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000字)毛選深度解析:讀完這篇真正明白由弱變強的辦法!

作者:職場的學問與實踐

最近很多讀者朋友找我購買《毛選1-5卷深度解析》紙質版,我更希望确實是能幫助大家更好地閱讀毛選,通過對1-5卷每篇的深度解析來讀懂、讀透毛選,汲取智慧。

日常,有不少讀者朋友交流:如何能夠活學活用讀毛選?為什麼我總是迷茫,該怎麼辦?我現在大學即将畢業,我該如何準備?我在局裡5年了,不上不下,我該如何去運作、發力?我的企業目前盈利,但是經營起來很吃力,不溫不火,我該如何尋找突破?

提出問題是0到1,遠勝于解決問題的1到N。這些問題都很好,是問到點子上去了,根本上是對于事情規律的研究。遇到問題不要怕,首先要先分析問題,把這類對象的規律先調查研究研究,找出其中的規律,再結合你遇到的具體人、你自己的特點來抓藥熬,症對了、藥對了,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今天,我再用毛選中《持久戰》隐藏的思維試着做總結性分享,也“解剖麻雀”,做一回深度解析。這是一篇很容易被讀毛選的同學們忽略的文章,但确實是很有用,建議大家有空可以再讀一讀,結合實際去讀,一定會常讀常新,逐漸就能活學活用。

一、

今天,我們讀一下《論持久戰》。

我們都知道,《毛選》裡的文章,都是在一定的曆史背景下,為了解決當時的某些具體問題而寫的。

這篇《論持久戰》也不例外。

它要解決的是當時普遍存在于人們腦海裡的幾個疑問,這幾個疑問我們歸納總結一下主要圍繞三個問題:

第一:中國的抗日戰争究竟是勝利還是失敗?

第二:如果說中國的抗日戰争是持久戰,那麼為什麼是持久戰?

第三:如果确定了是持久戰,那麼這場持久戰具體該怎麼打?

雖然《論持久戰》涉及到了整個戰争的方方面面,但是實際上它總是圍繞着以上三個問題展開的。

是以,我們今天這篇文章,也主要圍繞着這三個問題去分析一下《論持久戰》。

二、

中國的抗日戰争是勝利還是失敗?

1,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傾向

當時圍繞着這兩個問題,就産生了兩種錯誤觀點,一種是亡國論,一種是速勝論。

而不同的觀點,必然産生兩種不同的行為傾向。

“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産生妥協傾向,後者産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論持久戰》

這種傾向在不同的社會角色身上,會展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

比如一個鄉下農民,如果持有亡國論的觀點,那麼他在支援抗戰這件事上就絕不會積極,他可能不會願意加入遊擊隊,不會願意配合邊區政府的政策。

如果這種觀點再傳播一下,受影響的就不是一個人,那麼對于統一戰線來講,對于發動群衆全民抗戰來講,都無疑是一種嚴重的破壞。

同時,如果這種觀點展現在某些高層身上,就可能會出現妥協、投降的種種舉動,比如後來的投降派代表——汪精衛。

同樣的,速勝論的觀點也有極大的危險性,它同樣會牽扯一系列的重大問題。

比如,如果你認為中國可以速勝,那麼對于是否還需要廣泛的發動遊擊戰争這個問題,你的答案可能就是否定的,因為馬上就可以速勝了嘛,對不對?那還有啥必要去發動敵後遊擊戰呢?

展現在改革制度上,比如是否還要改革軍隊制度?是否還要改善人民生活?是否還要維護統一戰線?

你的答案都可以是否定的,因為馬上就要勝利了,這些關于建設統一戰線的工作實在沒有必要。

反過來,可能倒是要開始積極準備應付國共之間的沖突了,沒事搞點邊界摩擦啥的,整整内戰啥的。

這一樣是極其危險的,甚至會完全的妨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繼續發展。

是以,對于“亡國論”和“速勝論”就有加以駁斥的必要。

而世界上最好的駁斥,并非為了駁斥而駁斥,而是要把真正的客觀規律,客觀事實給擺出來,隻有這樣,那些虛無、錯誤的觀點才會自動被消滅。

就好像止住謠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布真相。

隻不過對于毛澤東來講,他要公布的,是還沒有完全發生的,但是卻即将要發生的事實和真相,這一點就是領袖和普通人的差別。

這種還未完全暴露出來的真相和事實,前途和命運,絕大多數人是看不清的,是以它就必須建立在強大的理論依據的基礎之上,才能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事實和結論。

