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和解潮”下,阿巴斯訪華釋放何種信号?

作者:華輿

6月13日,88歲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展開為期四天的訪華之旅。

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阿巴斯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宣布建立中巴戰略夥伴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牛新春表示,就雙邊關系角度來說,今年是中巴建交35周年,邀請阿巴斯訪華有一定象征性意義。此外,阿巴斯是中阿峰會後第一個通路中國的阿拉伯國家元首,标志着中阿關系邁入新階段。就巴方來說,該國出現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的趨勢,期待通過訪華提升國際關注度。

中東“和解潮”下,阿巴斯訪華釋放何種信号?

  ▲6月14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通路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在中巴建交35周年紀念首日封上簽字,并見證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多項雙邊合作檔案。(圖檔來自中國新聞周刊)

兩國關系再上新台階

中巴關系傳統友好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中國是最早支援巴勒斯坦民族抵抗運動并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巴勒斯坦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兩國老一輩上司人親手締造的友好關系也傳承至今。2005年5月,阿巴斯首次通路中國,此後又分别于2010年4月底至5月初、2013年5月和2017年7月來華通路。

由于新冠疫情給兩國元首線下會面造成阻礙,阿巴斯此次訪華距離上一次已經過去了6年時間。“2022年12月首屆中阿峰會開啟了中阿關系新時代,阿巴斯總統時隔6年來訪,将會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巴友好關系。”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鈕松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會見陪同阿巴斯總統訪華的巴外長馬立基也表示,相信兩國元首将為雙邊關系的發展做出頂層設計,明确戰略方向,推動兩國傳統友好關系再上新台階。

在6月14日下午習近平與阿巴斯的會談中,兩國元首宣布建立中巴戰略夥伴關系。習近平指出,中巴兩國是互相信任、彼此支援的好朋友、好夥伴。中國是最早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始終堅定支援巴勒斯坦人民恢複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阿巴斯表示,我謹代表巴勒斯坦人民衷心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為巴勒斯坦人民恢複民族合法權利正義事業提供的大力支援和無私幫助。中國是巴方信賴的朋友和夥伴。巴方堅定支援中方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的立場,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在中巴建交35周年紀念首日封上簽字,并見證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多項雙邊合作檔案。雙方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勒斯坦國關于建立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近年來,中巴合作取得諸多顯著成果:2021年,第二屆中巴經貿聯委會會議成功召開;同年,巴勒斯坦首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巴勒斯坦共享中國發展機遇提供平台。2022年,中巴兩國政府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外交部資料顯示,2022年,中巴雙邊貿易額是1.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2%。

多年來,中國已援建巴方學校、公路等數十個基礎設施項目,并向巴勒斯坦提供農業技術和經驗。通過舉辦活動和交流會,兩國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得到加強。疫情期間,中方也向巴方提供大量醫療援助,同巴方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并派出醫療專家組。此外,中方還一直向巴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為重新開機和談創造條件”

進入202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在耶路撒冷、加沙地區乃至以色列和黎巴嫩邊界地帶,爆發了一系列流血沖突。今年4月,以色列警方與巴勒斯坦群眾在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發生沖突。5月,以色列國防軍與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再次爆發了沖突。

“2022年底以色列’史上最右’政府上台以來,巴以沖突愈演愈烈。”鈕松指出。

牛新春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巴以局勢緊張程度算得上是近十年之最。但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勒斯坦卻正在面臨被邊緣化的現實。首先,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的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正在下降。其次,對促進巴以和談的關注度也在下降。

在過去,巴以和談一般都是由美國政府主導。但巴以最後一次和談還停留在2014年,由奧巴馬政府牽頭。特朗普上台後也提出了巴以和談方案,但由于巴方認為和談方案過于偏袒以色列,幹脆拒絕參加談判。拜登政府上台後,再未就巴以和談提出過任何方案。“拜登政府也成為了1993年以來,唯一沒有提出巴以和談方案的美國政府。”牛新春說。

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盡管曆史和現實問題交織導緻巴以沖突重重,但中國的态度和立場始終保持一緻,扮演積極促和的角色。

