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蓋茨得到頂級禮遇

文 / 喜哥,五行将軍上司力 倡導人;

來源:原創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

總第373期原創,大約閱讀3分鐘

廚師不看菜單,司機不開汽車,農民不種地了,這發生了什麼?技術疊代!因為蓋茨已經不是商人,他呈現的是關注世界的健康,發展, 道同可謀!

不同的蓋茨,不同的禮遇

當地時間14日晚,蓋茨基金會創始人、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在社交平台發文稱,自己已抵達北京,這是自己2019年以來首次通路(中國)。“蓋茨基金會與中國夥伴合作應對全球健康和發展挑戰已經超過15年,我非常高興能與中國的夥伴們見面。”他寫道。

為何蓋茨得到頂級禮遇

據蓋茨基金會官網6月15日消息,該基金會将在未來五年,向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以下簡稱“GHDDI”)提供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币3.57億元)的資金。據悉,GHDDI是由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創立和建設的一個獨立營運、非營利性質的新型藥物研發機構。

15日,蓋茨在北京發表演講時表示,“盡管世界面臨重重挑戰,但我仍保持樂觀心态”。他強調,衛生和農業是未來世界有望取得進步的兩大領域。“我一直很尊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研究不僅改變了中國農業和經濟,更是養活了全世界。”比爾·蓋茨說道。

回首過去的三年,我們同世界的交流變少了,世界對我們的誤解增多了。不開放,被人說孤立;開放了,被日韓隔離。在外部眼裡我們怎麼做都是錯。是以要回歸本心,我打我的,你打你的。這一招其實就是老毛同志的戰法!

這次蓋茨來訪中國,已經是第19次。第一次是在1994年,當時為了推廣Windows 95中文版的最終釋出,一晃30年過去了。但這一次,蓋茨先生得到的禮遇,卻比之前的馬斯克,庫克高得多。

喜哥特意寫文章,關注了馬斯克的“特種兵式”拜訪,把中國的鴻胪寺等用一天就拜訪完了,效率之高令人贊歎!不過,蓋茨不慌不忙之中,卻另辟蹊徑。存在即是合理的,必然有深層次的考量。

商人不同于商業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可以說農業始終是我們的第一産業。現在很多人不認同,感覺農業已經無足輕重了,甚至揚言誰願意做農民啊!

事實恰恰相反,現在的農民要求極其之高。簡單反問下,你會使用無人機嗎?你會開聯合收割機嗎?你會衛星測控嗎?這一連串的問号,一定讓你覺得我在開玩笑。

非也,這就是新時代的新農民。于是乎,蓋茨先生贊歎了袁隆平,開啟了同中國長達15年的農業合作。這個戰略定位,才是國家最需要的!

◎ 1.農業,是基石

中國的減貧工作讓世界驚喜,到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标任務,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大陸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為何蓋茨得到頂級禮遇

而這,靠得是技術+努力。所謂的技術,離不開袁隆平院士的潛心研究,無私大愛,也得到了包括蓋茨基金會在内的社會力量的支援。

農業,一定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否則那個碗是端不穩的。設想,俄羅斯要是沒有充足的糧食,哪來的底氣打仗?港口封鎖,金融剔除,領空關閉,恐怕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經過一年多了,俄羅斯經濟不僅沒有垮台,而且發展得很好,綜合實力又重新回到世界前十!這就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 2.商業,是血液

說到底,蓋茨仍然是個商人出身。雖然這次來談的是民生,但是他始終難以擺脫商界的帽子。隻不過他的商人有點像中國的“紅頂商人”,因為他在美國的号召力以及商界的影響力,是絕對的中堅力量!影響的除了商界,還有政界。

商業活,國家才能活。沒有了商業,一切的運轉都将失去光彩。因為我們知道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現在的出口,可能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難。是以出口轉内心,打開内循環勢在必行。

另外的,投資和消費,其實都是花錢。請問花在哪?當然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 向往!說白了,就是吃穿住行!

要是沒有了消費,大家還是一股腦地存錢。估計這個内需就打不開了。鼓勵消費,發消費券,降低利率,其實目标隻有一個,花錢!

蓋茨是帶着合作的思想而來,沒有任何的偏見,不談生意,隻談生活。這不正是我們希望的嗎?而且他的基金會涉及的區域不僅在中國,還有非洲等南部國家,這也正好是我們的“一帶一路”沿線。

是以從目标到路線,都是我們的好朋友,老朋友!

◎ 3.交流,基礎在民間

不管中美怎麼鬧,這都是政治假象。是以我們強調,兩國的交流,主要在民間。那麼民間的聲音,誰最響亮?蓋茨!

也就是說,在美國看來,政府的聲音,其實可信度非常低。尤其那些政府資助的媒體,比如BBC,那簡直是“顔色革命”的代表。給中國拍個照片,都使用“陰間濾鏡”。不得不說,交流需要選擇對的人,對的場合,對的時間。

這一次,我覺得選擇蓋茨來發聲,非常精準。因為他常年是世界首富,在美國的影響力,非常之大。是以他用全球健康的理念,來闡述世界命運共同體,難道不比拜登所謂的“美國優先”更好嗎?

交流,就要打開門戶,歡迎大家進來,認同我們做朋友;不認同,我們各行一邊。為何一定要樹敵?合作共赢,各取所需。太平洋足夠大,完全可以容納中美兩個國家!

寫在最後

蓋茨,一直是我們成功的偶像。可以說,這輩子都磨滅不掉。一個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擺脫了金錢束縛,那麼拯救銀河系的重任,隻能交給你了。

這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是一種内斂的責任感。一定要變得強大,因為隻有強大,才會得到強者的尊重。否則,苟且偷生,拿來主義,永遠得不到尊重。

不論是農業,還是能源,甚至技術,沒有一個是可以平等交換的。想要,隻有一個理由,足夠的強大!人無完人,不要想完全孤島運作,相信合作的力量,取長補短,才是長久之策!

歡迎蓋茨,歡迎美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