也隻有這樣的結論,才能真正的說服别人,才能有助于切實的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是以,我們就要來看一下,毛澤東是如何分析這場戰争的。

2,沖突分析:

“沖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沖突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是沖突的普遍性和絕對性。”——《沖突論》

是以,分析抗日戰争也好,分析國共合作也好,本質上是分析事物的沖突。

而分析沖突,首要的就是分析它的兩個方面。

中日沖突分析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個方面,國共沖突分析的是國民黨和共産黨兩個方面,家裡小兩口鬧沖突,你也得分析小兩口兩個人,不能隻分析一個

是以,《論持久戰》首要分析的,也是日本和中國兩個方面的特點,隻有把雙方都分析透徹了,你才能看到沖突的發展趨勢和前途,也就是我們說的抗日戰争的發展趨勢和前途。

于是《論持久戰》正式拉開序幕。

首先日本方面的特點:

第一,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強表現在其軍力、經濟力、政治組織能力三個主要方面。

第二,它的戰争是退步和野蠻的。

其退步性表現為日本發動的這場戰争,是其國家内部沖突積累到不得不舉行大規模的冒險戰争的背景下發動的,它是一場侵略其他國家的戰争,不僅遭到被侵略國的舉國抵抗,而且還會遭遇日本本國人民的反對。

其野蠻性表現在日本是一個軍事封建帝國,是以其侵略手段帶有極強的暴力和野蠻。

這種野蠻性,又激化了中日沖突,以及日本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沖突,由此使得自己最大程度的陷入孤立。

第三,日本強而不大。

這種強而不大,展現在其自然資源、人力物力财力、軍事力量的補充幾個方面,這決定了其經不起長期的戰争消耗。

這一個特點,也為毛澤東預測日本将來必将繼續南下,占領西太平洋提供了依據。

第四,日本雖然能得到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是必将遭到更為強大的反法西斯力量的反對,且後者力量會不斷增長,逐漸抵消前者的援助力量。

這是失道寡助的規律。

以上四點,是《論持久戰》總結的日本方面的四個特點,其後所有的戰争形态都是由這些特點發生和衍變出來的。

而中國方面呢?也有四個特點:

第一,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弱國,這種弱展現在我們的軍事力、經濟力、政治組織能力,皆不如日本,且差距很大。

第二,中國戰争的正義性和進步性。

我們的正義性展現在我們舉行的戰争,是反對侵略的戰争,這個戰争必将得到全國所有不願意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民的全體支援,能得到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甚至得到日本本國人民的同情。

而我們的進步性,展現在已經開始覺悟起來的全體中國人民。這種進步性與一般的進步性有質的不同。之前,我們說太平天國是進步的,辛亥革命是進步的,北伐戰争是進步的,這沒有錯。

可是這種進步隻有量的積累,卻還沒有達到質的變化,這是因為中國最為廣大的群衆無産階級還沒有覺醒。

直到共産黨以及由它上司的軍隊出現,中國的廣大群衆、無産階級才開始覺醒起來,才逐漸的被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廣泛的為争取民族獨立自由的統一戰線。

第三,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撐起長期的戰争。

第四,中國的反侵略戰争,能夠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援,這是由于它的正義性和進步性規定的。

以上日本、中國不同方面的不同特點,是剛好對應和沖突着的。

這些沖突着的基本特點,規定了和規定着雙方一切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場中日戰争,其實背後就是這些特點的比賽,這些特點在戰争中,将逐漸依據其本性發生變化,一切的現象層面的東西,就由這些基本特點發生和衍變出來。

