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盟達成移民協定,共同庇護政策名存實亡?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喻曉璇

歐盟終于做到了一項對它來說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達成移民協定。

歐盟達成移民協定,共同庇護政策名存實亡?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1日,意大利,距離蘭佩杜薩島44.5英裡處,一位母親和她7個月大的嬰兒在一艘危險的小船的船頭等待救援。本文圖檔 人民視覺 資料圖

當地時間6月8日,21個歐盟國家在盧森堡投票通過了一項被其稱之為“曆史性”的初步協定,為拖延多年的棘手問題——難民庇護及分攤政策制定一套應對機制。如果這份協定能夠在與歐洲議會的協商後最終通過,可能會改變歐洲移民政策的全貌。

協定的優先任務是促使歐盟各國分攤收容尋求庇護者,幫助接納一些抵達歐盟邊境國家的難民,主要是希臘和意大利。根據協定,拒絕收容的國家,須以每個尋求庇護者2萬歐元的代價向歐盟管理的基金繳納款項。

此外,歐盟将允許成員國在處理難民庇護申請時,将難民羁押在邊界外部,這樣否決申請時就可以快速遣返難民。稽核庇護申請的時間不能超過6個月。如果成員國認為申請庇護者對其安全或公共秩序可能構成威脅,就有權拒絕提供庇護。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交鋒與變數不可避免。目前由左翼執政的德國遺憾協定未能走得更遠,綠黨出身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批評稱,一些國家投了反對票,意味着“基于團結的歐盟共同庇護政策已經死亡,而那些想要建起邊境牆的國家卻獲得了通行證”。

反移民情緒強烈的波蘭和匈牙利都對協定投下了反對票。波蘭政府發言人彼得·穆勒6月11日表示,波蘭将阻止8日歐盟通過的移民和庇護協定,并試圖在歐洲議會中建立一個反對者聯盟。與此同時,正如貝爾伯克所說,一些東歐國家阻止移民入境的步伐并未停歇,特别是,面對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丢來的“燙手山芋”——該國對來自73個中東、非洲、拉美國家公民的免簽,波蘭與立陶宛正在十萬火急地建牆。

這一切都預示着,非法移民問題将繼續困擾着歐洲。

歐盟達成移民協定,共同庇護政策名存實亡?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7日,意大利西西裡島,卡塔尼亞港,難民們在甲闆上舉着橫幅尋求幫助。

難産的改革

歐盟的移民改革談判始于2016年,當時雖面臨難民危機,但歐盟各國無法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談判陷入僵局。新冠疫情暴發後,抵達歐洲尋求庇護的人數因防疫措施限制而暫時有所下降,但随着限制措施解除,尋求庇護的人數激增,這項艱難的改革也被提上歐盟議程。

“自我提出這個提案以來,已經快三年了。”歐盟内政事務專員伊爾法·約翰遜在談判前說道,“這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可能還剩下一百米了。”

媒體報道中的此次談判進展并不順利,支援與反對的聲音旗鼓相當。特别是,以意大利為首的十個國家起初聯合阻止協定通過,将談判拖到了深夜。雖然歐盟僅需要簡單多數國家投票就可以通過協定,但意大利的支援至關重要,因為該國是歐盟接受尋求庇護者數量最多的國家。

“從政治上來說,沒有意大利我們就無法繼續推進。意大利是象征着移民的歐盟國家。”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采訪的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盟外交官都持這樣的觀點。“一份沒有意大利簽署的協定不值得起草,但完全按照意大利的想法來實施,将會把所有人踢出協定。”

意大利内政部長馬泰奧·皮安泰多西透露,意大利不願“放行”的最後一點,在于遣返庇護請求被拒絕者的拟議程式。根據讨論内容,被拒絕的庇護申請者将被遣返至“安全的第三國”,而意大利試圖盡可能擴大“安全國”的範圍,遭到了德國等成員國的反對。

