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作者:軍武觀察

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世界級大國,中國擁有着全球罕見的各類地形地貌,其中就包括面積巨大的高原山地,且位置靠近重要的邊境地帶。而在高原山地環境下作戰,對人員和各類裝備來說,都是一種無比艱難的考驗。日前,解放軍西藏軍區公開了一組國産武直-10直升機訓練照。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架武直-10出現了與此前所有型号的同型機都截然不同的特征——發動機噴口的方向由此前的朝向兩側,改為了朝向上方。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發動機尾噴口朝向上方的武直-10

或許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發動機排氣噴口的方向變了變嗎?要知道,在美軍的AH-1“眼鏡蛇”系列武裝直升機的中後期型号上,以及法國“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上,這種發動機噴口朝向上方的設計早就出現過了,似乎沒什麼新意。但從實戰和航發技術的角度來說,此事其實暗藏大量有價值的資訊。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法國“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

我們知道,很多西方武裝直升機之是以把機身兩側的發動機噴口由最初的朝向下方改為朝向上方,是為了減少向下部散發的熱量,降低被熱紅的防空飛彈鎖定和擊落的機率。不過,噴口朝向上方必然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排氣效率會出現些許的降低,進而可能影響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如果想克服這一點,那基本隻有一條可行之路,即提高渦軸航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高原環境對直升機發動機的考驗很大

而在高原山地環境中,高海拔必然會帶來空氣含氧量的下降,這對需要吸入大量氧氣以實作燃料充分燃燒的發動機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很多渦軸航空發動機都很難在3000~4000米以上的高度保證輸出功率,導緻直升機飛行性能全面下降,如飛行速度降低、機動響應能力變遲鈍、航程縮短和載彈量減少等。在這種情況下,若再将噴口的方向改為影響排氣效率的朝向上方,那發動機的整體輸出功率必然會進一步受到影響。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國産新型渦軸航空發動機

如此想來,既然最新型号的武直-10能在高海拔地區飛得如此生龍活虎,且從容地使用了可降低紅外信号的朝向上方的噴口,顯然說明其使用的渦軸航空發動機有着無比強勁的輸出功率。即便戰機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作戰,依然可維持強大的飛行能力、載彈量和載油量等名額。而在全球範圍内,能滿足高原條件下作戰的直升機型号,可謂是寥寥無幾,很多西方先進武直都無法在這種環境下有效作戰,足見中國國産渦軸航空發動機的性能達到了何等高的水準。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武直-10的後繼型或将是重型武直

是以說,莫要小看一個小小的發動機尾噴口排氣方向的改變,其背後展現出的是航發輸出功率的巨大提升。相信不隻是身為中型武裝直升機的武直-10,若未來某天中國要研發更加先進的重型武裝直升機,隻要有大功率國産渦軸航空發動機的加持,其同樣能在高海拔地帶發揮出全部性能,對任何潛在假想敵的山地部隊構成毀滅性打擊。

中國軍機高原“心髒病”痊愈,新型武直10現身,發動機變化明顯

國産直-18A重型運輸直升機

當下還隻是武直-10,在不久的未來,突擊型直-20和直-18等型号,或也将躍升至高原地區,構成完整的直升機裝備體系,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