比如,日本在近一年的時間裡,能迅速占領上海、南京、太原等地,幾乎可以說已經占據了半個中國,這一點就是由于它是一個軍力、經濟力、組織力極強的國家的特點決定的。

但是呢,它隻能占領某個省的主要城市,而在城市周圍的廣大農村地區,它卻無論如何無法占領了,這是因為它雖然是強國,但同時又是小國,兵力嚴重不足的原因。

而在日本所占領的華北、山西等地的廣大農村,共産黨上司的遊擊戰争開始蓬勃發展,這是因為中國抗日戰争的進步性,決定了廣大群衆已經開始覺醒和被組織起來,并且由于中國地大物博,給了遊擊戰争以廣大的生存空間。

這種現象,也是雙方特點的不同衍變形态。

是以啊,一切的現象層面的東西,背後都是其本質特征的不同形态,抓住了本質,我們就能更好的識别現象,判斷現象。

由上面的特征,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戰争持續下去,日本強、中國弱的特點,決定了中國想要戰勝日本,速勝是不可能的。

同時,由其他幾個特點,

即:日本是小國、其戰争是退步和野蠻的、其失道寡助而得不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援助。

另一方面,與之對應的中國是一個大國,其戰争史進步和正義的,其得道多助是以能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援。

從這些對比的特點去看,中國就存在着勝利的可能性,隻不過這種勝利一定不是速勝,而是持久戰。

3,量的估計

那麼,問題接着就來了,從這些特點去看,僅僅隻是存在着勝利的可能性,并不能說中國一定勝利,日本一定失敗。

目前,我們能準确得出的結論,實際上隻有一個:

就是說,如果中國的抗戰要勝利,那一定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

但是至于到底是不是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則不能是以就得出結論來。

因為,強而小的國家,消滅大而弱的國家,不是沒有先例,在中國的古代,就有元朝滅宋,清朝滅明的曆史存在,在世界上,英國将印度完全變成殖民地的先例也是有的。

處于民族覺醒的進步國家,不一定就能戰勝處于退步狀态的帝國主義國家,正義性和進步性也不是萬能鑰匙。

其中,是否決定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根本,還在于對雙方不同特點,衍生出來的量的估計。

這種估計是非常之困難的,也是《論持久戰》之是以偉大的原因所在。

其實啊,當時的輿論界,不是隻有毛澤東一個人提出來中國和日本的戰争是持久戰,在國民黨内部也有很多人認識到雙方的實力差距,是以提出這場抗戰是持久戰

但是,如果對這場戰争的認識,僅僅隻是停留在到它是一場持久戰這裡,那麼可以說是完全不夠的。

應該說,隻要有一定的自我認知的将領,都能認識到這是一場持久戰。

可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高明之處卻不在這裡,而是在于它能判斷持久戰打下去,為什麼是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這種結論你是哪裡得來的依據?

另一個至關重要的點在于:這場持久戰到底該怎麼打?該怎麼組織?該怎麼制定持久戰的戰略戰術?

這就不是當時的任何其他人可以提的出來的了

一直以來,我們也看到一些輿論,說持久戰并不是主席的原創,他們找到了最先的出處,是在國民黨高層,比如,有個叫蔣百裡的就在《論持久戰》發表之前,提出過中日戰争是一場持久戰。

這種觀點簡直不值一駁,但凡稍微看一下《論持久戰》原文,就知道這是多麼滑稽。

原文一開始就說了:

“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論持久戰》

是以,《論持久戰》提供的是戰争中的勝敗衍變依據,持久的依據,是配套的戰略戰術,而這種理論依據的分析,全部用的是沖突分析法,配套的戰略戰術也全部是早期紅軍内部形成的遊擊戰、運動戰的戰略戰術。

這不是任何人可以複制的,是馬列主義結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逐漸發展和衍變出來的,獨此一家,别無分号。

隻要你稍微讀一下原文,就能立馬識别出來。

說回關于“量的估計”。

如果要給這場持久戰中的雙方打分,那麼如果日本強的特點,能打十分,而其退步、野蠻,資源匮乏、地域狹小,失道寡助等特點,使得其力量遭到減殺,總體減去三分,那麼它還有七分

而中國雖然有進步、正義,地大物博,得道多助等特點能加分,但是如果加起來隻有三分,而因為其太弱,實力原本隻有一分,那麼其實總體上看,它也隻能有四分,還是幹不過日本。

是以,這裡面其實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既雙方不同的特點,在這場戰争中,能發揮幾分的作用。

