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導演邁克爾·貝以複雜有趣的變形模式,狂轟濫炸的爆破場景,驚心動魄的機甲戰鬥,點燃了《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篇章。
到2019年,6部《變形金剛》電影全球總票房超過48億美元,但該系列影片的整體口碑卻呈下降趨勢,甚至到《變形金剛5》跌落谷底,豆瓣評分僅有4.9。
時隔4年,《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以下簡稱《變形金剛7》)再度來襲,上映七天,全球票房不足2億美元,豆瓣評分為全系列倒數第二,勉強及格。就連網絡上對“變形金剛”的讨論度也早已不複當年。
在“變形金剛”IP走向沒落的過程,被寄予厚望的《變形金剛7》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變形金剛”IP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叙事模式:地球上有一件“外星神器”,意外落入人類之手。為此,引來汽車人團隊和霸天虎門派的争鬥。最終,邪不壓正,汽車人聯手人類戰勝霸天虎,世界是以得救。
前五部電影基本圍繞這個模式展開,偶有變形,不過是置換一些元素,将關鍵道具或正反派陣營做些替換增删。
第6部《大黃蜂》的片名沒有挂靠“變形金剛”,它似乎有意修正這個為人诟病的叙事模式,将“大黃蜂”塑造成一個溫情的“萌寵”,劍走偏鋒也算挽回一些口碑,但畢竟不是正統。
作為承前啟後的IP作品,《變形金剛7》在投資成本、制作體量和叙事野心上,都有強烈的重振旗鼓的意味。
本片故事始于一個關鍵道具——超曲速鑰匙,它能打開所有時空之門。以“天災”為主的反派力量,想要搶奪該鑰匙,用以召喚他的主人——宇宙大帝,從名字就能看出,這位是終極反派,它以星球為食,需借助時空之門才能來到太陽系,吞噬地球,以解饑渴。
絕境之中,以擎天柱為首的汽車人團隊,以擎天聖(形似大猩猩的機械猛獸)為首的巨無霸團隊,加上兩個人類,一個拉丁裔男人諾亞,一個非洲裔女人埃琳娜,齊心協力,共同抗敵,最終擊殺了無往不勝的“天災”,阻止了“宇宙大帝”的降臨。
影片的故事情節,還在套用之前的叙事模式:外星神器是超曲速鑰匙,正派力量在汽車人基礎上增加了巨無霸,反派力量則将霸天虎置換成更為強大的宇宙大帝和天災。人類團隊率先發現鑰匙,追随正派,經曆戰鬥,危機迫近,又衆志成城,最終拯救世界。
新導演小斯蒂芬·卡普爾上馬,走的卻是邁克爾·貝創造的老路。
唯一可見的創新,大抵就是引入了“超能勇士”,即片中的擎天聖、豹司令、犀牛勇士、飛箭勇士(形似雕)……這類史前巨獸和機械生命相結合的形象,可以帶給觀衆新鮮感,但它們在影片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到最高潮的戰鬥段落竟然隐身,将光環讓位于擎天柱、大黃蜂等老牌角色。一場精心的布局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委實令人遺憾。
至于本片的人類角色,亦不同以往,男女主角皆非白人,頗有迎合好萊塢當下流行的“政治正确”之意。
男主拉丁裔諾亞在大決戰中,與汽車人“幻影”合為一體,化身變形金剛版“鋼鐵俠”,這也算某種創新,但漫威版“鋼鐵俠”珠玉在前,這點新意也就不足為道了。
女主非洲裔艾琳娜的形象,從以往的超模美女變成博學多知的黑人,雖無傷大雅,但宣傳效果上肯定稍遜一籌。男女主之間的互動也僅限于戰友,二人情感連接配接寡淡,遠不如前作的愛情能打動人心。
左為《變形金剛1》女主,右為《變形金剛7》女主
故事落于窠臼,創新不足,也就罷了;關鍵是主題思想,15年來一成不變,正邪對立,你死我活,不存在額外的釋讀空間。
