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将不過李</h1>
評書先生在講隋唐演義的時候,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王不過項,将不過李,拳不過金,力不過霸,”說的是曆史上4位猛将,王不過項就是項羽,另一個力不過霸,是指隋唐演義當中武力值排行第一的李元霸,将不過李又是誰呢?這個人可是被稱為唐朝第一猛将,甚至比家喻戶曉的李元霸還略勝一籌,他就是李存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二、李元霸</h1>
李元霸首次登場于《隋唐演義》被大家所熟知,他力大無窮,一對兒鐵錘作為兵刃,平定瓦缸寨時立下了赫赫戰功,據說手中的鐵錘一個就有400斤,在他的手中揮動如風。
李元霸的故事并不是《隋唐演義》的傳說,曆史當中也有原型,不過他的名字不是李元霸而是李玄霸,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子,李世民的弟弟,在反隋起義當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神勇第一,無人能敵。
金鸾殿旁的石獅子他也單手便可舉起,神勇無敵的李玄霸為何在16歲英年早逝了呢?那又是誰殺了他呢?對于李玄霸的死說法不一其中廣為流傳的是《隋唐演義》當中李玄霸攻打瓦崗寨之後,怒指蒼天,恰巧此刻雷雨大作,天雷引到鐵錘上,被雷擊斃而死。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被魚俱羅設計,将李元霸陷害緻死。是以隋唐演義中也留下了一個不太聰慧,有勇無謀的形象。
縱觀整個唐朝史,李玄霸卻不是勇猛第一人,還有一個人比李玄霸更加勇猛,被公認為唐朝曆史猛将第一人,他就是唐朝末年的李存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三、李存孝</h1>
李存孝出生唐朝末年,是李克用的義子被稱為“十三太保”,傳說李存孝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在山下玩耍,看到山中一個老虎沖向羊群,他便和老虎幾番搏鬥,十幾歲的李存孝将老虎拳打腳踢緻死。
這一場景恰巧被當時經過的李克用看到,驚歎少年勇猛的和膽識,于是李存孝被李克用選為“十三太保”之一,隋唐演義中,靠山王楊林的原型就是李克用,并且楊林也沿用了“十三太保”這個稱呼收了十三個義子。
那麼李克用又是誰呢,公元89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從此割據河東。因為被朱溫設計陷害,一心想要複仇的李克用心願未了,辭決人世,兒子李存勖後來完成了父親心願,手刃仇人,登基稱帝,國号沿用唐朝,史稱“後唐”。
唐朝末年先後有五個朝代十個國家前後興起并衰亡,曆史當中為了區分和前面朝代名字上的重疊,每個新興起的朝代前都加上了一個“後”字。而後唐也是五代十國當中最興盛,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短短五十幾年的五代十國,僅後唐就存在了十四年,後唐之是以存活的時間久,主要還是有将才的輔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四、赫赫戰功</h1>
李存孝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戰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可以說是後唐建立的肱股之臣,他先是平定黃巢起義,就是曆史上為菊花題詩“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農民起義軍,他的名氣很大,但卻被李存孝剿滅,可是知道李存孝的人卻寥寥無幾,後來他又收複潞州,讨伐幽州,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績赫然。
曆任汾邠邢三州刺史。 帶兵攻打趙王王镕,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仍然槍挑朱溫手下第一猛将,甚至有人覺得李存孝的勇猛超過了西楚霸王項羽。
不過這還僅是九牛一毛,李存孝最大的功績是帶領十八個鐵騎攻占長安,其實就是奪取潞州之戰,李存孝帶領三百騎兵,在長子一帶的山路上伏擊孫揆一行,生擒孫揆後,立刻又統領五千騎兵馳援澤州。
李存孝在澤州生擒了汴軍的統帥鄧季筠,李谠也戰敗潰走,李克用緊追不放,一直追擊到馬牢關,一路厮殺仍未停下腳步,在連續攻克了兩座城池後立馬轉頭,回頭帶兵又攻打潞州。這一仗的獲勝,奠定了李克用的上司地位。也使得後唐有了最初的根據地。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因為他勇敢,武功高強,被賜予李姓,改名為李存孝。
可是這樣一位猛将結局卻被人設計陷害,車裂而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五、誣陷和車裂</h1>
景福元年年初,王镕和李匡威聯合軍隊率領10餘萬精兵攻打堯山,李克用任命李存信和李存孝為主将一同迎戰,李存孝、李存信二人同為十三太保之一,彼此誰都不想聽從對方的調遣,彼此互相猜疑忌恨,兩人對于王镕、李匡威合兵保持觀望的态度,遲遲不肯出兵。
這可急壞了李克用,無奈之下李克用隻有改派李嗣勳,李嗣勳攻占幽州、鎮州的軍隊,斬殺俘獲将近3萬人,李嗣勳的獲勝讓李克用更加的憤怒李存孝和李存信的無所作為,正當李克用想要問責兩人責任的時候,一封書信悄悄的遞到了李克用那裡。
李存信回信給李克用,讒言道:“存孝有二心,常避趙不擊。”李克用也有狐疑,不知如何處理。
消息很快走漏,李存孝得知後,心中很是害怕,私下派人聯絡朱溫,想尋謀後路,并且私下去見王镕,消息很快傳到了李克用的耳中,李克用這次更加憤怒,率領重兵前來聲讨。
李克用命人築起城牆,作為防備,李存孝感念李克用恩情,寫下罪書,跟随李克用回到晉軍,李存孝哭訴李存信的挑撥陷害,然而李克用最終還是用車裂的刑罰殺了李存孝,令李克用沒想到的是,軍中将領嫉妒李存孝的能力,竟然沒有一個人替他出頭求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六、葬身之處。</h1>
奇怪的是當地的很多百姓都替李存孝的死憤憤不平,李存孝死後葬在太原市風峪溝的山丘上,因為山丘起伏的線條像個漢子“太”是以取名太山。當地很多人因年景不好成了盜賊,但是卻沒有人盜取李存孝的墳墓,一來他是是“叛将”,棺木中不會有太多的金銀财寶。
二來百姓鳴不平,同時也流傳很多李存孝英勇的事迹,後來随着時間的流逝,人們漸漸開始信奉李存孝會保護這片土地,時間久了,也就将李存孝奉為守護太山的山神。
唐末第一猛将,沒有死在戰場殺敵,沒有敵人摧毀,最終卻被身邊人誣陷,慘遭車裂,着實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