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群思維:誰為微信公衆賬号負責?

       最近參加了一個行業間的高峰論壇,期中名片上當然不乏二維碼的身影。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無數人掃描二維碼發現是個公司公衆賬号後,毫不猶豫的退出了,繼而說:“我掃一下你的微信二維碼吧!我隻加個人~“十有八九都是這種情形,筆者不禁在想,那這個二維碼印在名片上面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微信公衆賬号剛興起之時,也許這種新穎的模式會讓大家樂意掃描關注下。而随着微信公衆賬号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資訊内容也變得同質化,人們肯定是屏蔽所有沒必要的資訊幹擾。在資訊如此對稱的時代,你一個公司發出的新聞遠沒有你想象中的重要。那麼,誰給你的使用者選擇關注的理由?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并不是說你接入到網際網路就能實作轉型,關鍵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隻有真正了解了網際網路,你才能在這個時代遊刃有餘。

     不可否認,微信公衆賬号是建立使用者與企業良好溝通機制的橋梁。有了它,企業更友善傳播自己的觀念與動态,是一大樂事。可是網際網路時代賦予了使用者無限大的權利,使用者不再聽由你的教導,如果你沒有讓他感覺到“爽“,也許他就主動把你KO了。使用者聽你的,必然是你具有特别的價值,而不是像現行的公衆号滿世界的拼文章,到了使用者閱聽人手機裡,很容易就出現了雷同的資訊。像我這樣的,閑來無事就開始篩選公衆賬号,決不允許太多無價值公衆号出現在我的視線。

      說到底,微信圈構築的是強關系間的社交圈,在這裡信任感更多。那麼,公衆賬号一定也要是成為使用者的“強關系“之一,成為一個具有明顯标簽的社群。這樣才跟微信的開發定義和諧,進而有長久的發展空間。社群,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同一的價值觀,在這個區域生活具有強烈的歸屬感。你的品牌代表了什麼?你的品牌主張又是什麼?比如小米構築的社群中,它圈住的就是“為手機發燒的發燒友”,無論你是否現在需要換是手機,隻要你熱衷于電子産品,沒有理由不加入到這個群體中。回到今天的活動現場,如果你的組織公衆賬号有很鮮明的情感定位,比如“商企強關系建構者”等等,相信使用者不會一看到介紹就馬上退出。要知道能來參會的人,基本都是有相關關聯的企業。如果這種有關聯的使用者你都無法把握,那怎麼去發展其他使用者?據京東資料統計,他們開發一個客戶成交,需要的成本高于200。客戶開發的成本不斷增加,導緻企業應将注意力放于現有資源的維護上。

        不過,置之不理,找不到精準掃描理由已經成為了目前公衆賬号營運所陷入的困境中。微信内容不管做的再好,都得從使用者關注開始。如何誘導越來越精明的使用者關注并持續關注公衆賬号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大難題。也難怪雲來公司開發出輕APP,不通過關注公衆賬号,不下載下傳任何安裝包,掃描二維碼即可以直接進入内容頁面,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更人性化的互動模式,很自然就将使用者帶入場景中,與品牌産生共鳴。相比于複雜過程關注的公衆号,這種表現形式簡直是帥呆了~直接表達需求,你需要什麼,我馬上給你什麼,并完全超出預期。極速連接配接、去中介化、使用者體驗,這不正是網際網路思維的完美展現嗎?

      筆者曾經與資深網際網路專家,雲來公司創始人谌鵬飛有過一段對話,其中他提到了社群經濟:(以社群成就無需細分的定位、無需廣告的營銷),他指出了社群思維對使用者和對企業分别有什麼樣的影響,今天就給大家羅列出來:

      對于使用者:興趣比歸屬更重要。使用者更加相信的是“實在”的推薦,朋友的好評遠勝過鋪天蓋地的廣告。而連接配接的便捷性,讓使用者更容易選擇其他使用者好評的産品;

       對于企業:社群比細分更重要。随着消費者态度資料的可獲得性越來越高,基于生活形态的市場細分方法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在社交網絡時代,以企業為視角的高傲的消費者細分定位,已經趕不上市場更新的速度了。唯有主動地建構和培育使用者社群,才有可能赢得成功。

      微信公衆賬号隻是網際網路工具之一,知道與會用工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在《舌尖2》的心傳中,我們知道并不是每個大師的門生都能學得師傅的精髓,這需要師傅長期的言傳身教。那麼網際網路的精髓也不是用用工具就能學會的,必須真正的轉換思維,重新思考這個時代。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u/1463193/blog/27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