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也有怕死的時候,晚年一心想尋找延年益壽的秘方。

恰好此時,全真教道士丘處機西行萬裡,前來拜見。之前,成吉思汗的“私人醫生”劉仲祿曾進言,丘真人300歲了,知道長生不老的秘術。

成吉思汗相信這傳聞,一見丘處機便問:“真人遠道而來,給我帶了什麼長生之藥呀?”

丘處機回答道:“有衛生之道,無長生之藥。”他懇請成吉思汗征戰時不要再大肆屠殺,說治國之方要以敬天愛民為本,長生之道則以清心寡欲為要。

成吉思汗一聽,覺得有道理,對丘處機很是欣賞,稱他為“神仙”,并對左右近臣說:“丘神仙說的養生之道,我牢記在心,你們不許向外人洩密啊!”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畫像。圖源/網絡

與丘處機會面的5年後,1227年夏,66歲的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時離奇去世。

成吉思汗因何而死,葬于何地,成了千古之謎。《蒙古秘史》、《史集》、《元史》等多種文獻留下了不同的記載。

有人說,成吉思汗墜馬受傷,病重而死,有人說他被美麗的西夏王妃刺殺,有人說他是中箭陣亡,有人說他是中毒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雷電擊中身亡。世人想要破解成吉思汗的死因,但成吉思汗去世之後,其陵墓的下落也湮沒在曆史長河中。

這位震動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留下了一個謎團。

 1

鐵木真的人生,是浴血奮戰的一生。他統一了蒙古各部,曆經二十餘個春秋,發動對金、西夏、花剌子模等地區的戰争,将鐵蹄的蹤迹從蒙古草原向南延伸到了黃河岸邊,向西直至裡海、鹹海以北。

他使“成吉思汗”這個稱号,成為了恐怖與征服的代名詞,如史書中所說,“王钺一揮,伏屍萬裡”。

而說到成吉思汗之死,要從他與西夏的最後一戰說起。

西夏是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政權,占據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等軍事要地,“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與蒙古有不少過節。

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高原後,五次發兵攻打西夏,每一次都大勝而歸,把西夏打服了。西夏吓得連連求饒,表面上給蒙古當小弟,暗地裡卻企圖勾結漠北各部及金朝對抗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南宋時期全圖(1208年)。圖源/中國曆史地圖集

當成吉思汗調集軍隊西征花剌子模(位于中亞西部),要求西夏增援時,小弟不聽話了。

那一次,蒙古使者到了西夏,西夏大臣阿沙敢不搶先說:“你們兵力不足,怎麼敢稱大汗?”說罷就把蒙古使者打發走了,拒絕給成吉思汗“打工”。

成吉思汗對此十分惱怒,西征回來後一直惦記着這件事。

1226年,成吉思汗決定親率蒙古大軍讨伐西夏,并事先派出使者向西夏宣戰。

蒙古使者代表成吉思汗,質問西夏獻宗李德旺說:“你以前說西夏人願做我的右手。我西征時派遣使者讓你發兵從征,你卻沒有履行諾言,還惡意挖苦我們。現在我征服了花剌子模,要來找你算賬了!”

老實人李德旺一臉無辜地說:“我沒有說過譏笑你們的話啊!”

這時,又是那個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跳出來挑釁說:“是我說的!你們仗着有能征善戰的軍隊就想來侵略我們。我們有賀蘭山的營地,有很多帳房和駱駝,你們就來交戰吧!想要金銀、綢緞和珠寶,有種就到西夏來拿!”

老實說,看到這裡都不禁讓人懷疑,這個阿沙敢不是不是間諜,故意來搞事情。

蒙古與西夏就此開戰。

對于蒙古騎兵來說,這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戰争,征戰多年的他們根本不把西夏軍放在眼裡,轉眼間就攻占了河西走廊諸州,還把夏獻宗李德旺給活活吓死了。

1227年,西夏的皇位傳到了李德旺之侄李睍[xiàn]手中,是為夏末帝。

李睍即位後,西夏陷入蒙古軍東西兩路的鉗形攻勢。為了救援靈州(今甯夏靈武),十萬西夏軍在黃河冰面上與蒙古大軍展開決戰。

年邁的成吉思汗親自站在冰面上,下令弓箭手射向西夏軍的腿腳,隻見西夏士兵應聲而倒,死傷慘重。

史料記載,這場戰争中,西夏軍的死亡人數是蒙古軍的十倍。

不久後,西夏的靈州、臨洮(今甘肅臨洮)、西甯(今青海西甯)等重鎮接連失守。都城中興府(今甯夏銀川)被蒙古軍包圍半年之久,幾乎糧盡,又遭遇強烈地震,宮室、房屋大部分倒塌,城中軍民也大都患病。

