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1954年,日夫科夫開始上司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随後保加利亞接連進行了三場改革,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日夫科夫本人的個人崇拜之風也愈演愈烈,加之20世紀末的東歐劇變,整個紅色保加利亞迎來了危機與轉折,就這樣,今天的保加利亞共和國就在一場場政治動蕩中誕生了......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80年代改革與成就

1978—1981年,保加利亞共産黨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實行新經濟體制,對計劃工作、經濟活動、價格條例、工資制度、财政金融體制、教育體制等進行修改和調整。就是在這時,保加利亞農業領域開始推行承包制。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學者将這段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措施和規章條例稱為“新經濟方法"。它的主要原則如下:經濟組織始終實行經濟核算和完全的自負盈虧;靈活地運用價格、利潤、信貸、稅收、合同、外彙等經濟杠杆;加強計劃工作中的民主原則,把集中和民主更好地結合起來;根據勞動數量和品質領取個人的收入。

1981年10月,保加利亞上司人在講話中再度強調:國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正在接近和融合,并提出國家是社會主義财産的所有者,而在經濟組織中使用和經營這些财産的生産集體和勞動者則是社會主義财産的經營者。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這種社會主義财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理論,标志着保加利亞為發展經濟正在進行着新的重大改革!并且從80年代中期起,保加利亞逐漸改變對“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看法,開始作出新的解釋,認為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比原先預計的時間要長,并開始放棄這種提法。

凡此種種都說明此時的保加利亞上司層意識到了此前“冒進”的錯誤,并開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進。這等背景之下,促進了保加利亞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發展。

1981年3月31日一4月4日,保共召開了第十二次代表大會,讨論通過了第八個五年計劃(1981—1985年)。該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國民經濟集約化,貫徹實施新經濟措施,繼續執行滿足人民的物質、精神和社會需要的路線。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但是八五計劃剛一出台就就遇到了國内氣候惡劣和國際能源短缺的重大困難。事實上從70年代下半葉起,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原料和燃料就不斷漲價,能源異常緊張。是以八五計劃的保加利亞隻能降低發展速度,在穩中求進。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等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在經濟特别是工業增長速度方面已經是世界上較快的國家之一。并且保加利亞的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城市化過程更加明顯。而随着人們收入的增加、文化水準的提高和居住條件的改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小汽車和電話機等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

可以說保加利亞在經濟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凡此種種改變了保加利亞貧窮落後的面貌,雖然距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或東歐部分社會主義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但紅色保加利亞40年的發展速度卻是肉眼可見的。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上個世紀保加利亞街頭

1986年保共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制定了1986—1990年第九個五年計劃和到2000年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綱要。“十三大”閉幕後的政治局會議上,保共又對20 世紀末的經濟發展目标作了重大調整,提高各項名額,層層加碼,甚至提出了要使國内生産總值和社會勞動生産率翻兩番的口号。

為此保加利亞内部還進行了各部門的“盲目”合并,以全面配合新的經濟發展目标。但根據保加利亞學者的看法,80年代中期的保加利亞經濟發展潛力已枯竭:所有的生産裝置已經陳舊,科學技術水準要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落後幾十年,整個經濟發展水準和社會勞動生産率也與西方國家相差很遠,并且保加利亞的外債高達90億美元!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是以自1986年起,保加利亞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降低。科學技術較落後,人力物力資源不足,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官僚主義和行政指令以及新的個人崇拜等問題逐漸凸顯......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日夫科夫

并且保加利亞的政治體制現狀已明顯制約着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身為保加利亞上司人的日夫科夫不得不再次提出了政治改革的新設想......

日夫科夫與“七月構想”

20世紀70—80年代,保加利亞的政治體制改革主要涉及轉變黨政關系、調整和精減機構、下放權力、改革選舉制度和幹部制度、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法制等方面。但這些改革卻遠遠落後于經濟體制的改革,是以等到80年度後期,保加利亞的政治體制現狀就已明顯制約經濟體制的改革。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戈爾巴喬夫

等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上司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全面推行後,昂納克、胡薩克、日夫科夫等上司人仍處于“保守”的陣地上。迫于國内外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拿出新的改革的方案。

1987年5—6月,保加利亞上司人日夫科夫通路了中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這兩個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經濟發展的奇迹,和人民飽滿的精神面貌對他觸動很大。于是乎他決心提出自己對社會主義的"新理論",加速制定改革戰略,走上"徹底改革"的道路!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1987年7月,日夫科夫在保共中央全會的開幕詞中大膽提出了下述問題:為什麼我們宣稱社會主義是進步的社會制度,而這個制度實際上卻處于殿後的地位?為什麼我們在科技進步方面遭到失敗?為什麼盡管我們作出了承諾,卻沒有能保證人民達到高水準的生活?為什麼我們沒有創造出新的更高類型的民主?為什麼出現了腐敗現象?為什麼出現理想與現實的脫節?為什麼個人崇拜又卷土重來,其中包括對我的個人崇拜?

