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作者:東方财經雜志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文字:石岩

香港長期以來一直被譽為"購物天堂",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旅遊和購物,零售業為香港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然而,新冠疫情對香港零售業造成了沉重打擊。随着疫情的肆虐,世界各地的零售業也遭受了挫折,許多國家的傳統零售業都在苦苦掙紮。實體店營業額的急劇下降伴随着員工工資,稅款,場地租金等的支付。作為回應,許多國家或地區紛紛出台幫助政策,支援傳統零售擺脫困境。

許多零售商也在快速轉型,更加注重電子商務的發展。其中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在疫情爆發期間尤為突出,市場迅速擴大,零售比重增加,成為2020年零售業的霸主。

疫情嚴重影響零售業

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2月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新冠疫情對消費相關行業造成嚴重打擊,2020年零售額暫估計為3,265億港元,同比下降24.3%,為香港有記錄以來零售額跌幅最大。

據統計,2020年商品銷售總額大幅下降50.0%:藥品及化妝品、金銀首飾、手表及貴重禮品下跌54.0%,服裝産品下跌41.3%,穿鞋及其他成衣配件下跌39.7%。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2020年是香港零售業跌幅最大的一年。

從資料上可以分析,滿足本地人對香港零售店的影響,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疫情下的生活還得繼續,購物也得購物。但疫情使外國遊客無法來港購物,藥品、化妝品和貴重禮品等産品往往是最大的購買群體。

香港與内地電子商貿比較

有人描述,不僅在疫情爆發期間,而且在過去十年中,香港的電子商務一直落後于内地。事實上,香港的電子商務並沒有在全球被拋棄,但中國大陸電子商業發展得太快。

2019年,金融服務技術公司FIS釋出了《全球零售支付報告》,指出電子商務僅占香港零售總額的4%左右。

根據商務部近日公布的資料,雖然2020年零售業整體将下滑,但國内實體網購總額将增至9.8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占零售總額的24.9%,中國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專家指出,中國電子商務的突出表現,說明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電子商務也提供了更好的防控疫情途徑,減少了商場購物人群聚集的現象。

香港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其電子商務其實可以根據購物人群進行分類,例如,分為為香港本地人服務的電子商務、為遊客服務的電子商務,這兩種電子商務的經營理念不同,我們分别分析它們。

在電子商貿上為香港市民服務

住在香港,可以很友善網購,除了國際國内大型購物網站外,其實香港也有本地電商要成長,但并沒有那麼大。例如,有一個電視購物的電子商務轉型,主要是面對當地客戶,網上銷售日用品、生鮮、家電等,一些大型零售實體店也開設了自己的網店,如裕華國貨,但也有自己的網上購物商城,但網上銷售額遠低于内地行業。

為什麼香港零售業的電子商貿比例較低?筆者結合一些專家意見,以及筆者在香港的實地觀察,認為其原因如下:

1.市場小

香港是一個自治程度較高的特區,不論人員或貨物,都有進境和通關,是一個獨立的地區,但人口隻有700多萬,電子商務創業者會發現香港市場規模小,物流配送等難以與内地城市形成份額, 是以當地的電子商務無法成長和發展。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對于電子商貿行業來說,香港的市場相對較小。

作為一家電商企業,規模效應是核心競争力。電子商務發展初期,往往燒錢搶占市場,低成本接入大量使用者。有了大量的使用者,你就會成為供應商的第一個零售商,這時電子商務就可以和供應商商量了,你必須給我最優惠的價格。但香港人口少,熱衷于網上購物的人少,要形成規模效應是困難的,一款産品沒有做到零售之最,而供應商也難以讨價還價,這也阻礙了許多初創團隊在香港嘗試新的電商項目。

2.有許多實體店

香港有許多商店,是購物者的天堂,除了大型購物中心外,香港各地都有中小型商店,世界品牌一般在香港都有商店,種類齊全。商店大多是便利場所,或者與住宅區緊密結合,日用品可以在樓下的商店購買。繁忙的地鐵站、公交站往往是為了覆寫商場的整個産品線而建的。

在内地,線下實體店很多地區都沒有得到發展,通過電子商務可以突破空間限制,使用者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選擇各種産品,讓電子商務的優勢得到凸顯。但這種優勢在香港無法發揮,相反,快遞在路上的時間無法滿足香港的快節奏。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香港有許多商店,是購物者的天堂。

香港便利店的密度在内地簡直是難以想象的,而密集的便利店讓香港人一轉身就能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此外,這些便利店除了購物外,還可以支付各種水、煤、電等雜費,這是幾十年前形成的。

筆者本人在香港嘗試在内地網站上購物,發現由于進站時間較長,明顯比大陸時間長,一旦出現商品問題,需要退貨換貨,就比較麻煩,嚴重影響購物體驗,最好趕快去實體店購物。

3.商場的價格有優勢

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大部分進口商品都是零關稅,價格更優惠。特别是世界知名奢侈品牌,或者說是優質進口商品,在香港的價格比内地便宜得多,很多即使網購的低價也高于香港商場的價格,而且網購價格參差不齊,假貨較多,很多人願意來香港實體店購買有保證的正品。一些商場推出"周年紀念日""節日"等活動,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競購。

一些商戶非常精明,經過多年的經營,讓很多網店的"低成本"優勢不見了。除了廣泛的宣傳訊息外,香港還有各種「價格比較」方法或手機應用,幫助香港人在實體商店找到「物超所值」。不少商場都有折扣區,經常舉辦各種品牌打折活動,筆者曾做過比較,折扣價低于網上電商,有購買機會囤積商品,可以說是香港商場競争力強,降低了香港電商發展的規模。

