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時代造就的風口。

2022年度過最難秋招季後,即将畢業的李偉随大流地選擇了去一家新能源公司。而新能源行業,是他們這一屆清華化學系博士生的大多數選擇。

原因無他:新能源行業給的薪資實在是太多了——僅是李偉拿到手的offer年薪最低也有50萬,最高達到了95萬,開出近百萬年薪的是新能源上遊的一家浙江礦産公司。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新能源行業的出手闊綽與網際網路行業的縮招裁員,成為了就業市場的一體兩面。

網際網路所代表的“平台經濟”已經深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已然不能再複現黃金時代的發展速度。而新能源市場的規模擴張,這也才為高科技人才提供了深度産學研合作的機會,同時還吸納了大批跨行而至的年輕應屆生。

01“天坑專業”成香饽饽

三年時間,李偉見證了材料學博士生拿到的offer,年薪從普遍的十萬元暴漲至百萬元。

“材料學現在雖然也是個坑,但可能沒有之前那麼難了。”李偉大學讀完化學專業,跳過了碩士研究所學生階段,成為材料學直博生。

在2018年做出直博的選擇後,李偉就拿到過一份同專業博士生的就業去向表。他發現,師兄師姐最主流的去處就是高中教師或者公務員,年薪10萬,和材料專業最對口的就職方向是中石油、中石化,年薪15萬。

李偉心一沉,這果然入了天坑,“10萬的待遇在北京能幹啥?”。

彼時也正是網際網路對天坑專業“口誅筆伐”的高峰時期。

知乎、微網誌等社交媒體上生環化材的“勸退貼”和“自救轉行貼”在圈内不斷刷屏。在考研輔導機構中,“家裡沒錢千萬别選天坑專業”成為了一句很有感染力的智語。化工企業糟糕的工作環境和不時發生的事故更是在做無聲的勸退宣傳。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某大學的材料學實驗室,圖源網絡

“如果選擇走學術道路,現在青年教授都要面臨‘非升即走’的高壓困境,留在高校更難了。”材料學的光環在李偉眼裡逐漸黯淡,他開始跌跌撞撞地尋找出路:先是為求高薪備考CPA去證券機構,後來又想求穩去考取選調生,但都因為工作内容非自己所願沒有堅持下去。

2020年,是劇變的起始點。新能源和半導體行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讓材料學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锂電池是支撐新能源行業高速增長的關鍵,國内新能源車和儲能産業的爆發,使得企業越發有動力和資金去投入上遊核心技術的研發。

“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也能應用在锂電池壽命、熱穩定性的研究上,因為锂電池的本質就是化學和材料的組合。”常常泡在實驗室中的李偉對這類工作并不陌生,一些擁有電池研發部門的公司給他們抛來了橄榄枝。

早于李偉三年畢業的師兄曾以40萬左右的年薪進入了甯德時代,今年跳槽到了珠海某電池公司,負責電池研發,年薪到達了一百萬元。

同專業畢業生的另一大熱門去向則是比亞迪,給博士生開出的年薪區間可達52萬-60萬,“如果到了深圳還可以申請博士補貼,一年18萬。”李偉說。

光伏加儲能的火熱程度可在比亞迪的招聘上管中窺豹,“我們到比亞迪可以做光伏發電,這塊研發分别由比亞迪的規劃院光伏闆塊和新材料事業部兩方掌控,規劃院光伏闆塊是做矽基太陽能電池,相對掙錢,而新材料事業部是做鈣钛礦電池,隻有兩個人,現在還在大量的擴招。”

事實上,李偉最初的目标是半導體行業。因為正是華為帶動着一批晶片公司,從2020年伊始為他們開出高薪。

當時李偉在實驗室中的一次閑聊得知,一位師兄去了華為,“當時聽完就懵住了”,因為在他的認知裡,材料學和高科技行業完全搭不上邊,華為更是想都不敢想。後來才了解,晶片的工藝制造環節很需要他們這類人才。

2021年,不光是李偉的師兄師姐,實驗室同組的同學隻要不選擇進體制内,都能在半導體行業拿到一份不低于40萬的年薪,華為基本都給到了每個博士生75萬年薪打包價。

但是,随着2022年半導體行業發展放緩,新能源行業作為就業市場的新秀,接過吸納“硬科技”人才的接力棒,李偉也是以拿到了十餘個新能源公司的offer,最終選擇跨入其中。

在某種程度上,李偉的經曆正應了那句經典名言,個人奮鬥也要考慮曆史程序。

雖然博士的身份缺乏了一些普适性,但新能源行業的高薪比例确實在急劇增加,而這一變化的時間節奏正在以月、以天為計。據智聯招聘統計,2022年,新能源招聘職位增速達64.4%,遠高于全行業的10%。

02“古瑞瓦特的年會上發了二十輛奔馳”

“入職半年後的年會上,我看着董事長給二十多名員工每人發了一輛奔馳。”

在2021年秋招參加完深圳公司古瑞瓦特的宣講會後,陳雨當天就遞履歷進了二面,幾天後順利拿到offer,目前已在古瑞瓦特任職一年多。

他畢業于某外國語大學,學習西班牙語。作為小語種專業的畢業生,以往最賺錢的職業路徑是長期外派到國外,或者進到Top級國企。但在最近,新能源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攻城略地,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正迅速升高。

陳雨所在的公司主營業務為戶外儲能逆變器,逆變器負責将光發出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在各類電力裝置中都有應用。去年伴随戶儲的爆發,海外銷售一路上揚。

