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字元編碼【utf8,unicode,ANSI,ascii】

偶爾看到阮一峰的這篇文章,先膜拜一下人家追根問底的精神,貼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先羅嗦下,字元編碼要本着一個最起碼的觀點去了解:字元編碼是字元的二進制表示方式【字元集】和二進制的存儲方式【編碼】這兩個概念

原文: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7/10/ascii_unicode_and_utf-8.html

下面就是我的筆記,主要用來整理自己的思路。但是,我盡量試圖寫得通俗易懂,希望能對其他朋友有用。畢竟,字元編碼是計算機技術的基石,想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就必須懂得一點字元編碼的知識。

1. ASCII碼

我們知道,在計算機内部,所有的資訊最終都表示為一個二進制的字元串。每一個二進制位(bit)有0和1兩種狀态,是以八個二進制位就可以組合出256種狀态,這被稱為一個位元組(byte)。也就是說,一個位元組一共可以用來表示256種不同的狀态,每一個狀态對應一個符号,就是256個符号,從0000000到11111111。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制定了一套字元編碼,對英語字元與二進制位之間的關系,做了統一規定。這被稱為ASCII碼,一直沿用至今。

ASCII碼一共規定了128個字元的編碼,比如空格"SPACE"是32(二進制00100000),大寫的字母A是65(二進制01000001)。這128個符号(包括32個不能列印出來的控制符号),隻占用了一個位元組的後面7位,最前面的1位統一規定為0。

2、非ASCII編碼

英語用128個符号編碼就夠了,但是用來表示其他語言,128個符号是不夠的。比如,在法語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号,它就無法用ASCII碼表示。于是,一些歐洲國家就決定,利用位元組中閑置的最高位編入新的符号。比如,法語中的é的編碼為130(二進制10000010)。這樣一來,這些歐洲國家使用的編碼體系,可以表示最多256個符号。

但是,這裡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字母,是以,哪怕它們都使用256個符号的編碼方式,代表的字母卻不一樣。比如,130在法語編碼中代表了é,在希伯來語編碼中卻代表了字母Gimel (ג),在俄語編碼中又會代表另一個符号。但是不管怎樣,所有這些編碼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号是一樣的,不一樣的隻是128--255的這一段。

至于亞洲國家的文字,使用的符号就更多了,漢字就多達10萬左右。一個位元組隻能表示256種符号,肯定是不夠的,就必須使用多個位元組表達一個符号。比如,簡體中文常見的編碼方式是GB2312,使用兩個位元組表示一個漢字,是以理論上最多可以表示256x256=65536個符号。

中文編碼的問題需要專文讨論,這篇筆記不涉及。這裡隻指出,雖然都是用多個位元組表示一個符号,但是GB類的漢字編碼與後文的Unicode和UTF-8是毫無關系的。

3.Unicode

正如上一節所說,世界上存在着多種編碼方式,同一個二進制數字可以被解釋成不同的符号。是以,要想打開一個文本檔案,就必須知道它的編碼方式,否則用錯誤的編碼方式解讀,就會出現亂碼。為什麼電子郵件常常出現亂碼?就是因為發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編碼方式不一樣。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種編碼,将世界上所有的符号都納入其中。每一個符号都給予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那麼亂碼問題就會消失。這就是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這是一種所有符号的編碼。

Unicode當然是一個很大的集合,現在的規模可以容納100多萬個符号。每個符号的編碼都不一樣,比如,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語的大寫字母A,U+4E25表示漢字"嚴"。具體的符号對應表,可以查詢unicode.org,或者專門的漢字對應表。

4. Unicode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Unicode隻是一個符号集,它隻規定了符号的二進制代碼,卻沒有規定這個二進制代碼應該如何存儲。

比如,漢字"嚴"的unicode是十六進制數4E25,轉換成二進制數足足有15位(100111000100101),也就是說這個符号的表示至少需要2個位元組。表示其他更大的符号,可能需要3個位元組或者4個位元組,甚至更多。

這裡就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差別Unicode和ASCII?計算機怎麼知道三個位元組表示一個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個符号呢?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已經知道,英文字母隻用一個位元組表示就夠了,如果Unicode統一規定,每個符号用三個或四個位元組表示,那麼每個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個位元組是0,這對于存儲來說是極大的浪費,文本檔案的大小會是以大出二三倍,這是無法接受的。

它們造成的結果是:1)出現了Unicode的多種存儲方式,也就是說有許多種不同的二進制格式,可以用來表示Unicode。2)Unicode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無法推廣,直到網際網路的出現。

5.UTF-8

網際網路的普及,強烈要求出現一種統一的編碼方式。UTF-8就是在網際網路上使用最廣的一種Unicode的實作方式。其他實作方式還包括UTF-16(字元用兩個位元組或四個位元組表示)和UTF-32(字元用四個位元組表示),不過在網際網路上基本不用。重複一遍,這裡的關系是,UTF-8是Unicode的實作方式之一。

UTF-8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一種變長的編碼方式。它可以使用1~4個位元組表示一個符号,根據不同的符号而變化位元組長度。

UTF-8的編碼規則很簡單,隻有二條:

1)對于單位元組的符号,位元組的第一位設為0,後面7位為這個符号的unicode碼。是以對于英語字母,UTF-8編碼和ASCII碼是相同的。

2)對于n位元組的符号(n>1),第一個位元組的前n位都設為1,第n+1位設為0,後面位元組的前兩位一律設為10。剩下的沒有提及的二進制位,全部為這個符号的unicode碼。

下表總結了編碼規則,字母x表示可用編碼的位。

Unicode符号範圍 | UTF-8編碼方式

(十六進制) | (二進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跟據上表,解讀UTF-8編碼非常簡單。如果一個位元組的第一位是0,則這個位元組單獨就是一個字元;如果第一位是1,則連續有多少個1,就表示目前字元占用多少個位元組。

下面,還是以漢字"嚴"為例,示範如何實作UTF-8編碼。

已知"嚴"的unicode是4E25(100111000100101),根據上表,可以發現4E25處在第三行的範圍内(0000 0800-0000 FFFF),是以"嚴"的UTF-8編碼需要三個位元組,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然後,從"嚴"的最後一個二進制位開始,依次從後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補0。這樣就得到了,"嚴"的UTF-8編碼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0101",轉換成十六進制就是E4B8A5。

6. Unicode與UTF-8之間的轉換

通過上一節的例子,可以看到"嚴"的Unicode碼是4E25,UTF-8編碼是E4B8A5,兩者是不一樣的。它們之間的轉換可以通過程式實作。

在Windows平台下,有一個最簡單的轉化方法,就是使用内置的記事本小程式Notepad.exe。打開檔案後,點選"檔案"菜單中的"另存為"指令,會跳出一個對話框,在最底部有一個"編碼"的下拉條。

字元編碼【utf8,unicode,ANSI,ascii】

裡面有四個選項: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 和 UTF-8。

1)ANSI是預設的編碼方式。對于英文檔案是ASCII編碼,對于簡體中文檔案是GB2312編碼(隻針對Windows簡體中文版,如果是繁體中文版會采用Big5碼)。

2)Unicode編碼指的是UCS-2編碼方式,即直接用兩個位元組存入字元的Unicode碼。這個選項用的little endian格式。

3)Unicode big endian編碼與上一個選項相對應。我在下一節會解釋little endian和big endian的涵義。

4)UTF-8編碼,也就是上一節談到的編碼方法。

選擇完"編碼方式"後,點選"儲存"按鈕,檔案的編碼方式就立刻轉換好了。

7. Little endian和Big endian

上一節已經提到,Unicode碼可以采用UCS-2格式直接存儲。以漢字"嚴"為例,Unicode碼是4E25,需要用兩個位元組存儲,一個位元組是4E,另一個位元組是25。存儲的時候,4E在前,25在後,就是Big endian方式;25在前,4E在後,就是Little endian方式。

這兩個古怪的名稱來自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在該書中,小人國裡爆發了内戰,戰争起因是人們争論,吃雞蛋時究竟是從大頭(Big-Endian)敲開還是從小頭(Little-Endian)敲開。為了這件事情,前後爆發了六次戰争,一個皇帝送了命,另一個皇帝丢了王位。

是以,第一個位元組在前,就是"大頭方式"(Big endian),第二個位元組在前就是"小頭方式"(Little endian)。

那麼很自然的,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計算機怎麼知道某一個檔案到底采用哪一種方式編碼?

Unicode規範中定義,每一個檔案的最前面分别加入一個表示編碼順序的字元,這個字元的名字叫做"零寬度非換行空格"(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用FEFF表示。這正好是兩個位元組,而且FF比FE大1。

如果一個文本檔案的頭兩個位元組是FE FF,就表示該檔案采用大頭方式;如果頭兩個位元組是FF FE,就表示該檔案采用小頭方式。

8. 執行個體

下面,舉一個執行個體。

打開"記事本"程式Notepad.exe,建立一個文本檔案,内容就是一個"嚴"字,依次采用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 和 UTF-8編碼方式儲存。

然後,用文本編輯軟體UltraEdit中的"十六進制功能",觀察該檔案的内部編碼方式。

1)ANSI:檔案的編碼就是兩個位元組"D1 CF",這正是"嚴"的GB2312編碼,這也暗示GB2312是采用大頭方式存儲的。

2)Unicode:編碼是四個位元組"FF FE 25 4E",其中"FF FE"表明是小頭方式存儲,真正的編碼是4E25。

3)Unicode big endian:編碼是四個位元組"FE FF 4E 25",其中"FE FF"表明是大頭方式存儲。

4)UTF-8:編碼是六個位元組"EF BB BF E4 B8 A5",前三個位元組"EF BB BF"表示這是UTF-8編碼,後三個"E4B8A5"就是"嚴"的具體編碼,它的存儲順序與編碼順序是一緻的。

9. 延伸閱讀

* The Absolute Minimum Every Software Developer Absolutely, Positively Must Know About Unicode and Character Sets(關于字元集的最基本知識)

* 談談Unicode編碼

* RFC3629:UTF-8, a transformation format of ISO 10646(如果實作UTF-8的規定)

ps: 最後再貼個知乎上關于這個主題的讨論: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5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