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通貨膨脹故事:1磅面包1萬億馬克,談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馬克直接貶值到木柴燃燒時。
有朋友說,最近豬肉的價格隻有10元一斤,原來高峰到40元一斤,建議大家囤積豬肉過年。
今天繼續談論通貨膨脹。
以下情況不一定。歡迎使用此并發消息。
1
國民政府時期的通貨膨脹是否比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惡性通貨膨脹更糟糕?
東方是不敗的,我們先來看看國家政府時期的價格。
在抗日戰争的頭兩年,價格上漲較為緩慢;
到1945年抵抗運動結束時,價格比1937年抗日戰争前高出864,000倍。
1945年12月,價格比9月上漲了五倍。1946年,它比前一年高出6.7倍。
1947年,它比前一年高出13.76倍。1948年8月,它比1947年底高出55.1倍。
1948年8月19日,政府實施了黃金券改革。同日:每石5833萬元,比上年增長62倍;
每兩金5.08億元,比上年增長60倍;
但黃金券的改革失敗了,價格變得瘋狂。甚至每天上升很多次。
從1945年底到1949年5月,價格在短短四年零五個月内上漲了411億倍。
從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價格上漲了3600多億倍。
下面的例子更直覺,東方不敗繼續。
(1)1948年初,一些地方的小販以100元以下的法國貨币為廢紙,價格為每公斤2000元,而舊報紙的購買價格為每公斤6000元。
(2)1949年5月,新疆省發放面值60億元的黃金輪券。據記載,這張60億元的紙币,共發行了480萬張,總金額為2.88億元。
60億元的代金券,在解放前夕才有上海市場買到,隻能買到70粒大米。

新疆省發行面值60億元黃金輪票
(3)100法元的購買力急劇下降。
1937年,100元可以買到兩頭牛;到1945年,兩個雞蛋;到1948年8月19日,0.002416米;到1949年5月,隻能買到2.45/1000米。
(4)買一個大蛋糕,一張1元優惠券重達120磅,2個28寸行李箱裡裝滿1元優惠券,可以寄一個平字,用4噸半的卡車裝滿1元優惠券,剛好夠買一塊米飯。
在華美軍軍官點燃法國貨币香煙
2
淩問,國民政府時期的通貨膨脹如此嚴重,也是因為錢的過剩嗎?
東方不敗說,是的,直接原因隻是紙币發行過多。
淩某問道,當時國民政府過度發行紙币的力度有多大?
東方說,在抗日戰争初期,貨币發行的增長率相對溫和。
1937年6月發行14.1億元。1938年6月發行17.3億元。
1939年底發行42.9億元。發行量開始每年翻一番。
1944年底發行1895億元,是前一年的2.5倍多。
1945年6月發行3978億元。1945年底發行1.0319萬億元。這是六個月前發行量的2.59倍多。
1947年底發行33.1885萬億元,是前一年的8.9倍多。
1948年8月21日發行663.6946萬億元,比1937年6月增加4707.044萬億元。
1949年5月的貨币發行量比1937年高出1445.66億倍。
"從一月到五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國民政府财政部長龔紅軒先生在1946年說。稅收收入隻有2.5億,約占支出的1/6000%,财政赤字巨大,靠發行來彌補。
上海造币廠晝夜不停地列印紙币
3
淩狐問道,國民政府在抗日戰争時期,貨币超額發行相對克制,為什麼在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後,卻更瘋狂地超額發行?
東方不敗表示,抗日戰争期間,國民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被日本占領,稅收收入也被日本侵略者掠奪。結果,政府收入大大減少,對紙币過度發行的依賴程度也有所增加。
抗日戰争結束後,随着内戰的爆發,支援國民政府的美國于1946年8月切斷了軍事援助,國民政府的财政狀況因發行補助金而惡化。
淩說,貨币這麼瘋狂,紙币總是在貶值,人不能拿紙币,囤積黃金或其他硬通貨?
東方是不敗的,說這個想法是好的。但當時國民政府規定,個人不得持有金、銀、外彙,金币應在規定期限内兌換,期限後沒收。
淩說,國民政府的運作,不倒下很奇怪。老百姓被掠奪得太多了。
東方是不敗的,是的,不僅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必須找到應對通貨膨脹的方法。
我們将在随後的推文中不時讨論這一點。有興趣的朋友,請注意。
主要參考資料:
1. 何水進,中德惡性通貨膨脹比較研究,社會科學。
2. 吳金旺,漫畫《通貨膨脹》,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年版。
3.上海解放前後價格資訊彙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以前的原創文章:
通貨膨脹故事:1磅面包,1萬億馬克
通貨膨脹故事:在街上兜售小販的願望
上海是否應該限制租金上漲(二)
上海是否應該限制租金上漲(i)
戰俘營中的經濟組織
如果您發現本文具有啟發性,請與您的朋友分享。您的共享可以幫助更多人。
按照這個号碼,喜歡它或點它,這樣你就可以收到最近的推文。手拉手的贊美,手留下了剩下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