李睍眼見大勢已去,遣使向成吉思汗獻城投降,但以“備貢物,遷民戶”為理由,請求允許一個月時間的寬限,意思是,您别急,我們先給您準備好勝利禮物,把群眾安頓好。

這個由李元昊建立的西北政權,至此走向滅亡的邊緣。

然而,當年七月,在西夏正式投降前夕,退居六盤山下清水縣行宮避暑的成吉思汗溘然長逝。他沒有親眼看到西夏投降的那一天,那是他此生征服的最後一個地方。

按照《史集》的記載,成吉思汗似乎忘記了丘處機的囑托,憤怒的他決定斬草除根,死前留下遺诏,暫秘不發喪,命部下待夏末帝出城投降後,将城内軍民全部殺光。西夏投降後,心懷憤恨的蒙古軍處死夏末帝李睍,又對西夏臣民舉起了屠刀,沖進城内大肆殺掠。

西夏在一場血腥的戰争中滅亡,而西夏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掩蓋了蒙古人送别成吉思汗的悲傷。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雕像。圖源/攝圖網

 2

成吉思汗的死看似突然,又像是某種必然的結果。

出兵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已經是一個花甲之年的老人了。

在一些史書中,成吉思汗是年老體衰,患病而死。

比如《元史》說“不豫”,這在古代指君王、尊長染病。《史集》也寫成吉思汗此次征戰時,“疾病纏身”、“已病了”,而《黃金史綱》也有他“患重病”的記載。

在這些史書的記載中,成吉思汗似乎早已感覺到,自己即将油盡燈枯。

他派人召來最信任的兩個兒子窩闊台、托雷,對他們說:“我的孩兒啊,我的死期已近。在長生天的保佑下,我為你們打下了遼闊廣大的疆土……現在,我對你們立下如下遺言:你們要想過富足滿意的生活,享受執掌大權的快樂,就必須齊心協力對抗敵人,尊崇朋友。”

随後,他以蒙古民間流傳的“一頭蛇與多頭蛇”寓言,告誡兒子們要精誠團結,并命諸子、諸将擁戴窩闊台為其繼承人。

這個寓言是成吉思汗生前常講的故事:一個酷寒的夜晚,多頭蛇為了禦寒,幾個頭争先恐後爬進洞去,結果因互相争奪,都沒能爬進去,凍死在外面;而一個頭的蛇卻很快爬進洞裡,抵禦了嚴寒。

成吉思汗前半生流離失所,遭遇親人離散、兄弟背叛,是以希望兒女們注重家庭親情,不要互相争鬥。成吉思汗死後,黃金家族與蒙古帝國卻逐漸走向分裂,不過,他已經看不到這些身後事了。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窩闊台,成吉思汗第三子,在其父死後繼承蒙古帝國,南下滅金,西征歐洲。圖源/網絡

 3

那麼,成吉思汗可能死于什麼病?

有學者認為,一些史料寫成吉思汗臨死前“心裡難過”、“惡心”,再加上他特意退至甘肅東部的六盤山下避暑,像是因為天氣酷熱、氣候不适而染上某種熱病,屬于斑疹傷寒之類。

他一個老頭子,常年征戰操勞,心力交瘁,本來就是易患病人群,當時醫療條件落後,得病後挺不住就走了。

但由于缺乏現代醫學診斷,這種說法隻能是現代人的一種推測。

《蒙古秘史》則認為,成吉思汗的病逝,與此前墜馬受傷有關。

這部史書記載,1226年冬,也就是去世的半年前,成吉思汗騎着一匹青豹花馬出去打獵。走到半路上,許多野馬跑過,青豹花馬受驚,成吉思汗墜下馬來,受了重傷,在附近駐營休養。

此時,蒙古使者回來,西夏大臣阿沙敢不出言不遜的事傳到成吉思汗耳中,還在養傷的他氣壞了,說:“我就是死了,也不能容忍他們說這樣的大話!”遂抱病出征,決心率領蒙古大軍踏平西夏,但不曾想,自己的身體先支撐不住了。

