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本文作者:李嘯天

有人說《黑皮書》是歐洲版《色戒》,是在學李安,卡裡斯·範·侯登飾演的蕾切爾就是湯唯飾演的王佳芝,這是極端錯誤的觀點。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首先,《色戒》上映于2007年11月,《黑皮書》上映于2006年9月,後者比前者早了一年多,怎麼可能去學習模仿李安嘛,卡裡斯·範·侯登也沒法參考湯唯的演法。

其次,《黑皮書》的導演保羅·範霍文同樣是宗師級大導演,在國際電影界的影響力與地位不比李安差,甚至叫得上名堂的代表作比李安更多,像《星河戰隊》《本能》《全面回憶》《機械戰警》《聖母》《她》等等,無論商業還是文藝,樣樣精通,比李安戲路更廣。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但因為我們更熟悉李安,也更熟悉《色戒》,于是隻要一提到保羅·範霍文執導的《黑皮書》,就總是将其比作為歐洲版《色戒》,或者是荷蘭版《色戒》。這也不算是壞事,畢竟讓這部二戰佳作在諸多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到了耳熟能詳的地位。對于一般觀衆,也因為“歐洲版《色戒》的名頭,對這部影片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很想一探究竟。

值得!看完《黑皮書》,一定不會感到失望,一定被會影片中曲折的故事打動,而且對女主的遭遇一樣驚歎。

這裡,簡單說下兩部影片的相似之處吧。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先說下《色戒》。

李安版《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色,戒》。了解張愛玲的人,就會知道她的小說不可能集中于戰争,不可能集中于卧底,也不會集中于權謀,而是講人性,講女性的成長與人性的光輝。李安明顯讀懂了張愛玲,電影的主題即小說的主題。

王佳芝作為女性,在戰亂中已經去無可去之處,加入刺殺團隻是一種被動的選擇,然後成為卧底,也是被動的。就因為她是女性,就因為她長的漂亮,是以卧底的任務就該是她。影片的開頭部分,王佳芝是沒有自我的,作為女性是從屬的。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當王佳芝接觸到了易先生,然後被易先生PUA,被他強暴,起初這個過程是恥辱的,是被逼的,是影片第一個階段裡女王意識沉淪到更沉淪的刻畫。

但是,凡事皆有觸底反彈。當王佳芝退無可退的時候,她内在的自我意識開始蘇醒了。而表現就在于,在與易先生的性遊戲上,她開始占據主動。從被逼,到迎合,再到占據主動,王佳芝的自我意識、女性意識發生了反轉。盡管這種蘇醒的淵源很羞恥,刺激對象也很令人無語,但王佳芝畢竟是成長起來了,不再是之前的王佳芝了。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是以,《色戒》裡的幾場情愛戲是不能删,删了就無法展示王佳芝自我意識蘇醒的經過。細節決定成敗,《色戒》的精華就在于那幾場情愛戲裡。非要看删節版,那就等于隻有皮毛而沒有精髓的空殼了。

也隻有認識到這是一部拍攝女性個體意識從蘇醒到成長的影片,才能充分了解李安拍攝這部影片的卓越之處,才能領悟到本片深邃的意義。就像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不是一部武俠片,而是一部愛情片一樣。李慕白與俞秀蓮之間愛而不能的隐忍,羅小虎與玉嬌龍之間敢愛敢恨的果斷,見證了兩代人不同的愛情抉擇。是以,要了解這些片,戰争片不僅僅是戰争,武俠片不僅僅是武俠,這才顯現了李安作為導演的不俗功力。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回到《黑皮書》上。

《黑皮書》與《色戒》的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大的情節,即女主作為卧底,原本是去刺探敵情的,結果卻在與敵酋肉體碰撞之後,愛上了對方,甚至在緊要關頭還出手救了對方姓名。

《色戒》裡的王佳芝談不上愛上了易先生,但是對他懷有複雜的情感是肯定的,既想殺他又想救他,又愛又恨交織在一起,最後關頭還是為易先生指了一條生路。至于易先生,他當然不會愛上王佳芝,但是他也隻有在王這裡才能舒适感,王是他可以放松身心的人,他對王也有依賴關系。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黑皮書》裡的蕾切爾則明顯愛上了蒙茨,因為他同樣在戰争中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對生活懷有熱愛,人性未泯。蒙茨也愛上了蕾切爾,他明知道她是猶太人,是來卧底的,依舊沒有将其抓捕,而是繼續愛她。靈與肉的碰撞中,他們開始尋找逃離戰争,去私奔。

如果影片停留在這個層面,《黑皮書》與《色戒》就非常相似,但《黑皮書》時長2個半小時,容量明顯更多,故事到此并沒有完。說到底,《黑皮書》不是一部戰争愛情片,而是一部複仇片。

開篇就點明了,蕾切爾全家都被死于納粹之手,死于叛徒的出賣,她加入反抗軍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為了複仇。這一點上,與王佳芝的無意識行為,是完全不同的。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近期看的幾部北歐題材的戰争片,包括芬蘭影片《永生戰士》、拉脫維亞片《靈魂暴風雪》、愛沙尼亞片《1944》、立陶宛片《雪中灰》幾部,無一例外都在過度誇張本民族的民族意識,對于外來勢力隻有诋毀,納粹是垃圾,蘇俄也是垃圾,全然不顧自己納粹來了投靠納粹,蘇俄來了投降蘇俄。

《黑皮書》作為一部荷蘭影片,全片對于荷蘭人的批判是超越對于納粹的批判的。畢竟,蒙茨作為納粹份子,在片中就不算反派。而作為反抗軍的荷蘭人,按說才是真正的英雄,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朽的犧牲。但實際上,所謂的反抗軍,所謂的英雄,其實藏污納垢,存在一個又一個包藏禍心的人類渣滓。這部影片對荷蘭人的批判遠大于對納粹的批判,這才是真正擁有反思精神的民族,這部片才真正具有意義。比上述一堆北歐題材的戰争加一起都要好。

歐洲版《色戒》與李安版《色戒》的雷同與差異

是以,《色戒》是一部女性個體意識蘇醒的成長片,《黑皮書》則是一部對民族劣根性深刻揭批的現實片。《色戒》是内指的,往人性的最深處挖掘下去;《黑皮書》是外延的,從家國情仇往民族劣根性上批判。兩部影片都是佳作,非要說個好壞的話,應該是《色戒》更勝一籌,因為《黑皮書》的故事還是偏商業化了一些,戲劇性太足太過,欲速則不達,反倒不如《色戒》洗練幹脆。

但是,李安版《色戒》與歐洲版“色戒”《黑皮書》,我都強烈推薦,看吧,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