比如天災,他的星球被宇宙大帝毀滅後,甘願淪為打手,為其服務。他沒有任何人性的本能與情感的動機,就像個隻會執行指令的機器。如此反派,隻會使戰鬥變得索然無味。而本片的宇宙大帝,他的行動邏輯更加簡單粗暴,隻是因為自己饑餓,是以要吞噬星球。
反觀漫威電影的大反派“滅霸”,他認為宇宙人口過多,資源不堪重負,唯有裁減一半人口,才能使整個宇宙重新煥發生機。這套邪惡又荒謬的邏輯,和他跟養女的情感羁絆,使整個人充滿宿命論的悲劇色彩,直接促成了《複仇者聯盟3、4》的成功。
可以說,《變形金剛7》在故事、角色及思想層面,都是一場庸俗的失敗,非但沒有打斷整個IP的頹勢,反而在它下滑的路上添了一把火。
《變形金剛7》的創作困境,其實由來已久。要探究這個問題,得追溯整個IP的演化史。
在1980年初的一次東京玩具展上,美國玩具巨頭孩之寶注意到了一款名叫“戴亞克隆”的系列玩具。這種玩具能夠變身為恐龍或汽車。孩之寶将其引入,并通過改良,推出新的玩具——變形金剛。
“變形金剛”玩具,圖據視覺中國
為宣傳新玩具,孩之寶與漫威合作,量身定做了相關故事,《變形金剛G1》卡通片就此誕生。原本隻是廣告性質的卡通片,竟大受歡迎,孩之寶順勢推出4季98集。
1987年,為打開中國市場,孩之寶同上海電視台合作,用動畫播出權置換“變形金剛”系列玩具的銷售許可。該動畫在中國一經播出,就引發相關玩具的購買熱潮。
1990年代後期,孩之寶開發動畫續作《超能勇士》,并借此推出新玩具産品——“猩猩隊長”“黃豹勇士”“霸王龍”等。随着電影工業化程序和視效技術的發展,将“變形金剛”改編成真人電影的條件已經成熟。
2007年,邁克爾·貝執導的第一部《變形金剛》正式上映,震撼的機甲畫面及卡通片粉絲的熱情,使得該片在全球斬獲7億多美元票房,出售相關玩具的商場店鋪也被搶購一空。
此後,“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幾乎每兩年推出一部,受惠于全球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續作一度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
但到2017年《變形金剛5》上映時,觀衆已經逐漸對千篇一律的機甲戰鬥産生了審美疲勞,影片不僅豆瓣評分跌到4.9,全球票房也僅6.06億美元,相較于2.6億美元的制作成本,這個結果很難說讓人滿意。而第六部《大黃蜂》的内地票房,甚至比第五部還少了近4億元。
2022年初,孩之寶和派拉蒙不甘舍棄這一潛力巨大的IP,宣布推出三部新片,《變形金剛7》隻是該計劃的首部作品,結果在2023年上映後,仍不盡如人意。根據目前國内和北美票房成績以及即将上映的競争影片如《閃電俠》等,可預估該片最終票房在5-6億美元區間。根據其2億美元的制作成本進行推算,《變形金剛7》想要回本,恐怕很難。
其實,孩之寶和派拉蒙也并非不想解決系列前作的沉疴,隻是他們實在是“先天不足”:整個IP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售賣玩具,而玩具是一個形象商品,沒有附加的故事價值。不像漫威在進入真人影視創作時,本身就有豐厚的漫畫文本支撐,從來不乏創作的土壤。
而且導演邁克爾·貝從第一部開始,就為“變形金剛系列”确立了“重視效、輕故事,重場面、輕人物,重商業,輕邏輯”的創作風格。雖然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受到影評人的廣泛批評,但在當時這種類型的機甲大片在大銀幕上出現,提供給觀衆的是新鮮的感官刺激,是以也受到粉絲的追捧。
可是随着電影工業的進化以及玩具的可替代性産品層出不窮,那些曾經讓“變形金剛”電影取勝的特質就變得泛濫而平庸,被觀衆抛棄也是自然而然的。