這是其一。

其二,這些特點并不是像我們打分一樣,是靜态的,相反所有的特點都是發展的,也就是說随着戰争的進行,不同的特點在戰争中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它的分數是動态的,是變量。

就好像中國抗戰的進步性,決定了廣大的人民群衆将會逐漸聚攏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下,完成他們的曆史使命。

可是,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的動态過程,具體變現為先是實作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内戰停止的第一步。

其後,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起兩黨之間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再然後,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廣泛發動群衆,擴大遊擊隊,正規軍。

也就是說,進步性的特點,在戰争的逐漸發展之中,它能發揮出來的作用,是變量,是逐漸增強的。

而像日本方面,其退步性和野蠻性、資源貧乏、失道寡助的特點,一開始顯示不明顯,但是随着戰争的逐漸衍變,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這場大戰之中。

那時候,失道寡助、資源越來越難以為繼,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不同力量的反對就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一個動态過程。

是以,在整個戰争中,不同的階段,雙方的特點可以衡量的分數,或者說力量是不同的。

但是從整體看上,中國的力量雖小,但是卻處于不斷的增長和強大之中,日本力量雖強,但是卻處于逐漸的衰減和弱化之中。

是以,隻要在日本最強,中國最弱的時候,中國能夠堅持過來,能夠不被滅亡,那麼随着戰争的持久,此消彼長,雙方力量不斷發生變化,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找到,即使在日本最強,中國最弱的時候,我們依然能夠堅持下去的證據呢?可以找到。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就是日本能占領中國一萬萬至兩萬萬人口的區域,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我們仍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戰,而日本在其整個戰争中,須得時時在其後方作防禦戰。”——《論持久戰》

在敵之進攻,我之防禦階段,是敵人極強,我之極弱的階段,此階段正在進行中,我們看看這一階段的現狀。

“第一階段,現在還未完結。敵之企圖是攻占廣州、武漢、蘭州三點,并把三點聯系起來。敵欲達到此目的,至少出五十個師團,約一百五十萬兵力,時間約一年半至兩年,用費将在一百萬萬日元以上。敵之如此深入,其困難是非常之大的,其後果不堪設想。”——《論持久戰》

這就是說啊,即使日本拼勁全力,冒着巨大的風險,實際上它離完全占領中國,使得中國亡國依舊還差得很遠。

而此時呢?我方的力量正在急速增長中,這種增長表現為:

國共實作了合作,兩黨共同抗戰的局面已然形成。日本每占領一個城市,就要花費巨大的代價,而不會像之前占領東三省一樣便宜了。

敵後抗日遊擊區域不斷的發展壯大,大規模的群衆遊擊戰争正在醞釀和發展起來。

全國的抗日熱情正在高漲,不同階級都已經逐漸納入統一戰線之中。

國際援助正在越來越多,尤其是蘇聯的援助,而世界級的戰争,此刻也開始逐漸醞釀起來。

這幾個次元,都是最開始沖突分析中,雙方的不同特點的發展表現形式,這一點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得到。

在以上的雙方力量衍變的估計下,我們就可以完全得出結論了: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但是這個過程是一個持久戰。

而且,《論持久戰》還描繪出了整個持久戰中,不同階段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也就是著名的持久戰中的三個階段預測。

這些預測,紛紛被後來的事實證明了其準确性。

當然,原文所記述的内容,遠比這裡所解說的詳細。

比如,有人會問:你要使得自己的力量在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最終超過日本,能夠打敗日本,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日本的工業、軍事、技術、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積累,都不是中國在幾年,幾十年,甚至百年之内能趕上的。是以持久戰是不可能的,中國最終無法超過日本力量,将其趕出中國。

這一點,原文如何回答的呢?

“這就是所謂‘唯武器論’,是戰争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戰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争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着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論持久戰》

再比如,還有人會問:如果日本搞和平勸降的手段,使得中國妥協和投降成風,那麼我們的力量還是否會繼續強大,如果日本以戰養戰,日本的力量是否會逐漸弱化?