墜馬病重一說,容易讓人想起,此前丘處機對成吉思汗的一次谏言。

當初,與丘處機見面不久後,成吉思汗在山上追獵一頭大野豬,騎乘的馬匹突然失控,他一時沒坐穩,摔下馬來。野豬看到這場面驚呆了,在一旁不敢撲過來。近侍們拍馬趕到,扶成吉思汗上馬,回到禦帳,幸而有驚無險。

那時,丘處機還沒啟程回中原。他聽說後,闖進帳中對成吉思汗說:“上天之道是好生惡殺,如今您聖壽已高,應該少出去打獵。墜下馬來,是上天的警告;野豬不敢撲過來,那是老天在護佑您。”

成吉思汗聽了連連點頭,說:“丘神仙的話,我牢記在心。”此後兩個月,成吉思汗不再出獵,但不久後好了傷疤忘了疼。

史籍中記載的兩次墜馬,仿佛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宿命感。

 4

對于成吉思汗這樣的大人物,僅僅是自然病死的說法,肯定無法滿足世人八卦的心。

于是,在各類史書中,成吉思汗有了各種各樣獵奇的死因。

《蒙古源流》記載,成吉思汗在最後一次征讨西夏的戰争中,俘虜了年輕貌美的西夏王妃古兒别勒隻·豁阿。

成吉思汗被她迷住了,犯了 “男人都會犯的錯”,當即将西夏王妃納入後宮。據說,在侍寝的當夜,西夏王妃不堪受辱,更放不下國仇家恨,乘着成吉思汗正在興頭的時候,重傷了他的下體。一說是咬傷。

西夏王妃為西夏人報了仇,自知無路可逃,跳入黃河自盡,香消玉殒。這一夜後,成吉思汗傷重不治。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與曆史上很多帝王一樣,成吉思汗也有一些風流史。圖源/影視劇照

不止一種史料認為成吉思汗死于西夏人之手。

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馬可·波羅就說,他聽聞當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重鎮太津(古要塞)時膝部中了一箭,而西夏士兵在箭上塗了毒,沒過多久,箭毒攻心,把成吉思汗給帶走了。

支援這一觀點的人可以幫成吉思汗腦補一句台詞:“我以前也是個征服者,直到我的膝蓋中了一箭。”

另一種吊詭的說法是,夏末帝給成吉思汗下了詛咒。

在這個故事中,夏末帝李睍出城投降時,成吉思汗還未去世。

成吉思汗下令将夏末帝抓起來處死。

在意識到自己即将殒命時,李睍悲憤地對成吉思汗說:“你殺我時,如果我流出的血是乳白色,我死去三日之後,你也會死。”

成吉思汗聽到這句話後哈哈大笑,說人傷口流出的血不可能是白色的。

沒想到,當劊子手看下李睍的頭顱時,乳白色的血液從他的傷口流出。成吉思汗心理受到暴擊,自感氣數将盡,三天後病重離世,并留下對西夏進行屠城的遺言。

這一說法就有點兒靈異故事的感覺了。

以上幾種說法,似乎也可以解釋,蒙古人為何會在勝利後對西夏人展開殘酷報複。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陵。圖源/圖蟲創意

還有個離奇的說法是,成吉思汗是被雷劈死的。

這個故事出自出使蒙古的歐洲傳教士加賓尼,他比馬可·波羅早了30年來華,那時距離成吉思汗去世也才十幾年。加賓尼到達蒙古高原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另外,蒙古人很迷信,相信上天以雷電警告世人的說法。

加賓尼記載了當時草原牧民流傳的故事:“在他(鐵木真)完成了他的指令和法令以後,他就被雷電所擊斃。” (《出使蒙古紀》)

在這部文獻中,成吉思汗是誤入草原雷區,被雷電擊中而亡。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雕像。圖源/圖蟲創意

 5

當後世對成吉思汗的死因進行五花八門的解讀時,會發現他們連成吉思汗的陵墓都找不到了。

史載,1227年,蒙古人滅掉西夏後,開始護送成吉思汗的靈柩傳回蒙古高原。一路上,送葬隊伍會将每一個遇到的人畜殺死,這是一種殉葬方式,也確定外人不會知道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

按照蒙古的習俗,成吉思汗的靈柩被實行“密葬”,葬在一個人煙稀少的風水寶地,“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不立碑,不立廟,參與安葬的工匠與士兵也都被處死。

下葬後,地上逐漸長滿青草樹木,掩埋了一切痕迹。從此,無人可知曉其葬地所在。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北元時期,蒙古帝王的陵墓幾乎都成了謎。

史書隻說,成吉思汗生前為自己選擇的葬地叫“起辇谷”。

蒙古高原有一座肯特山,是克魯倫河、鄂嫩河、圖拉河等草原河流的發源地。

《史集》記載,成吉思汗常于夏冬時節在肯特山打獵。有一次,他來到了其中一處山谷,那裡風景秀麗,唯獨長了一棵孤單的大樹。成吉思汗在此散步、獨坐,消磨了一段時光,然後對近侍們說:“這個地方,就作為我的葬地吧!”

