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萬年薪招兵買馬,頭部基金公司透露基金投顧業務布局計劃,謀劃大規模多層次顧問體系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财聯社6月17日訊(記者 沈述紅)經過三年多以來兩批次試點後,證監會于近日釋出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意味着基金投顧業務轉正常的腳步已越走越近。

有業内人士将之稱為投顧業務的“成人禮”。受訪者認為,《規定》充分反映了三年多的試點經驗和成果,圍繞客戶體驗和獲得感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時将基金代銷和投顧業務區隔開來,豐富和擴充了投顧業務的範圍和邊界,強調堅守基金投顧業務“服務”本源,為基金投顧業務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而基金投顧的發展壯大,是改變資本市場生态的有利舉措,也是資本市場在投資端建設市場中長期資金的一股強大力量。

對于《規定》出台對公司投顧業務的影響,有第三方平台直言,其業務不會有非常大的調整,因為以前公司發展中就更強調“顧”,現在有了更明确的細則後會沿着以前打下的基石走下去。還有頭部公募透露,公司在謀劃建立大規模多層次的顧問體系,目前正大規模招攬人才,并表示投顧發展非一時之功,要靠長時間的投入,要有決心向正确的方向前行,真正的優勢建立起來後,相信客戶的體驗等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這個行業會鳳凰涅槃,建立起良性循環的完整生态,讓各個角色回歸本初的職能,把更多精力從産品營銷放到客戶服務上,迎來真正的高品質發展。

公開招聘資訊也可觀察到各家機構的基金投顧業務布局。目前已有數十家機構在招聘基金投顧方面的人才,有機構為招聘基金投顧中心副總開出百萬年薪。一位業内人士透露,有基金公司近兩年都在持續招聘和引進投顧方面的人才,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優秀人才并不多。

頭部機構的探索與籌謀

易方達基金副總裁陳彤表示,在過去幾年建立的基礎下,公司在謀劃建立大規模多層次的顧問體系,目前正大規模招攬人才。其中,“大規模”意味着人手要足,“多層次”則要有不同的團隊針對性服務于個人投資者、高淨值客戶、機構投資者、網上網下等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的人群。

在他看來,沒有強大的投顧隊伍,該業務發展很難步入快車道。

公開招聘資訊顯示,目前已有數十家機構在招聘基金投顧方面的人才,有機構為招聘基金投顧中心副總開出百萬年薪。一位業内人士透露,有基金公司近兩年都在持續招聘和引進投顧方面的人才,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優秀人才并不多。

陳彤介紹,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基金投顧服務市場,2021年美國基金投顧服務規模占比達63.18%,投顧業務展業非常成熟。這些基金公司憑借着資管領域的多年積累的絕對優勢,結合人工智能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出色表現,後來居上,在資管規模方面已超越以純機器投顧為主導的創業公司。

“就國内的投顧業務而言,立足長期,可能會湧現出擁有數千人投顧隊伍的機構。”陳彤分析,基金公司的資産管理業務好比藥廠,投顧業務則類似醫院。現如今老百姓生病後都是找醫生看病、開藥,而不會直接去藥廠買藥,醫生會針對百姓的身體開出适合的良藥,幫助他們消除資訊不對稱。更重要的是,看病不是一錘子買賣,醫生會持續關注病人的健康狀況,不斷根據病人的症狀調整藥方。未來,投顧業務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各類資産管理機構,是隻建設藥廠,還是拿出資源來建醫院,這是機構面臨的一個戰略問題,也是如何提高社會效益、優化資源配置的行業性問題。”陳彤告訴記者。

他坦言,基金公司因為沒有代銷系統和遍布全國的營業網點,在投顧業務發展伊始,很難匹敵券商等機構,但基金公司在資産管理和基金研究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投顧業務發展類似滾雪球,需要有決心向着正确的方向奔跑,需要長時間的大力投入,需要忍受寂寞,一開始慢,并不意味着一直慢,真正的優勢建立起來後,相信客戶的體驗等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這個行業會鳳凰涅槃,建立起良性循環的完整生态,讓各個角色回歸本初的職能,把更多精力從産品營銷放到客戶服務上,迎來真正的高品質發展。

“我們接下來的業務不會有非常大的調整。”盈米基金董事長肖雯在接受财眹社記者采訪時提到,一直以來,盈米基金的業務發展就更強調“顧”,《規定》出台後,公司有了更明确的路徑,會沿着以前打下的基石走下去。

她表示,随着未來試點轉正常,會有更多機構參與進來,整個投顧行業勢必将迎來更大發展。“未來行業的競争加劇是必然的,但這個市場足夠大,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而做好投顧業務的關鍵,終歸在于我們能不能真正為客戶長久持續地創造價值。”肖雯表示。

長期資金在路上

2019年10月,證監會釋出《關于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募投顧業務試點正式啟動。截至今年年3月底,共有60家機構納入試點,服務資産規模1464億元,客戶總數524萬戶,10萬元以下個人投資者占比達94%。

試點實踐表明,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在大陸市場有較強适配性和良好發展前景,但也存在供給不足、部分機構“重投輕顧”和服務存在“産品化”傾向等問題,制約功能進一步發揮。