這一疑問,原文也有精彩的論述,根本上還是從上述沖突分析中的幾個特點去分析。

日本的野蠻性,決定了他們的和平勸降的手段隻是煙幕彈,這個政策根本上是實行不了的,同時,日本的以戰養戰,無非是參照原來在東北的那一套,然而因為全面抗戰起來以後,大量敵後遊擊隊的存在,全中國人民在各種不同角落裡的反抗,加之日本資本有限,是以急遂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從已經進行了快一年的全面抗戰中,已經開始顯露出來。

還有關于“日本是否會陷入世界戰争之中,遭到世界國家的聯合反對?”,這一點原文也有分析:

“日本威脅南洋和威脅西伯利亞,将較之過去更加嚴重,甚至爆發新的戰争。敵人方面,陷在中國泥潭中的幾十個師團抽不出去。廣大的遊擊戰争和人民抗日運動将疲憊這一大批日本軍,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進一步地增長其思鄉厭戰直至反戰的心理,從精神上瓦解這個軍隊。”——《論持久戰》

在此之前,毛澤東還精準的預測了後來日本南下,陷入太平洋戰争的局面。

實際上這個時候,日本本身的戰略計劃中,也在為南下還是北上吵得不可開交,但是毛澤東卻已經預測了日本将來幾乎必然南下的結局。

他之是以那麼預測,首先的根據在于日本是資源小國,它一旦陷入戰争的泥潭,被拖進持久戰,那麼很快資源上的問題就會立馬暴露出來。這個時候,對于石油、橡膠的需求将會急劇上升,成為左右日本戰争的決定因素。

而北面,日本會面臨一個強大的蘇聯,是以其最終的結果,就是日本必然南下。

是以啊,其實在日本内部為北上和南下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實際上毛澤東已經看到了日本将來南下,必将在太平洋戰争中陷入困局的極大可能性了。

三、

主觀能動性

在以上雙方不同特點的競賽中,我們已然可以得出“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結論,足夠地擊破亡國論和速勝論的不良影響。

那麼,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具體的布置持久戰的戰略戰術計劃了。

因為,不管你的理論依據多麼強大,客觀條件分析得多麼完備,但是實際上,不管是持久戰還是什麼戰,都必有有人依據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劃、方針、政策、政策、戰略、戰術,方能做得好

“坐着不動,隻有被滅亡,沒有持久戰,也沒有最後勝利。”——《論持久戰》

自覺的能動性,是人差別于物的特點。

“人類在戰争中強烈地表現出這樣的特點。戰争的勝負,固然決定于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争性質、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于這些;僅有這些,還隻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指導戰争和實行戰争,這就是戰争中的自覺的能動性。”——《論持久戰》

在這種能動性的作用下,一系列持久戰中的戰略、戰術,以及相應的政治中的政策、理念、号召、路線都衍生和發展出來。

這裡很多内容,就是我們之前解讀《抗日遊擊戰争的戰略問題》一文中重複提到過的很多戰術行動。

我們大體上可以作如下總結:

在軍事上: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改革軍隊,實作官兵一緻、軍民一緻;動員而不是強迫人民參加抗日。

在政治上:發動群衆,改善群衆生活,改善教育,給予人民政治上抗日的自由。

在戰略戰術上:實作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内線中的外線。

在戰役實施上:保證戰役和戰鬥中的主動性、計劃性、靈活性。

在戰術方法上:堅決采用運動戰、遊擊戰結合的方針,其最終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儲存自己,消滅敵人。

在戰略戰術目标中:盡一切可能打殲滅戰,隻有殲滅戰才能給予敵人最大的消耗,同時給予我方最大的補充。

在每一局部戰役和戰鬥中:堅決執行集中優勢兵力,徹底消滅敵人的方針,并乘一切敵人之隙,造成敵人的錯誤,給予打擊。

在決戰問題上:避免一切不利條件下的決戰,争取一切局部戰役中,有把握條件下的決戰。

在兵源問題上:民兵是勝利之本,發動群衆、武裝群衆、建設遊擊隊,然後又逐漸發展遊擊隊成為正規軍,變遊擊戰争為規模性的運動戰。

以上是整個持久戰中,我們為應對這場戰争,所應該采取的戰略戰術,政策方針的總和。

四、

文末,我們需要來總結一下,《論持久戰》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幾個值得注意的點:

