。

聞獻和幾家香精公司都有過合作。第一季人無完人與奇華頓合作,第二季人面獸心六款香水都是芬美意的Ane Ayo的作品,第三季以酒為主題的不省人事系列又換回了奇華頓。

以其情人節推出的禮盒中,初熟之物(NAIVE)這款香水為例,這是奇華頓的Yann Vasnier操刀的作品。這位調香師名下還有TOM FORD 的落木飛霞 ,祖瑪珑英國橡木與榛果等。

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提過,中國香水行業人才培養還處于基礎階段。截至2020年年底,全中國隻有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設「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但該專業每年僅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會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

講「東方故事」,國産香水或許更擅長

一方面有産學研的問題,剛畢業的專業學生距離真正的調香師還有不小差距,一方面是調香師的培養接近師徒制,且調香師花期很長,與其聘用眼高手低不能即刻上手幹活兒的應屆生,不如尋找業界盛名經驗老道的調香師來負責。

是以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基本會加入大牌香水隊伍,或被香精公司收納。比如聞獻的幾款香水,就是近年來加入奇華頓的國人調香師陳詩思(Popeye Chan)與餘光偏(Richard Yu)的手筆。

當觀夏擁抱紅杉中國,聞獻被歐萊雅收入囊中後,一個明顯的信号是,國際美妝巨頭已經開始築起防範的城牆,雖然他們帶着積極認可的姿态。

高端國産香水能走多遠,取決于諸如觀夏和聞獻,有沒有源源不斷的後繼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