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本文轉載自:科研大匠

11月19日,據澎湃新聞記者從數個獨立信源處确認,現年57歲的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以下簡稱“南科大”)。

南科大官網顯示,現任校長為64歲的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清華大學官網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9年先後在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和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實體系學習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任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至2005年任表面實體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起任清華大學實體系教授,同年11月被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至2013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實體系主任,2011年至2016年任低維量子實體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5月起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院長。

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實體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實體、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态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第三世界科學院實體獎、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陳嘉庚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菲列茲﹒倫敦紀念獎等獎勵與榮譽。

程式設計學習裙【 712,284,705】,無論你是大牛還是小白,是想轉行還是想入行都可以來了解一起進步一起學習!裙内有開發工具,很多幹貨和技術資料分享!

“7-11”教授薛其坤:

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如果僅從履曆上看,1963年出生的薛其坤可謂是順風順水:35歲當教授,41歲就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并開始擔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但實際上,薛其坤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2015年5月30日,薛其坤在清華大學的實驗室裡 (新華社記者李文 攝)。

艱難求學路:考研3次讀博7年

1984年薛其坤開始考研,結果考了三次才考上中科院實體所。畢業的時候,因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薛其坤隻好跟着導師繼續讀博士,從事表面實體的研究。

直到1992年6月,薛其坤才迎來轉機,導師陸華把他送到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學習,希望能通過聯合培養彌補國内裝置條件方面的不足。

讓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科研路上考驗才剛剛開始。導師櫻井利夫要求非常嚴格:一周工作6天,7點來實驗室,11點之前不許離開——時間不可誤,風雨無可阻。櫻井利夫的實驗室号稱“7-11實驗室”。薛其坤對那段歲月記憶猶新,“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飯、睡覺、搞科研。有的時候困得坐在馬桶上都能睡着。”

除了體力和毅力上的考驗,語言不通則是精神上的折磨。薛其坤幾乎聽不懂導師的指令,當導師和同學們一起做實驗的時候,他連碰都不敢碰,隻能怔怔地看着。身心俱疲的薛其坤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少去日本學習的同學受不了煎熬“逃”了回去,他卻堅持了下來。他每天第一個到實驗室,最後一個離開。漸漸地,導師的話能聽懂了,實驗儀器也會操作了。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一年半之後,薛其坤憑借紮實功底和超常付出,他取得了一個科研上的重要突破——是7-11實驗室三十年來最大成果。薛其坤終于感覺到,自己這個山東農村放牛娃腦海裡朦朦胧胧的夢想,開始變得有一點現實,有一點真切了。他感覺到,他是可以接近夢想的了。

1996年,薛其坤被邀請在實體學規模最大的美國實體學會年會上做報告,但是糟糕的英語口語讓他面臨挑戰而不知所措。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他把要講的每個英語單詞、每句話寫下來,模拟練習了80多遍。不但糾正了發音,還把演講進度控制在秒上,連每個單詞做什麼手勢,他都練習到位。

正是因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的演講最終征服了在場的國外知名教授們。當聽到掌聲與贊揚時,薛其坤覺得“像夏天很渴時喝了冰水一樣,很舒服”。

1999年,他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滿腔熱忱地回到中國工作。

楊振甯:中國實驗室第一次發表出“諾獎級”成果!

50歲這年,攻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重大發現,讓薛其坤聲名鵲起。

他至今還記得這個場景,2012年10月12日晚10時35分,剛從實驗室回家剛把車停好,就收到學生常翠祖的一條短信,“薛老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出來了,等待詳細測量。”這一刻,距離美國實體學家霍爾提出反常霍爾效應已經過去133年。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而為此,薛其坤和他的團隊已經努力了4年多。“要觀察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就需要拓撲絕緣體材料既具備磁性又是絕緣體,要做到這一點,以單晶矽為例,這要求在一百萬個矽原子中隻能有一個雜質。”用薛其坤的話說,這可以說是一個“自相沖突”的要求。

從2008年開始,薛其坤帶領他的團隊着手研究這個課題。這個團隊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實體所等4個研究組,另外還有20多位研究所學生,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團隊成員,每天都通過電話和郵件交流實驗結果,隔兩三周就會充分讨論實驗的所有細節。1500多個日夜,他們進行了上千次的材料生成與測量對比實驗,争取每一步都做到極緻,最終才取得了成功。

最終,該成果于中原標準時間2013年3月15日以"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為題,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志線上發表,清華大學實體系博士生常翠祖、張金松、馮硝和中科院實體所博士生沈潔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論文發表後,引起世界實體學領域轟動。著名諾貝爾獎實體學家楊振甯激動不已,“這是從中國實驗室裡,第一次發表出了諾貝爾獎級的實體學論文!”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追求極緻:清華有名的“7-11”教授

在清華大學,薛其坤有一個比“院士”還要響亮的名号——“7-11”教授,是說他早上7點紮進實驗室,會一直幹到晚上11點,而這樣的習慣薛其坤堅持了20多年。

每當回顧自己的科研之路,薛其坤都會淡然地說:“每個人在成長路上的探索過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用了3次機會考上研究所學生,花了7年時間讀博。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追求極緻、達到快樂的一種方式。”

在學生們眼裡,薛其坤樂觀、幽默、充滿活力,大部分時候都非常和藹,還經常會買好吃的“賄賂”他們。但在實驗技術與科研訓練中,薛其坤對他們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他要求學生們寫報告時,不要有一個标點符号的錯誤;操作儀器,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都要養成習慣,要做到閉着眼睛都能操作無誤。