2023年6月9日,證監會釋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推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轉正常,沿用試點期間對“投資”的規範和限制,強化對“顧問”的引導和監管,并針對新問題新情況補齊短闆。

在肖雯看來,這份《規定》在總結三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對過去試點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反思和提升,在沿用此前對“投”的規範和限制的同時,更加強調了“顧”的重要性,較此前更加成熟完善,相關細則更加明确。“投顧投顧,要‘三分投七分顧’,《規定》圍繞客戶體驗和獲得感做出了很多努力,在引導行業堅守投顧業務的本源。”

她表示,過去的資本市場非常強調融資業務,但成熟的資本市場裡,投資端與融資端要相比對。基金投顧的發展壯大,是改變資本市場生态的有利舉措,也是資本市場在投資端建設市場中長期資金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投顧可以通過專家對客戶資産提供建議和咨詢等方式,幫助投資者改變對投資理念的認知,形成通過承擔波動獲得長期收益的投資理念。”

陳彤認為,《規定》充分反映了三年多的試點經驗和成果,“我們作為試點機構,有幸參與了幾次起草讨論會議,充分感受到《規定》是反複斟酌、探索、反思後的成果,為基金投顧業務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過去三年多,投顧業務試點有效填補了買方代理的市場角色空缺,在提高買方資金專業性、提升直接融資、服務居民理财需求等方面發揮了卓有成效的作用。根據海外投顧業務的發展情況來看,投顧能夠在行為指導、資産配置等多個方面給投資者帶來切實的價值。未來投顧業務試點轉正常,相信在制度的規範、監管的指引以及機構的探索下,買方投顧業務将會為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推動公募行業的高品質發展貢獻角色力量。”

回歸投顧本源

肖雯觀察到,《規定》不僅關注到了投顧的決策管理、對信義義務的遵循和對客戶利益的保護層面,還把基金代銷和投顧業務區隔得很清楚,以防止投顧業務“産品化”,其中有多條規定與此有關。

如《規定》第十條要求,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應當建立并履行集中統一的投資決策管理制度,明确投資決策委員會、政策經理等投資決策主體的職責和權限劃分;第二十一條強調,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應當履行信義義務,建立健全利益沖突防範機制,不得為自身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客戶的利益。

同時,《規定》第四條指出,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應當履行适當性管理義務,在了解客戶投資目标、投資期限、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等情況前,不得展示基金組合政策;同時,基金投顧機構必須全面了解客戶情況之後,為客戶提供資金規劃、資産配置等投資規劃方案。

“投顧要解決客戶回報問題,就要把基金代銷業務和投顧業務區隔得非常清楚。過去投顧業務發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少機構将投顧組合當成簡單的産品賣,陷入了賣産品的老路徑。《規定》注意到了這個現象,将基金投顧與基金銷售區分開來。”肖雯表示。

陳彤也認為,投顧是基于向客戶提供基金投資建議、輔助或代理他們作出投資決策的服務過程和行為。同時,投顧也不僅限于網上服務,還有網下服務;不僅限于個人普通客戶,還有大量機構客戶和高淨值客戶;不僅限于接受客戶的資金委托,為其提供新的基金組合投顧服務,也可以基于目前26萬億的公募基金存量,接受客戶存量基金組合的委托,為其提供投顧服務。這些都在新的《規定》中有所呈現。

邊界探索

肖雯指出,如今的《規定》,還豐富和擴充了投顧業務的範圍和邊界,讓投顧業務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如将私募業務納入投顧業務範疇,讓客戶資産有更豐富的配置空間,規定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提供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建議的,要明确單一客戶配置比例、總配置比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範圍等。

同時,投顧業務可以向專業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這些專業機構投資者包含其他基金投資顧問機構、合格境外投資者、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經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準許設立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财務公司等機構及其子公司,經行業協會備案或者登記的證券公司子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機構。

該《規定》亦明确要求區分和隔離基金投顧業務和合作機構開展的業務,對于顧問機構和銷售機構合作規則規定得更加細緻,比如規定基金銷售機構要向顧問機構提供客戶個人身份、聯系方式等,協助投資顧問機構辦理顧問費用收取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投資顧問服務養老金賬戶已非常普遍。2021年ICI的調查研究顯示,北美78%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定退休政策時會咨詢投資顧問,70%個人養老金賬戶将投資顧問作為首要資訊管道。

“投資顧問有效彌補了個人投資經驗的不足,提升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資産配置的合理性。”陳彤指出,由于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期限較長,投資顧問的價值在複利的作用下能積累成一筆可觀收益。假設個人退休賬戶年化收益率為7%,投資顧問的價值能使投資者年化收益率增加1%,20年的複利能讓投資者的實際回報率增加80%,如果投資顧問能使年化收益率增加2%,30年的複利能讓投資者的實際回報率增加566%,投資顧問産生的價值巨大。《規定》加入投顧機構提供養老相關的财富管理規劃服務非常有必要。

他留意到,《規定》要求投顧機構應建立與其業務相比對的資訊技術系統,特别是強調系統要有留痕功能等,在此次《規定》中也得到了詳細呈現。“和試點時相比,現在的規定更加注重資訊的管理和安全防護,對風險進行識别、監控、預警和幹預也更為關注。”

本文源自财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