危機出現,孩之寶和派拉蒙本該“對症下藥”,可是他們的藥方非但不是解決先天性的“故事”問題,反而采取了無節制的“借鑒”政策。就像《變形金剛7》,博物館裡機械怪物追殺人類,極似《侏羅紀公園》;進入秘魯洞穴尋寶,又像《奪寶奇兵》;擎天聖從形象到動作,幾乎就是《金剛》的複制;男主角諾亞與汽車人合體,明顯“抄襲”《鋼鐵俠》;時空之門關閉的場景,又酷似《複仇者聯盟》。
圖上為《金剛》劇照,圖下為《變形金剛7》劇照
這種“借鑒”,等于孩之寶和派拉蒙在招供:他們意圖引進更多大片元素來掩蓋自身創作的無能。但觀衆的審美門檻值已經拔高,在各類可替換的視效大片中,故事愉悅度成了觀衆擇片的重要标準。而《變形金剛7》的一成不變,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變形金剛”一直有打造電影宇宙的野心。從《變形金剛7》的片尾彩蛋可以看出,下一部應該會引進孩之寶旗下的另一IP“特種部隊”。
汽車人、巨無霸、特種部隊,加上反派陣營的恐懼獸、霸天虎、宇宙大帝等,擺明了就是想複刻“複仇者聯盟”的成功,以一座龐大的電影宇宙繼續榨取IP的商業價值。
但是漫威從2008年的《鋼鐵俠》走到2019年的《複仇者聯盟4》,用了21部電影做鋪墊,創造了十幾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如鋼鐵俠、美國隊長、綠巨人、奇異博士、蜘蛛俠等,最終才引來全球影迷的狂歡,實作單片27.98億美元的票房神話。
反觀“變形金剛”,妄圖用一套固定的叙事模式和一組穩定的角色形象,去創造自己的電影宇宙,這近乎天方夜譚。
或許孩之寶和派拉蒙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是以在《變形金剛7》裡做了嘗試,他們引入《超能勇士》的動畫角色,将巨無霸團隊納入“變形金剛”體系;又急于請出終極反派宇宙大帝,為後續作品鋪路;故事場景從紐約走向秘魯大地,想借異域文化色彩增添故事底蘊。
然而這些嘗試是失敗的:巨無霸團隊和終極反派并沒有建立觀衆的認同,秘魯的存在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背景闆。最終,“變形金剛”初建電影宇宙的成果,就像一座廉價的積木建築,很難經受市場的考驗。
更何況,“變形金剛”所效仿的漫威電影如今也陷入了疲頓。在《複仇者聯盟4》後,漫威急于開發多元宇宙,引入新反派和新英雄,近乎盲目地以量取勝,以緻陷入票房和口碑逐漸崩塌的境地。
非但漫威,整個好萊塢近些年都陷入了疲乏,隻會無限地開發IP。除開“複聯”不說,“速度與激情”系列、“碟中諜”系列、“星戰”系列、“阿凡達”系列……甚至連“奪寶奇兵”系列也“生而複生”,八十多歲的哈裡森·福特重新上陣。拍了續集拍前傳,各種“宇宙”越來越宏大,就是不敢冒險嘗試原創。
或許這是商業電影發展的必然選擇,但這種“必然”飽含危機,是以損耗IP價值為代價所做的一場豪賭。更不用說,像《辛德勒的名單》《阿甘正傳》《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這些題材、風格迥異,但藝術、商業都取得上佳成績的經典之作,這些年幾乎再也看不到了。
《複仇者聯盟4》劇照
回到“變形金剛”,作為一個曾經取得輝煌成績的IP,它意圖創造電影宇宙的決心本無可厚非,背後也自有它的商業邏輯,隻是若一味遵循既有叙事模式而不思進取,止步于對市場狹隘的想象而忽略觀衆真正的訴求,恐怕電影宇宙還未建成,IP就會先行隕落。
孩之寶和派拉蒙,乃至整個好萊塢都該醒醒了。
撰文丨李瑞峰 編輯丨李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