第一點,對沖突的雙方做定性的分析,由這種分析得出事物的不同特點;

第二點,對不同特點還需要做定量的分析,進而明确不同的特點,在事物的沖突運動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大小。

第三點,對事物的分析,一定是動态的,因為沖突是運動和發展的。

第四點,任何的戰略戰術,是根據事物本身的特點來制定的,是先有事物本身,才會根據這種事物的特點去制定戰略戰術計劃,而不是反過來,用某種戰略戰術去亂套。

第五點,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我們說的“中國必勝,日本必敗”,指的是客觀上存在着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條件,然後它還不是最終的事實。最終的事實,必須把主觀能動性加上去,把我方的主觀的努力作用加上去,沒有這一條,坐着不動,怎麼分析都是不能成為事實的。

沖突的存在和發展,是離不開一定的條件的,這種條件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而我們所謂的主觀能動性的意義就在于,不斷的創造條件,使得沖突的發展朝着我們想要的方向進行。

我們需要抗日的勝利,就需要不斷創造統一戰線、發動群衆、武裝群衆、開展大規模遊擊戰和運動戰,廣泛的宣傳和争取國際援助等等一系列的努力。

第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全軍、全民的統一戰線,絕不僅僅是幾個黨派、黨部和黨員們的統一戰線。真正強大的力量,永遠都來自人民。

論持久戰(二)

文章很長,接下來,我們還是要繼續聊一聊《論持久戰》

因為它能挖掘出來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聊一聊持久戰的幾個條件。

之是以要研究一下持久戰的幾個條件,是因為這種戰略思想,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雖然,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任何的戰略計劃,個人計劃,本身必須是建立在個人實際情況上的,而不是反過來去亂套。

但是你如果有一個模闆,那麼在實際情況中,你隻需要根據一些變量作出調整,就會發現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借鑒和學習的。

而其中,尤其是這個持久戰的思維方式,具有極強的科普價值,也具有極強的适用性。

是以,我們來研究一下,持久戰适用的幾個條件,那麼就能友善我們在實踐中去判斷,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到持久戰的戰略思想。

一、

極弱對極強

持久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自身是極弱的,而對手是極強的。

這裡我們所說的對手,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你也可以當做是面臨的巨大困難。

也就是說,在本身極弱的情況之下,而要面對的困難,卻又是極強大的背景下,我們就可能會用到持久戰。

是以,這一點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很多人都一定會遇到,也一定會經曆。

是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适合于很多人。

那麼,到底需要哪些條件,我們才能打持久戰呢?

二、

第一個條件——進步性。

持久戰的第一個條件,是進步性。

中國的抗日戰争是進步的戰争,這種進步性的展現,就在于随着時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力量會越來越強,而不是越來越弱。

以前,我們說找工作,不怕一開始工資低,而怕它一直都沒有進步的空間,提升的空間,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是以,進步性,是保證持久戰最基礎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你持久不了。

為什麼老蔣在去了台灣以後,也在内地留下了很多的特務,他們不能用到持久戰的戰略,和遊擊戰的戰術呢?

是他們學不會嗎?是他們不知道嗎?

不是的。

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會變得越來越強,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弱,最後甚至不用怎麼打,他們自己就在時代的程序中消失了。

抗日時期的持久戰,因為進步性,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援,于是這種力量随着發動群衆的深入,随着國際聯盟的擴充,随着越來越多的民族同胞加入統一戰線,它就是會越來越強。

是以,不管你處于什麼行業,都要去分析,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是否有這種進步性可言?

當然,現在社會化大分工,一個人可以做的工作越來越精細,越來越不存在所謂的不可替代性。

是以,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法判斷,哪些工作具有進步性,具有可持續性,具有積累性,也就是說,随着時間的增長,行業經驗的積累,會變得越來越強,這種工作幾乎可以說很少了。

但是工作隻是形式,在人的身上其實有很多可以積累的東西。

這裡面,比如說一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一個人的世界觀,一個人的方法論,一個人的價值體系等等。

這些東西是具有很好的積累性的,随着時間的增長,它能發揮出來的作用和價值會越來越大。

是以啊,能在具體的工作中,找到這種具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或者能接觸或者進入一個對于自己來講,可持續的行業,是非常幸運的。

但是如果沒有遇到,那麼我們也可以首先這個人能力方面,做定量的積累。

這也算是為将來的持久戰打下一個基礎。

第二個條件:有能回旋的餘地

持久戰的第二個條件,是有回旋的餘地,沒有這種餘地,可能直接就被打倒了,還談什麼進步性?