薛其坤認為,嚴謹認真是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品質。“實驗過程中用到的裝置總價值大概3000多萬人民币,一個操作失誤,可能幾萬、十幾萬就沒有了。如果沒有精湛的實驗技術和細緻操作,很難實作重大的科研成果。”

這種追求極緻的科研态度讓學生們受益匪淺。回國至今,薛其坤已經培養出了17位博士後、72位博士和3位碩士。如今,薛其坤和他的團隊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清華大學在基礎科學領域的一張“名片”。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薛其坤給學生講課

因為他們的世界級研究成果,很多人試圖去了解“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個有點拗口的科學名詞。而他始終堅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追求極緻的過程中享受到幸福,每個人都能用追求極緻的态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

獲100萬美元大獎:直言要“改善生活”

薛其坤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強烈反響。2017年1月15日,薛其坤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為了表彰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單層鐵硒超導等新奇量子效應方面做出的開拓性工作”。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頒獎典禮現場,鋼琴家李雲迪、小提琴家呂思清獻曲。1985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Klaus von Klitzing,1987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J. Georg Bednorz,中國諸多科學家,以及衆多中國企業家出席典禮,薛其坤在歡呼聲中踏上紅地毯。

發言之前,薛其坤面向評審委員、捐贈人、觀衆鞠躬緻意。當從業人員提出替他暫時保管獎杯時,他堅持說,“I will keep it.(我自己拿着吧)”,就像對待自己的實驗裝置一樣。

他在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典禮上也不改質樸:

“我叫薛其坤,薛寶钗的薛,薛定谔的薛。50多年以前,我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家鄉非常貧窮。我就像一隻小船從非常簡單的地方出發,到濟南讀大學,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工作。然後,來到了我們的首都北京讀研究所學生。然後又東渡日本的仙台,和魯迅先生做校友,留學、學習。然後又到美國做博士後。在地球上轉了一圈以後,又落腳于北京,落腳于清華大學。

今天我代表我的團隊走到了這個崇高的舞台上。我想說能夠登上這樣的舞台,我是特别幸運的人。是以,我感激,我感恩。

我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媽媽,她不識字。但是,她不但給這個小船賦予了生命,她讓我識字,我還能讓我說點英語。我感恩他們。

第二,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和我優秀的兒子。他們是我強大的後盾和精神力量。

我還要特别感謝今天來到現場的夥伴,賈金鋒、馬旭村等,感謝多年像我一樣勤奮、如兄弟姐妹般的夥伴們,以及我優秀的博士後和學生們。

我還要感謝我的合作者,大家今天看到了首晟。還有我在國内外的合作者,他們在不同的階段都幫助了我。

我還要特别感謝我的兩位導師,陸華教授和Toshio Sakurai(櫻井利夫)教授,他們在小船不好用的時候修理修理,使小船在關鍵的時候保持正确的方向。......”

2017年5月6日,薛其坤應邀在央視「開講啦」欄目做演講。薛其坤出場沒多久,主持人撒貝甯向他抛出一個問題:如何使用“未來科學大獎”的一百萬美元獎金?

“改善生活”

薛其坤毫無遲疑的直率回答,瞬間逗笑了全場觀衆。

事實上,薛其坤打算把這筆獎勵金的一部分用在學生、團隊成員、合作夥伴身上,給他們“改善生活”。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當撒貝甯問,“是以,做您的學生很幸福吧?”薛其坤說,“我想象中,他們應該是很幸福的。”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将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獲100萬美金獎金“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一句,“我想象中”,流露出薛其坤尊重事實的質樸。而這恰恰是科學精神之所在。

量子力學創始人薛定谔說在《生命是什麼》之《物質和意識》中寫道,科學的許多特征都是變化的,但有一點永遠不變,必不可少,也絕不能變,“科學不強加給任何人任何東西,唯有真誠。”

我們對别人感受的了解,永遠是想象中的,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直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

一句“我想象中”,即是對事實的尊重,又是對學生的尊重,二者的背後都是質樸的真誠。

一句毫不遲疑的“我想象中”,也許已經想象了許多年。

薛其坤說自己現在五十多歲了,仍在用追求極緻的态度去征服新的世界難題。

35歲晉級教授,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薛其坤的科研道路粗看起來平順,細察卻屢遭挫折,屢敗屢戰。

芒格曾經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這是一個簡單到容易被忽視的道理。

一個人無論想要什麼、或者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都要問自己:我憑什麼配得上它?

對于薛其坤來說,問題的答案始終是簡單的。正如他許多年前早已想清楚的,“我是山裡出來的孩子,考不上不算打擊。”

沒有家庭背景,沒有各種資源,沒有多少光鮮的履曆,“輸在各種起跑線上”,甚至也沒有多少可供選擇的機會,但薛其坤知道自己有什麼,有親情、有友情、有熱情、有上進心、有包容打擊的胸懷、有熱血辛勞和汗水、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有在這一切背後的自然和質樸!

這就是薛其坤帶給我們的力量,簡單的,質樸的力量。

版權聲明

本文綜合自澎湃新聞、科學網、未來大獎等,僅用于學術分享。内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确認,我們都會标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不難發現,一個人想要成功,都要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畏困難的勇氣。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這樣,不要因為一些小的挫折和困難而否定自己,要依然相信自己能行!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中可能有些人會因為語言的不适應,或者算法的枯燥而打消積極性,但是不要被這一點小的挫折,再次站起來你會發現,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隻需要你鼓起勇氣再次前行!

​如果大家如果在自學遇到困難,想找一個C++的學習環境,可以加入我們的C/C++技術交流群,點選我加入吧~會節約很多時間,能夠在專業牛人大牛的幫助下,攻克很多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