Politico看到的一份檔案草案指出,被拒絕的尋求庇護者與“安全第三國”之間必須存在某種“聯系”,移民必須“停留”或“定居”在該國,或其有家庭成員在該國居住。但最終的文本中,個别國家可以自主決定第三國是否符合這些要求,這也意味着類似于突尼西亞這樣的國家将會像幾年前的土耳其一樣,成為尋求庇護者被遣返的對象國。正是這一讓步,讓意大利在談判開始後的第11個小時終于對協定“開綠燈”。

2016年歐洲難民危機爆發時,通過簽署難民安置協定,布魯塞爾出資60億歐元讓土耳其成為360萬叙利亞難民的“緩沖國”,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一直威脅“撕毀”協定。而現在,通過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的遊說,已經成為庇護者“熱門中轉地”的突尼西亞,似乎即将變成下一個土耳其。

6月11日,在歐盟庇護改革談判三日後,梅洛尼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荷蘭總理馬克·呂特出現在了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的辦公室。通路期間,三人宣布歐盟正在考慮向突尼西亞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貸款,幫助其渡過财政危機并應對移民問題。

在最後一刻對意大利的讓步中,歐盟各國最終決定各國為拒絕接受庇護者所繳納的款項進入一個歐盟基金,用于資助一些尚未被定義的“項目”。很顯然,這被解讀為向突尼西亞這樣的“第三國”提供資金的一種方式。

阿爾卑斯的陰霾

正當這次召集了歐盟各國内政部長的關鍵性會議進行之時,“後院起火”的法國内政部長達爾馬甯倉促離開了會場。6月8日,在法國東南部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個湖畔小鎮阿納西,幾名蹒跚學步的兒童們與家人在陽光下嬉戲時,一名在瑞典獲得難民身份的31歲叙利亞男子瘋狂的暴力震驚了全法。

歐盟達成移民協定,共同庇護政策名存實亡?

當地時間2023年6月8日,法國上薩瓦省阿納西地區,一名男子在公園附近刺傷多人,執法人員站崗執勤。

這起反社會的持刀襲擊事件造成四名年齡在22個月至3歲之間的孩童與兩名老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英國人與荷蘭人。據目擊者描述,這名持刀男子四處狂奔,顯然是随機挑選對象襲擊,直到他在阿納西湖畔被警方擊中制服。《費加羅報》報道稱,這名男子曾在去年11月向法國難民和無國籍人士保護辦公室(Ofpra)發送了一份庇護申請,但被拒絕。

根據多家法國媒體的報道,在圍觀者拍攝的視訊中,可以明顯地聽到這名男子在襲擊時大喊着“以耶稣基督的名義”。而據負責這起案件的檢察官博内-馬蒂斯稱,這起持刀行兇案件并沒有被作為恐怖襲擊案件進行調查,但警方與反恐部門保持着聯系。博内·馬蒂斯透露,對襲擊者的酒精和毒品測試結果呈陰性,被逮捕後他一直拒絕回答法官和警察的問題。

這次襲擊在法國各個政治派别當中都激起了相當大的情緒,保守右翼和極右翼再次瞄準了嫌疑人作為難民的身份。他們呼籲,這次襲擊應該為法國的移民制度敲醒警鐘。“大規模不受控制的移民隻會帶來死亡。與其每一次都對這樣的犯罪哀歎,不如讓我們在大規模移民問題上踩下刹車。”右翼共和黨議員奧利維耶·馬爾雷在推特上寫道。

路透社援引歐盟資料報道稱,2022年,在歐盟中,首次庇護申請地點為法國的比例位居第二位,占歐盟各國總數的16%,僅次于德國的25%。法國參議院的一份報告則顯示,在2022年下半年所有庇護申請失敗的人當中,隻有7%的人被下達了驅逐令。

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黨魁勒龐則在電台節目上“老調重彈”,呼籲法國在移民問題上“重新獲得主權”,稱法國憲法在這些問題上應該淩駕于歐盟規則之上。

曾經,這種推翻歐盟規則的立場在法國政治圈中處于邊緣地位,但現在已經開始漸漸走向主流。共和黨上個月提出了他們對新移民法的立場,提議在“國家的基本利益受到威脅時違反歐盟規則”。随後的民意調查顯示,大約有70%的法國人支援這一想法。

對于馬克龍政府來說,在竭力維護歐盟團結彰顯上司力的時刻,這樣的提議顯然不可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内政部長達爾馬甯不得不離開盧森堡的曆史性談判,飛往阿納西。而歐盟移民談判結成的果實不出意料也遭到了法國右翼的批評。勒龐表示,要求不願意接受難民配額的國家向接受超額難民的國家支付資金,這相當于“罰款”。

“一等難民”與“二等難民”?