此處山谷,就是“起辇谷”,其所在地至今衆說紛纭。

有些人猜測,那裡或許藏有蒙古征服者從各地搜刮來的大量珍寶。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圖源/攝圖網

今内蒙古鄂爾多斯也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一般認為,這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成吉思汗去世的時間正當盛夏,如果那時沒有采取适當的防腐措施,運到肯特山一帶屍體早已腐爛,這不符合薩滿教魂歸天地的習俗。有學者認為,成吉思汗的真身并沒有葬在肯特山。

相傳,成吉思汗去世時,蒙古人按照習俗,取來一根白色駱駝頭上的絨毛,吸收他最後一口氣,然後放在銀制盒子中供奉起來,這是靈魂的象征。當時的蒙古人崇拜薩滿教,而薩滿教認為,人的肉體來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不需要鋪張浪費的厚葬。

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出土的一則蒙文史料說,所謂的成吉思汗陵實際上隻是安葬成吉思汗的衣冠寶劍等遺物,而成吉思汗本人的身體早已擇時、擇地“天葬”。是以,多少年來,無數人尋找成吉思汗真身的埋葬之地,都以失敗告終。

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還有一群特殊的守陵人——達爾扈特人。近800年來,他們世世代代守衛成吉思汗的遺物,守護殿内聖燈長明,數百年如一日地祭祀,從未離開。如今,達爾扈特人人口已近 5000 人。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成吉思汗陵。圖源/攝圖網

 6

1227年,成吉思汗在曆史迷霧中逝世,而蒙古人的征服還在繼續。

臨終之際,成吉思汗為兒子們口授了南下攻金的方案:

“金朝的精兵鎮守在潼關,這裡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很快攻破。如果與他們的老對手宋人聯合,可借道而行,中路繞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直驅汴京。金廷危急,必然會從潼關調兵,但他們以數萬之衆,千裡赴援,即便趕到也已人馬疲乏,可一舉擊潰。”

七年後,蒙古與南宋聯合,滅了金朝。

此時,蒙古大軍正在歐亞大陸上縱橫馳騁。

成吉思汗暴斃之謎

▲西方人繪制的成吉思汗與諸子。圖源/網絡

1235年,蒙古人發動“長子西征”,由術赤之子拔都、窩闊台長子貴由和拖雷長子蒙哥領銜,将蒙古帝國的戰線向西推移,直至歐洲,先後擊敗了保加爾人、欽察人和斯拉夫人。

拔都在西征之後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欽察)汗國,統治東歐的大片地區,整個歐洲都為之震蕩,将蒙古人稱為“上帝之鞭”。

1251年,蒙古帝國在蒙哥汗的号令下,發動又一次大規模西征,統帥為蒙哥之弟旭烈兀。

旭烈兀率軍摧毀了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統治的阿拉穆特,消滅了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叙利亞的阿尤布王朝,建立起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利汗國,統治西亞。

1279年,悲慘壯烈的崖山海戰,為曆時半個世紀的宋蒙戰争畫下句号。

史書記載,成吉思汗生前說過:“我死之後,一個強有力的名字将在這個世界上繼續流傳。”

盡管成吉思汗之死成了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無論是亞洲人,還是歐洲人,在若幹年後仍會想起,曾經被蒙古人征服的恐懼。

參考文獻:

[明] 宋濂等:《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

(美)傑克·威澤弗德:《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出版社,2009年

(法)勒内·格魯塞:《成吉思汗傳》,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

餘大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記與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姚大力:《“天馬”南牧 : 元朝的社會與文化》,廣東人民出版社,2021

樊保良:《為成吉思汗之死問題說幾句話》,《敦煌學輯刊》 2007年第03期

溫海清:《成吉思汗滅金“遺言”問題及相關史事新論——文獻、文本與曆史》,《史林》202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