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塊石頭貸出了8個億:“假央企”豈是銀行失職遮羞布?

4塊石頭貸出了8個億:“假央企”豈是銀行失職遮羞布?

4塊石頭,估價11.2億元,貸出8個億——“點石成金”的故事竟在現實中上演。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刑事裁定書披露了這樣一個故事: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蘇州靜思園公司以4塊靈璧石作為租賃物,獲得估價11.2億元,并向錦州銀行下屬錦銀金融租賃貸款8億元。貸款到期後,僅支付了少量利息,本金及大部分利息一直拖欠。截至案發,尚有餘款8億餘元未追回,總經理已經跑路。

2023年5月31日晚間,中青旅(600138.SH)公告稱,公司關注到市場存在不實資訊,其與傳聞中提及的“中青旅”無任何關聯,所述事件與其無關。官網顯示,中青旅是大陸改革開放後創立的首家旅行社類企業;2017年列入光大集團一級直屬企業序列,成為唯一一家擁有中央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發展背景的旅遊類上市公司。目前,中青旅擁有總資産超過170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40億元。

這樣看來,此“中青旅”非彼“中青旅”。至于中青旅實業公司之前在經營過程中,是否有意無意給外人以“央企”的印象,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此類挂着所謂“中”字頭但與央企沒有半毛錢關系的企業數量不少。2021年和2022年,國資委曾先後兩次統計曝光過共528家假冒國企央企的公司,在今年4月,部分中央企業又對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國企名單,明确有關公司及其下設各級子公司均為假冒國企,與中央企業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其一切行為均與中央企業無關。

在這份“打假”名單上,諸如“中自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盛航信(深圳)技術有限公司”等,看上去确實挺唬人,一般人難以辨識。而這些企業通過名稱上打擦邊球,或者僞造工商資料等,披上央企或其下屬子公司的外衣,就能在融資、經營等方面獲得更多資源。

或許,這就是中青旅實業公司能夠用4塊靈璧石完成11億評估值,再以此獲得8億貸款的重要原因?

靈璧石被稱為中國四大觀賞石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靈璧石價格浮動很大,有靈璧石拍賣出上百萬價格,也有相關企業所售靈璧石一噸僅數十元,同樣也号稱“天然靈璧石”。

用藝術品、古玩等作為抵押擷取貸款,确實被不少銀行所認可。

但是,不少銀行對于此類抵押物的品類、抵押比例和貸款額度,都有較為嚴格的限制。有銀行規定,藝術品抵押貸款政策主要适用于珍稀文物、名畫、民俗工藝品等收藏品。其最高抵押比例為60%,最高貸款額度為500萬元。另一銀行的藝術品抵押貸款政策主要适用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品,如古玉器、古代書畫等。其最高抵押比例為70%,最高貸款額度為500萬元。

可見,這些銀行對于此類特殊抵押品,并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将其控制在一定比例内。這是因為,藝術品、古玩異石等鑒定難度高,市場波動性大,如果相關評估過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赝品或者實際價值遠低于抵押價值之類風險。

回到本案,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中青旅實業公司何以用4塊靈璧石,就能獲得11億評估及8億貸款?根據法院調查,時任錦銀租賃副總裁的王某等人曾介入此事。王某委托遼甯天力渤海土地資産評估有限公司對四塊靈璧石進行評估,該公司出具了四塊靈璧石價值11.06億元的評估報告。為防止監管機關認為該筆業務不符合放款條件,王某要求經辦人員在貸前調查報告中将關于企業融資風險調查部分予以删除。

而後續經錦州市價格認證中心評估鑒定,四塊靈璧石的價格約1120萬元。前後兩次評估的差價約100倍。王某最終被法院判定其犯違法發放貸款罪、受賄罪。可見,王某在利益驅動下,操縱資産評估公司評估作假,才造成這一後果,屬于典型的内部人尋租。

更令人驚訝的是,曾經給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蘇州靜思園公司發放各類貸款支援的不止于錦州銀行,還包括數十家大型金融機構,其中不乏國有大行。其中,依靠142塊靈璧石等抵押物,靜思園公司成功從建行吳江分行借款5.7億。

如此多金融機構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除了内部員工貪腐外,恐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金融機構看中了中青旅實業公司及旗下靜思園公司的所謂“央企”身份。在不少人心中,央企資産雄厚,即使某個業務經營不善嚴重虧損,也可内部挪騰償還貸款。再退一步說,哪怕央企自身無力償還,還有“國家兜底”。

是以,面對“假央企”中青旅實業公司,如此多金融機構才置基本的資産評估及稽核程式于不顧,僅憑幾塊靈璧石,就輕易将巨額資金借貸給對方。而這些金融機構栽在幾塊石頭上,其相關環節的風控失守、管理人員渎職,才是讓“假央企”輕易得逞的關鍵所在。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畢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