安納西的慘劇也讓投票反對歐盟新庇護協定的國家找到了更充分的理由。

6月11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在一次集會活動上向選民保證,“隻要我們的法律和正義黨(PiS)掌權,就不會允許非法移民在沒有我們的意願、未經我們的許可、不知情的情況下來到波蘭。”他指出,歐盟的新協定是“強迫波蘭和其他成員國接納移民”。

“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波蘭家庭的安全、波蘭婦女的安全以及波蘭兒童的安全。”莫拉維茨基列舉了“接納數十萬移民的國家”這一例子作為警告,其中包括法國、意大利和瑞典。

“移民的湧入将巴黎、馬賽、羅馬和斯德哥爾摩等城市的一些地區完全變成了充滿燃燒的輪胎和汽車的禁區,連本地人都害怕進入這裡。”他說道,“這就是很多歐洲城市的現實,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不會允許這樣的政策。”

然而,話鋒一轉,莫拉維茨基對來自“兄弟國家”烏克蘭的難民表現出了無條件的同情。“波蘭對真正的移民表現出了真正的歡迎。”他控訴歐盟無視波蘭的付出,“我們從歐盟那裡幾乎一無所獲,每接受一個(烏克蘭難民)隻能獲得大約50至60歐元,與此同時,他們卻要求我們為每個拒絕接納的移民支付超過2萬歐元。”

莫拉維茨基話語中對于“真正移民”與“非法移民”的語義指向非常明确,波蘭一直以來所反對的也更多是那些來自異域文化背景的穆斯林移民。

事實上,在俄烏沖突爆發後,歐盟首次啟動了臨時保護指令,允許烏克蘭人在整個歐盟自由流動,賦予他們即時在歐盟内生活和工作的權利,并為他們提供住房和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這也意味着烏克蘭難民可以獲得臨時居留身份,無需經過複雜的庇護程式。

歐盟達成移民協定,共同庇護政策名存實亡?

當地時間2022年3月7日,希臘與保加利亞接壤的普羅馬喬納斯(Promachonas)邊境站,烏克蘭難民抵達當地并前往難民接待中心。

在烏克蘭人被歐盟熱情歡迎的同時,來自其他沖突地區的難民卻很難獲得庇護資格。一些支援移民融入的倡導組織批評了這種對待“一等難民”和“二等難民”的雙重标準行為。

“目前的法律狀況讓民間社會以及烏克蘭社群在烏克蘭難民,在抵達的過程中能夠提供許多幫助。”德國非政府組織PRO ASYL難民政策發言人塔裡克·阿拉瓦斯對法國媒體EUROACTIV表示,“但這尚未在其他所有群體中實作——無論是阿富汗人還是叙利亞人。”

歐盟達成移民協定,共同庇護政策名存實亡?

當地時間2023年6月4日,德國阿波爾達,消防員正在撲滅難民收容所的大火。火災後發現了一具屍體。

根據德國的庇護政策,在抵達德國後,來自烏克蘭之外的其他第三國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會被轉移至“難民接待中心”,通常在大城市之外,與當地社會幾乎沒有聯系,也無法選擇他們最終會到哪個地區。由于與其他難民生活在一起,他們與母語人士很少有接觸,也無法像烏克蘭人那樣快速掌握語言技能。

“這影響了來自烏克蘭以外的所有其他原籍國的人。”阿拉瓦斯批評政府缺乏政治意願,“受到責備的不應該是烏克蘭人民,而是那些沒有意願平等對待難民的政客。”

本期編輯 鄒姗

繼續閱讀