2022年一年時間内,古瑞瓦特的員工數量就增長了2000多人,達到了5576名。日前古瑞瓦特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目标市值達300億。“我們銷售團隊的成員基本都是學語言出身,技術出身的很少。”陳雨留下的原因也很直接,朝九晚六、月薪過萬、雙休。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古瑞瓦特的戶儲産品

在經過技術教育訓練後,他隻需了解基礎的電力電子知識和産品資訊,即可上手工作。在銷售過程中,也可随時請工程師協助回答技術問題。與陳雨同一批進來的應屆生中,已經有不少開始出差海外密集參加各種展會。

陳雨的跨行經曆并不是孤例。據獵聘釋出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資料報告》顯示,面向2023屆應屆生的新發職位中,新能源、新材料賽道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同比增長93.90%、30.05%,增幅僅次于AI大模型。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新能源行業在2023年新發應屆生職位中占據前列

王利的入行比陳雨晚了一年。畢業後他在杭州做電商曾月入過萬,但王利仍毅然決然地離開,降薪自學行業知識來到新能源行業。

“我在大學時就幫忙我哥營運拼多多網店,賺到了不少外快,畢業後就順利成章來到電商行業。”王利先後進入了兩家新消費公司,從天貓轉戰到京東,後一家公司即将遞表上市。

彼時的他寄希望于電商領域的紅利,希望在每個平台、每個崗位上深耕到如魚得水,最後出來單幹。

但是王利做了一個月發現,新公司電商營運每天工作就是“報名活動、改主圖、換首頁、提工單”這些瑣碎的工作,完全接觸不到核心操盤手的工作内容,且沒有周末,因為這些工作需要随時回報。

“出去旅遊爬山,也要随時帶着電腦。”他對我形容道。電商營運要求的長期久坐所緻,王利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坐卧難安。

比起埋頭工作,王利開始明白選擇行業的重要性。“天貓、京東、拼多多這類的傳統電商營運人員已經飽和,抖音等新平台也逃不出工價越來越低的結局,銷售的天花闆比營運更高得多。”是以,在臨近轉正述職時,王利向leader提出了辭職,選擇跨行新能源。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王利所在公司的産品

可能是運氣也是行業确實在增長,經曆三個月空檔期的煎熬,王利在杭州一家BMS上市公司得到了一份大客戶銷售的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了對接工廠生産、參加布置各種行業展會。最近他重拾了信心,“都還在慢慢起步,看好行業就沖吧。”

03 “儲能核心崗位年薪30萬是起步價”

在過去,網際網路行業動辄上萬個崗位的招聘需求養活了一大批獵頭公司。這兩年,就業市場上唱主角的換成了新能源行業。

邁斯咨詢創始人周林娟對此感覺強烈,因為最近她的工作節奏一直處于拉滿狀态。5月底,她連續參加了杭州和上海的兩場業内展會,三天時間内見了20多名高管。“因為網際網路招聘需求的下滑,好多獵頭公司都轉來服務新能源公司,光伏和儲能的崗位是最多的。”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觀展人數超50萬的上海SNEC光伏展 

2021年年底,周林娟帶着獵頭服務團隊從地産、新零售轉向了新能源行業。

彼時的需求還并不旺盛,但因為周林娟創業初期服務過UPS電源行業,這一行業最早基本都是外資巨頭把持。她發現,從這些外企出來的創業公司正在一步步成長,規模體量處于上升時期,

"華為艾默生系、特變電工系等工業巨頭,培養出來的人才都在湧入新能源行業,擔任要職”。一個行業的規模快速擴張,必然伴随着獵頭行業的興起。她判斷中高端人才很快就會流動,是以團隊比其他公司更早地跨入新能源。

行業需求的升溫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儲能賽道變得熱鬧擁擠。

在儲能市場,一些入場早的創業公司已經掙得了第一桶金,而更多的上市公司或者準上市公司看到機會後,希望馬上找到熟手搭起團隊進場。招聘的需求開始砸向了周林娟的團隊,“不缺資金、業務,隻缺人”。

她曾經接到過限定兩天時間下offer的崗位需求,團隊為此加班加點對接。招聘需求最火熱的幾個月内,周林娟目睹了不少公司的儲能業務團隊人數從十來号人到達了百來号人,還隻有幾十人的公司完全是因為搶不過。

儲能産品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逆變器。一位三四年經驗的逆變器研發工程師可以手握七八個offer,30萬-50萬年薪是基礎。如果是小團隊的技術負責人,七八年經驗,年薪更可以起跳到120萬。這一薪資水準已經遠遠超過了網際網路中層。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

儲能的核心崗位達到了年薪百萬,資料源:BOSS直聘

據新能源人才服務4月份的統計,在各大招聘平台中,儲能所有崗位薪酬水準處于第一梯隊,風光儲海外銷售類崗位薪資比國内同等崗位薪資普遍高40%以上,儲能銷售總監就可以開出50-100萬。

04 結語

關于能源,作家丹尼爾·耶金曾寫過一本石油著作,标題立意明顯:《獎賞:石油、金錢與權力全球大博弈》

他寫道,對20世紀的人類來說,石油促使了資本主義與現代工業的真正發達。回顧曆史也就不難了解,石油一步步從煤油燈、燒油船隻、汽車等工業産品,支撐着現代社會的運轉,更直接和間接地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是以,掌握能源本身就是一種“獎賞”。

而在新能源替代全球能源結構的過程中,類似的故事不免會重複上演。細觀新能源車、使用者側儲能等應用場景的爆發,正是下遊市場應用價值的不斷釋放,使得新能源成為大規模就業的蓄水池。

可以預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新能源的這一角色都将不會改變。

(注: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我,“天坑專業”畢業,拿到新能源百萬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