2013年,習近平分别邀請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來華通路,提出中方關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一是應該堅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巴以兩國和平共處這一正确方向;二是應該将談判作為實作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徑;三是應該堅持“土地換和平”等原則不動搖;四是國際社會應該為推進和平程序提供重要保障。

2017年,阿巴斯訪華期間,習近平就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再次提出四點主張,并倡議啟動中巴以三方對話機制。

去年12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見阿巴斯時,習近平還呼籲,國際社會應該把巴勒斯坦問題置于國際議程優先位置,堅持“兩國方案”方向和“土地換和平”原則,在聯合國有關決議和“阿拉伯和平倡議”基礎上,推動重新開機和談。

今年3月,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隽先後通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還在耶路撒冷會見聯合國中東和平程序特别協調員溫尼斯蘭德,就巴勒斯坦問題等交換意見。

而在本次會談中,習近平提出三點主張。第一,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第二,巴勒斯坦經濟民生需求應該得到保障,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巴勒斯坦發展援助和人道主義幫扶。第三,要堅持和談正确方向。尊重耶路撒冷宗教聖地曆史上形成的現狀,摒棄過激和挑釁言行,推動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影響的國際和平會議,為重新開機和談創造條件,為幫助巴以兩國和平共處作出切實努力。中方願為巴方實作内部和解、推動和談發揮積極作用。

鈕松認為,本次“三點主張”進一步強調了巴勒斯坦的經濟民生需求以及和談的正确方向,即要做利于和談能真正邁向成功的事情,而非單方面刻意改變現狀。

在牛新春看來,“三點主張”中第一點是對此前中國倡議的延續,即“兩國方案”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點是呼籲國際社會幫助巴勒斯坦緩解最為迫切的民生問題;第三點,則與巴勒斯坦被邊緣化的問題有關。但他也坦言,就目前來說,重返巴以談判依然困難重重。是以,按照“三點主張”中的說法,相關各方應“為重新開機和談創造條件”。

中東“和解潮”加速

阿巴斯此次訪華,正值中東地區“和解潮”加速。今年3月10日,中國、沙特、伊朗在北京共同達成三方聯合聲明,沙特與伊朗這對“宿敵”宣布将恢複外交關系。這也成為中國“勸和促談”外交的一次重大突破。

随後的4月6日,沙特和伊朗兩國外長齊聚北京,正式宣布恢複外交關系。在這一輪“和解潮”中,叙利亞外長12年來首次通路沙特,巴林與卡達宣布正式恢複外交關系。持續十多年的葉門戰亂也出現了和平曙光。4月9日,沙特和阿曼代表在葉門首都薩那與胡塞武裝高層會面,為實作停火展開對話。葉門政府随後發表聲明說,在沙特和伊朗日前恢複外交關系後,“葉門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可能實作和平。”

牛新春分析稱,本輪中東“和解潮”有幾個因素,首先,美國在中東進行戰略收縮,導緻美國影響力下降,單極世界向多極世界轉變,中東國家的外交政策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其次,中東國家意識到經濟轉型至關重要,擺脫對能源的過度依賴,就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此外,該地區國家也從2010年到2020年“阿拉伯之春”中吸取了教訓,意識到地緣博弈對本國發展來說并沒有好處。

牛新春表示,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受到中東國家的歡迎,不僅是因為中國與沙特、伊朗等地區大國都有不錯的關系,也因為中方一直秉承着尊重平等友好的态度。事實也表明,共謀和平發展,是中東地區國家人心所向。

阿拉伯新聞網5月委托民調機構YouGov的調查報告顯示,80%的巴勒斯坦人歡迎中國在巴以和談中發揮作用。

鈕松認為,中東“和解潮”的出現與中東格局的巨變将對于中東地區的發展與安全赤字的緩解,乃至對全球發展與安全的鞏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他也同樣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東地區和平是一個複雜、多元的問題,巴以關系短期内很難取得根本性突破,但中國會繼續發揮“勸和促談”的積極作用。(完)

作者/鄭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