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今天離杭州亞運會開幕還有整整100天。

距離全紅婵東京奧運會一戰成名,也幾乎過去了兩年。如果沒有什麼意外,杭州亞運會,全紅婵又一次會上場,又一次會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就像兩年前一樣。

可一切又好像不一樣了。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她又長大了兩歲,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啥也不知道的小女孩;享受過流量的熱度,她很難再做到心無旁骛;更重要的是,她還要控制身體的發育,以及輸掉比賽的痛苦……

她能不能像東京奧運會一樣,成為亞運會中國軍團裡那個最頂流的存在?成或不成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保護好這個天才,不要讓她“傷仲永”才行。

1、為大賽而生的幸運兒

如果東京奧運會沒有延期,全紅婵這個名字,将不會有太多人知道。

2020年10月開始的國内奧運選拔賽,是她第一次在國内大型比賽亮相。幾站選拔賽後,她積分排名第一,拿到了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的參賽資格。

可畢竟,全紅婵太年輕,也太缺乏經驗了——沒有參加過任何國際比賽,全國比賽也沒比幾場。事實也佐證着“大賽經驗不足容易出問題”的結論:去東京奧運會前,跳水隊内組織了四次隊内測驗,所有的開賽時間、流程都以奧運為标準,而全紅婵的表現都不好,最差一次更是少了将近60分。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14歲的全紅婵也很焦慮,頭痛到失眠,甚至影響到第二天的訓練。6月中旬,央視曾經拍攝跳水隊出征奧運的紀錄片,面對鏡頭,全紅婵不住歎氣:“煩,不知道在煩什麼,就是好煩,一點心情都沒有”;“緊張,比參加奧運會選拔賽時緊張多了”。

那時候,她第一次面對鏡頭提出了自己沒有去過遊樂園和動物園,希望奧運會結束後,能夠完成這個最大的心願。

可她真的能去奧運會嗎?至少那個時候,不止一個人勸說過領隊周繼紅,讓她換掉全紅婵,換拿過多個世界級比賽冠軍的張家齊上——畢竟這是奧運會,不能賭。去賭第一次出國比賽就是奧運會的年輕人的心理考驗,去賭一個不安定有隐患的結果。

但周繼紅,依然堅持。甚至,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動搖過。這一點,全紅婵又是幸運的。如果周繼紅有絲毫動搖,那麼小姑娘的奧運之旅,至少将再等個四年。

來到東京,結果一開始并不好。适應場地訓練,做207C時,全紅婵哭了;10米跳台預賽開始,全紅婵207C重大失誤,隻得了40多分;半決賽,207C還是不理想。

但站在決賽場上,全紅婵好像又找到了選拔賽的自己。5個動作,3個滿分,拿了466.2分,拿下了女子10米跳台的曆史最高分。

全紅婵拿下了冠軍,也就此品嘗到了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滋味。

2、天才如何走過一條條鋼絲

全紅婵東京奧運奪冠後,“跳水皇後”高敏在給出“全紅婵是老天爺給世界跳水界的禮物”祝福後,就指出了全紅婵未來最大的困難: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她還很小,還沒發育,她馬上就要長身體,要開始長身高、長體重。在這個階段,對于女運動員來說特别艱難。在生長發育期和技術力量交替的過程中,對小姑娘就像走鋼絲一樣。如果我們想在下一屆奧運會再看到她,她首先要想好如何走過那一條條鋼絲。”

事實上,高敏之是以成功,除了天賦之外,也是極度的自律——控制體重最嚴格時,她早餐隻敢喝半碗牛奶,中午吃兩個水果,穿着出汗服訓練,水都不敢多喝……

全紅婵當然有天賦,要不然她不可能這麼快站在奧運舞台,不可能14歲就成為奧運冠軍。可和前輩們相比,她還需要足夠的自律。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她體校時期的教練郭藝說,自己最擔心全紅婵的體重,“她太愛吃零食了,飯也吃得多。之前條件有限,現在有更多人寵着她,一放縱就回不去了”。廣東省隊全紅婵的主管教練何威儀曾透露,在國家隊訓練時吃自助,别人每次吃飯20分鐘,她要吃40分鐘,吃完還會拿一些水果和餅幹回宿舍。甚至有一次,剛剛稱完體重,全紅婵轉身就喝了碳酸飲料。

而東京奧運回來隔離期間,全紅婵胖了起碼三斤,臉都圓了。

控制飲食,控制體重,是擺在全紅婵面前的第一條鋼絲。如果這一條鋼絲沒走好,那跌下去,很難再上來了。這個事情,也許十幾歲愛吃辣條愛吃肉的全紅婵還不知道,但無論是教練,還是前輩們,都心知肚明。

奧運會後,很多人叫全紅婵“天才”,可在何威儀看來,隻有在苦練中熬過發育和傷病、熬過生理的、心理的、技術的、戰術的、體能的困難,才能被稱為“天才”。

高敏也說,“如果能在巴黎奧運賽場上再次見到她的身影,請用‘強者’代替‘天才’稱呼她。”

3、聚光燈下長大的煩惱

奧運會之後,全紅婵的願望一一滿足了——去了遊樂場,看了大馬戲。

她想吃辣條?好,沒問題,粉絲把成箱成箱的辣條送到她老家,堆滿她門口;

她想開小賣部?好,沒問題,有“熱心”的房地産商立馬送來了商鋪、住宅和20萬的獎金;

她的家,成了網紅打卡地。每天有至少2000人去家門口打卡,各地主播蜂擁而至,做起了24小時直播……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然後,這些人就沒了蹤影。

再然後,當全紅婵陷入谷底,在國際、國内甚至測試賽連續六次輸給隊友陳芋汐時,關注度又來了。

“現在變成千年老二了”、“錢也賺了,廣告贊助也有了,開始心不在焉了”、“中國跳水人才濟濟,少她一個不少,多她一個不多”……曾經有多少人贊美她,這時候就有多少人苛責她,寵上天的,和噴到地上的,永遠是一批人。

而全紅婵自己,也在長大。

她的簽字,以前是一筆一畫,在簽了上千個名之後,也已經有了連筆;以前就是懵懵懂懂,現在知道有流量有粉絲後也變得拘謹了;全運會時候還丢一個娃娃在全運村,現在打包行李都收拾得幹幹淨淨……

人物|16歲的全紅婵,能在亞運會再次成為中國軍團的頂流嗎?

對于全紅婵來說,如何去平衡熱度的來與退,實在是太難了。說到底,她隻是一個16歲的小姑娘而已。她有自己的天賦和純粹,也靠着這拿到了榮耀。可她的生涯還長,除了去平衡自己内在的發育和技術問題,她還需要再一次面對聚光燈。

聚光燈來得也快,去得也快。從擁擠的人潮中穿過,又一次孤獨地站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這是全紅婵的難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