随後全會根據日夫科夫的報告,通過了《保加利亞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總則》,簡稱“七月構想”!該檔案對保加利亞社會主義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全面的看法,倡導實施社會主義體制的新模式。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巅峰時期的日夫科夫

換句話說“七月構想”就是試圖尋找保加利亞自己的社會主義模式,強調還政于民和"社會主義自治"原則,開始了較為認真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随後1987年8月,保加利亞國民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法律,開始大規模改組國家機關,還采納了新的區域劃分辦法,加強地方自治。

這種政治改革設想和步驟已超出了當時蘇聯和大多數東歐國家的預計,是以蘇聯的戈爾巴喬夫等人就批評日夫科夫是想成為巴爾幹半島上的小德國或小日本,想倒向西方!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戈爾巴喬夫

于是1987年10月,日夫科夫被叫到莫斯科,戈爾巴喬夫直接批評保加利亞是想搞“大躍進”和“民主化”。而日夫科夫卻申辯說他是要“重振”黨和社會主義,以“改變”和“拯救”它們。

1989年1月,保加利亞政府公布了經濟活動第56号法令,允許在任何所有制(國營、合作社、私人、混合經濟等)基礎上成立公司,開展以私有經濟為目的的活動!

表面上保加利亞開啟了政治領域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實際上"七月構想"并未觸及根本的體制問題,僅僅是改變了“形态”,絲毫沒有對所有制、執政黨和上層建築等社會制度進行徹底改革!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上司人合照,左二為日夫科夫

盡管日夫科夫想通過這些變革來推動社會自治,以增強國家的經濟活力和提高政治體制的效率,避免總體危機的爆發。但他怎麼也想不到,正是這些措施才造成了國家和經濟管理的混亂!

日夫科夫本人也指出:"不僅蘇聯上司人對七月全會構想持反對态度,而且反抗首先來自黨、國家和社會團體的官僚階層"。是以日夫科夫的改革歸根到底失敗的原因還是來得太晚、落實的太不徹底了,尚未來的及實施,就被新的改革潮流所沖翻......

反對派登台

1948年蘇聯和南斯拉夫沖突;1956年波蘭和匈牙利事件;1968年蘇聯進入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80年波蘭團結工會運動......凡此種種都給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留下了極其嚴重的創傷,使社會主義經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驗。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蘇聯進入捷克斯洛伐克事件

但真正對東歐社會主義制度構成威脅的,還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東歐各國出現的反對派組織及其活動。當然在保加利亞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反對派組織和不同政見運動,隻是出現了黨内持不同意見者。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等到20世紀 8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内部的土耳其族首先發難:要求恢複他們的阿拉伯姓名和允許他們去土耳其“觀光”和探親,由此引起了30多萬人外遷的社會動蕩。

此時保加利亞的一些大中城市還成立了"生态俱樂部",反對大型工礦企業對城市生态環境的嚴重污染。正是由于這些人的呼喚,慢慢出現了持反對立場的一些小組、獨立工會和“生态公開性”俱樂部等組織。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而在所有持不同政見者中,思想自由化知識分子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們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對日夫科夫樹立個人威信不滿的文藝界、新聞界的老黨員、老幹部,如著名詩人拉德夫斯基、畫家魯塞夫、記者托潘恰羅夫等。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拉德夫斯基詩選》

2.出于對國家和黨的事業的關心而對工作提出善意批評的學者、教授和記者,如經濟學教授波波夫,哲學教授伏爾卡諾夫,記者巴基什、塔布耶夫等。

3.一些提倡“創作自由”,甚至要求“取消黨對文藝的上司”的受資産階級自由化思潮影響較為嚴重的人,如詩人迪米特羅娃、拉林等。

4.極少數公開反對共産黨上司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人。

受80年代中期蘇聯改革與公開性的影響,和在西方大國的煽動下,上述思想自由化知識分子中的部分人,就開始更大膽地揭露社會問題和社會沖突,批評社會不良現象,并通過自己的作品、國内外報刊和新聞媒體擴大自己的影響,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1988年初,保加利亞建立了第一個持不同政見者組織:“保加利亞保衛人權獨立協會"。組織成員多是過去的政治犯,企圖借助西方國家的幹預來達到“保衛人權”的目的。

随後又出現了"維護宗教權利、良知自由和精神财富委員會"和"支援"獨立工會。1988年在魯寨市保護生态組織的帶動下,第一個真正的政治反對派組織“保加利亞支援公開性和改革俱樂部”誕生!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該俱樂部的核心是索非亞大學的一些教授和職工,該校也成為保加利亞持不同政見者活動的中心。俱樂部剛一成立就有81名創立者,當中多是老共産黨員,甚至還有一些“反法西斯老戰士”,包括日後保加利亞總統熱柳·熱列夫。

“保加利亞支援公開性和改革俱樂部”的綱領聲稱:"将完全在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礎上和範圍内工作,遵守現行法律,全力支援保共中央1987年7月全會的決議,并為實作7月全會的政治構想而奮鬥”。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是以俱樂部一開始并不反對執政的共産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隻是想通過改革活動複興社會主義。但它的綱領和活動很快就傳到了西方,這使得保加利亞當局的處境極為尴尬。為此保共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幾次開會談論和研究,想制止俱樂部的活動,但都收效甚微。

而保加利亞持不同政見者也就此分為了兩個類型:即非共産黨人(反對執政的共産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後來的民主派和反共派)和改革派共産黨人(反對日夫科夫的個人專權,主張社會民主化)。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就這樣,在黨内、外的反對派合力作用下,原本社會主義道路的保加利亞,瞬間被推到了社會劇變的風口浪尖之上,整個保加利亞國家、社會面臨着一場“換天”的風暴......

改革與危機!東歐劇變前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簡史62

那麼紅色保加利亞是如何在東歐劇變中走向終結的?日夫科夫之後又是誰在掌舵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又是怎樣一步步确立資本主義制度的?

歡迎持續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