當時中國可以打持久戰,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在于中國地大物博,這一點很重要。

也就是說,即使日本拼盡全力,我們還是有生存空間,有活下去繼續發展的希望。

你如果連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那麼所謂的持久戰是持久不了的。

幾個回合,幾個困難擊打之下,直接就嗝屁了,還談什麼持久呢?還談什麼進步呢?

你等不到了呀。

是以,我們也說,任何鬥争,都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存往往是第一位的。

積累也好,進步也好,為将來打基礎也好,追求自己的夢想,從事自己想要從事的工作等等,這一切的基礎是生存下來。

中國地大物博,給了八路軍巨大的生存空間,有了這種空間,才有了發展的機會和希望。

當時,獲得生存發展空間的戰術行動,是遊擊戰。

後來大家都看到了遊擊戰取得的成績,自然不再說什麼了,可是這個遊擊戰啊,一開始是備受诟病的,不僅受國民黨的诟病,連我們自己人,都頗有些看不起,覺得這種遊擊戰沒有前途,沒有起到真正抗日的作用。

其實,生存下來,才能談發展,發展以後才能談貢獻,這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是以,持久戰的第二個必要條件,是有回旋的餘地。放到我們很多人身上,就是生存。

第三個條件:根據地

持久戰的第三個條件,是有根據地。

沒有根據地的一切戰争,都有淪為流寇的風險,那時候談什麼積累,進步,都是假的,你可能連生存都困難。

是以,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建設根據地的問題。

我們很多人,個體為主的人,往往把一個和諧的家庭當做根據地,或者說後備力量。

當然,如果是這種根據地,那就不是越多越好了。

所謂的根據地,本身的作用,是一個保障、支援和抗風險的作用。

我們做項目,做生意,往往在初期會集中所有的精力,做好其中一個項目,使得這個項目能作為我們發展的後方,能作為持續提供能量的後援,能作為抗風險的一個後備力量。

是以,有一個建設根據地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沒有根據地,持久戰也持久不了,它既無法鞏固,也往往難以發展。

以上三個條件,其實是持久戰的基本條件,沒有這三個條件,所謂的持久戰往往是持久不了的。

是以大家發現沒有,持久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裡面,任何一個條件,可能都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實作。

你比方說,建設根據地吧?

很多人别說根據地了,就是一個小小的家庭建設,也是舉步維艱,這也是無奈的地方。

總體上來講,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需要兩類條件:

一類是客觀的,一類是主觀的。

客觀條件需要去分析它到底存不存在?比如,中國是不是地大物博?中國是不是人口衆多?

這是客觀條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條件。

這種條件,我們分析不了,可以去找理論,找别人幫我們分析。

可是主觀的條件,就是需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去促成的了,比如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号召群衆武裝起來的運動,幫助群衆分田分地的鬥争,組織軍力同日本進行遊擊戰争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去做的事情。

如果現階段,還打不了持久戰,那麼我們可能需要回到第一卷溫習一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争》,可以先把如何建設根據地,如何尋找希望,如何找到一個起點先學習和運用起來。

是以,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愛讀毛選?

因為裡面确實是大家解決遇到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的指南書,确實是具備實踐和理論的指導作用,确實具備頑強的生命力。‍‍‍‍‍‍‍‍‍‍‍‍‍‍‍‍‍‍‍‍‍‍‍‍‍‍

隻要活學活用,一定會成為改造我們思維的強大“法器”。如果你堅持讀下去,看這個世界也會更加“清晰”的。

隻是這部高深的、充滿智慧的著作涉及到的曆史、形勢和考量太多,我們都容易讀不通、讀不透,完全不得要領。甚至,時間久了,成了本本主義、隻能咬文嚼字,但是不會活學活用,完全就是背離了讀毛選的初衷。