4.電子商務營運成本高

電子商務産品交易中,有很多環節需要協調高效運作,包括物流配送、倉儲管理、品質控制等,香港是一寸土地,電子商務往往有多層倉庫,辦公空間租金會非常昂貴。

快遞員人力成本高,香港是發達城市,外來人口可以有嚴格的規定工作,不像大陸城市那樣,有那麼多外來廉價的勞動力。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香港電子商務的營運成本相當高。

此外,香港的交通管制規定,不允許原油快遞三輪車在街上送貨,香港快遞主要以汽車為主,汽車的成本比三輪車高出一個檔次。

筆者在香港也有過這樣的經曆,如果網購後挨家挨戶,快遞員收取門到門費,如果到配送點拿去,他們要花一筆交通費,辦理也不友善,網購價格優勢降低,網購意願再次承受壓力,尤其是日用品, 最好是下樓去超市買,老化程度較高,友善又便宜。

5. 支付習慣

友善的電子支付,有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内地電子支付非常友善,網上也可以友善地通過支付密碼或手機代碼進行支付。

但香港零售業最流行的支付方式有:刷八達通、信用卡和現金,八達通是公交卡,除了巴士和地鐵都可以使用外,很多零售店、旅遊景點等都支援八達通,很多遊客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一張八達通,離開香港, 提取餘額并存入。

此外,手機等電子支付需要綁定實名銀行資訊,但八達通不是名片,不需要捆綁個人資訊,從隐私保護的角度來看,八達通有優勢,一些香港人更注重個人隐私保護。

總之,香港的電子商貿業發展緩慢,由于線下零售店的發展,快遞成本高,消費習慣多樣,在香港零售市場中所占比很小。

為電子商務通路者提供服務

香港的"購物天堂"享譽全球,以其美麗的風景和愉快的購物環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購物也是遊客的主要活動之一,香港是免稅港,許多國際品牌産品比内地價格都低,旅遊零售産品、金銀首飾、電子産品、化妝品等旅遊零售的主要産品,在海關規定的數量和數量上,遊客不必為自己支付關稅。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大陸遊客将最大,約占78.3%,南亞和東南亞約占總數的5.4%,北亞約占3.8%,歐洲,非洲和中東約占3.6%。

疫情下的香港電商為何落後内地?

曾經是香港,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疫情期間,為遊客服務的香港零售店,如旅行社,受到嚴重傷害。

那麼筆者也研究過,疫情期間,這些主要的旅遊用品零售店,能不能開一家網店服務大陸遊客?由于以下原因,結果很困難:

1. 無O2O經營理念

什麼是O2O商業模式,通俗地說,就是線上線下互動,這種模式指的是線上營銷,進而帶動線下消費和線下購物。當然,也可以逆向操作,從線下實體店逆向引導顧客到線上購物。

在旅遊發達的北京等城市,一些品牌店在大力推行O2O模式,如遊客到實體店購物,店員會使用促銷手段,讓遊客加上品牌的公衆号和網店,讓遊客離開北京,同樣通過品牌的網店購買同樣的産品, 疫情期間,吸引部分老客戶再次上網消費,産生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筆者在香港購物中發現,香港零售店的電子化程序相對較慢,有些門店甚至連手機支付都沒有開,更不用說開網上商店了,更不用說公衆号了,對于O2O模式的發展并不積極。

筆者認為,香港主要的旅遊零售店,也可以考慮向内地旅遊城市學習,積極推動O2O模式的發展,線下使用者積極引導,如果再次遇到疫情等突發事件,在政府的推廣下,如果能合理降低一些關稅,将有利于這類零售店的生存。

關稅是一個難題

2010年,海關總署釋出第43号公告《關于進一步規範個人郵政物品進出境的監管》,規定海關對從香港郵寄到内地的物品依法征收進口關稅。

是以,許多郵寄到内地的商品都要繳納關稅,筆者也曾嘗試将商品寄給内地的親友,即使截斷商标,也無濟于事,但如果遊客購物後來香港,請拆開包裝、随身攜帶,數量和金額在海關規定之内, 進入内地不要求征收關稅。

如果征收關稅,這些以内地遊客為目标的香港零售店即使在網上開店,也會失去價格優勢。筆者認為,關稅是許多香港零售商不願再投入資金開設網上商店的首要原因。

3. 國内電商巨頭之間的競争

國内電商巨頭,也看好海外收購這項業務,他們迅速推出業務,接觸到大量使用者。

此外,許多國際品牌都重視中國市場,開拓了線上線下市場,有的是直接經營模式,有的是代理模式。

筆者認為,無法與國内大型電商公司競争,這也導緻香港許多主要服務遊客零售店,在疫情爆發期間,即使門被冷落,也不再積極開設網店的第二個原因。

但是,香港零售業,尤其是主要旅遊商店的出路在哪裡?除了期望疫情早日結束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在疫情爆發期間,新聞報道經常報道說,一家大型連鎖零售商關閉了一些實體店。牛津大學教授喬納森·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教授認為,由于對全管道商店模式的投資增加,大型零售連鎖店正在逐漸減少實體店。他們的重點是滿足購物社群的需求,建立更好的購物場所和物流配送系統,并通過O2O加強實體店的服務,以與沒有實體店的純電子商務公司競争。但是,如果它不能正常運作,那麼對于您自己的實體店來說,與您自己的網站競争并賠錢将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雷諾茲教授應該是對的,但這很難做到,我們預計在疫情爆發期間,香港的實體零售店将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