毛選原著中每篇文章涉及到的曆史、背景、形勢和考量太多,而且很多都有一定的哲學性,導緻都不容易讀通、讀透。時間久了,就容易成了本本主義、隻能咬文嚼字。張嘴就來幾卷圓滑,但是不會活學活用、無法提煉出其中的思維模式、方法論,也談不上指導我們的工作、生活、創業等,更幫助不了提升認知。甚至,很多人讀久了,讀了幾年,就讀不下去了。這也是很多找我買書讀者朋友的回報。

我寫的每篇就是解決這些問題,讓大家能帶着去讀懂原著,能夠把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論學着用。補充了一些結合我們工作的案例和思考,便于都能舉一反三。

可去GONGZHONGHAO(職場的學問與實踐)購《毛選1-5卷深度解析版》這本書,幫助您真正地讀懂、讀透毛選,從毛選中汲取智慧。

差不多50萬字,1-5卷的每一篇都有深度解析,都結合實際、提煉方法、剖析思維、活學活用寫完了,幫助真正地提升思維和洞見能力,也會額外送您《毛選1-7冊原著完整電子版》(标注每篇的重點)、《辯證法随談》供您日常閱讀用。每篇都是寫的幹貨、寫的是具體的思維方式,讀完了可以拿到實際去用。

1、《毛選1-5卷深度解析版》。

近50萬字的毛選讀書筆記,是對毛選每篇文章活學活用的分析和方法。1-5卷每篇都結合實際、提煉方法、剖析思維、活學活用寫完了,幫助真正地提升思維和洞見能力,也會額外送您《毛選1-7冊原著完整電子版》(标注每篇的重點)、《辯證法随談》供您日常閱讀用。

包含:剖析每篇文章背景、含義、個人思考,聯系實際運用,運用蘊藏的戰略思維、沖突思維、階級分析法,以及将獨立自主、群衆路線等觀點運用到工作之中。

每篇都是寫的幹貨、寫的是具體的思維方式、讀完了可以拿到實際去用。我從不寫那些暢銷書一般的道理,讀完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不是帶你分析曆史,而是隻想帶着對教員的尊重去學習他的思維方式和智慧,再聯系實際運用到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重點走好這一段路。

2、《職場生存和發展指南》。

超30萬字的PDF電子書,通過對體制内外關鍵典型場景下如何處理各類棘手問題的經驗剖析,将人情世故的體悟無形穿插其中,将職場中的人和事講清楚,并折射出其背後的人性和思維規律,希望真正助你開悟。

很多人問我如何學好人情世故,為什麼現在的暢銷書上都沒有?在機關裡面如何會說話?如何抓住職場晉升、提拔、重用的機會?機關内處理事情如何才能有分寸?

很多人并不是不聰明,并不是情商不夠,我們天生并沒有多大差別。隻是有些人比你經曆的多,他們有長輩手把手傳授、講解經驗,為他們剖析人性,為他們分析每個環境、每個場景下該做什麼、應該怎麼說、該怎麼拿捏火候。時間久了,就會融入到骨髓裡,就成了智慧了,就能以不變應萬變。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3、《學會反人性思考才能開悟》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的。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做職場一對一咨詢這麼久了,解決最多的問題是如何提升為人處事的能力,我也一直想将具體的思考、場景下的應對之策提煉出來。 是以,花時間總結出了這本書 ,可能會颠覆你以往的思想認知,但确實是一套基本功法,是以學習職場人性思維,非常非常的重要。對有些人而言,可能一文不值,關鍵就是看你的重視程度,看你的境遇,你的悟性,你能應用多少。

4、《職場權謀》

實實在在的職場權謀與鬥争的經驗,超30萬字PDF電子書,關于職場權謀。陰和陽曆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所有工具都是為了最終的目的所服務,其本身并沒有好惡。

謀略是在活力對抗中尋求緻勝之法的思維過程和結果。最基本的特性是在對抗中産生、在對抗中運用、 在對抗中生效。這勢必産生謀略與反謀略的鬥争,識謀、破謀就成了謀略較量的關鍵,而反謀略思維正是識謀、破謀、反謀活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